兒童新娘,亞洲某些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如在印度,儘管印度法律規定女孩只有到了18歲才能結婚,然而童婚現象在印度許多地方都依然存在,當地警方對此毫無辦法。許多印度女孩6歲結婚,8歲成“離婚女人”;14歲當母親,20歲被遺棄。專家分析,印度之所以“兒童新娘”現象猖獗,經濟落後、生活貧困是根本原因,因為父母提早將年幼的女兒嫁出去,不但可以少付嫁妝,並且還可以省掉供女兒讀書上學的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新娘
- 外文名:Child bride
- 詞源地:印度,葉門
- 含義:很小的時候就出嫁
在印度,在葉門,早婚數據,不良影響,抗爭事跡,反抗終有效,事跡遍全國,風氣有轉變,
在印度
6歲出嫁,8歲被趕回娘家
現年11歲的馬尼瑪住在安得拉邦一個貧窮村莊中,她6歲就在父母安排下嫁給了一名20歲的男子。馬尼瑪說:“結婚時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惟一知道的就是必須離開家裡,我不停地哭泣,說我不想離開家,但最後仍然來到了一個陌生人的家裡。”然而,馬尼瑪的婚姻並沒能持續多久,兩年後丈夫就和她離了婚,將她趕回娘家,使她成了一名8歲的離婚女人。童婚的夢魘至今仍留在馬尼瑪的腦海中,當記者問她是否還想再結婚時,瑪尼瑪拚命地搖著頭。
每年5月都要舉行集體童婚
在每年5月的結婚旺季中,印度數百個地方都在舉行大型的兒童集體婚禮。許多父母在為10歲左右的兒女張羅婚禮,有的新娘甚至還在吃奶。14歲的簡格麗是眾多不幸兒童新娘中的一個,她11歲就嫁給了一名大她20歲的酒鬼貨車司機,可結婚3天丈夫就出車禍身亡。年僅11歲的她成了寡婦,由於婚禮沒登記,她無法獲得任何賠償。
“少女媽媽”懷孕後果慘
根據印度政府一份人口統計,在過去幾年中,至少有30萬年齡在15歲以下的“少女媽媽”懷孕生子,她們都是“童婚”受害者,由於她們的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再加上營養失調,印度少女的分娩經常會引發致命的後果。據悉,印度每年有10萬名年輕母親和100萬名嬰兒死亡。
為省錢早把女兒嫁出門
根據現在的印度法律,女孩要到18歲、男孩要到21歲才能結婚,“童婚現象”純屬非法。然而,許多印度家庭仍然遵循著“童婚”的老傳統,根本不拿印度婚姻法當回事,政府執法部門也常常對“兒童新娘”現象睜隻眼閉隻眼。在每年5月的結婚旺季中,印度數百個地方都在舉行大型的兒童集體婚禮。
為了控制“兒童新娘”現象,印度一些邦政府規定,所有婚姻都必須到政府部門進行登記,進行婚姻登記時,新娘必須出示自己的身份證,證明自己已經年滿18歲。然而在印度安得拉邦,儘管這一法律已經通過了多年,但“兒童新娘”現象仍然有增無減。
據專家分析,“兒童新娘”這一陋習至今還能存在於印度,有著複雜的社會原因,其中最深刻的根源在於經濟落後和生活貧困。印度自古流行嫁妝制,姑娘出嫁時,娘家必須陪送大量錢財,按規矩,女方年齡越小,男方索要的嫁妝就越少,因而在貧困家庭看來,讓自家孩子儘早結婚,是相當划算的事。此外,父母將女兒早早嫁出去後,就可以省掉一筆負擔女兒上學讀書的費用。
政府對童婚現象不太管
根據印度法律,女孩要到18歲、男孩要到21歲才能結婚,童婚現象純屬非法。然而,許多家庭仍遵循著童婚的老傳統,根本不拿法律當回事,政府和執法部門也對童婚現象睜隻眼、閉隻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印度負責人說:“連警察也是陋習的一部分,他們有的自己也舉行過童婚。他們不能逮捕自己的家人。”
在葉門
兒童新娘出自傳
10歲女孩諾珠.阿里是葉門眾多兒童新娘中的一員。8歲時,她被父母嫁給一名28歲男子,慘遭丈夫虐待。如今,已經離婚的阿里推出自傳,講述她的苦難經歷。2009年2月,阿里在法國巴黎推廣她的新書《我十歲,離婚》。
英國《每日郵報》2009年2月2日說,這本自傳預計將成為暢銷書,英國的出版商都在排隊爭取它的版 阿里的經歷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和前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等人都提到過她的悲慘遭遇。
2007年,年僅8歲的阿里被父母嫁給年齡大她兩倍多的法伊茲·阿里·塔默爾。婚後,阿里遭遇塔默爾頻頻毆打。2008年,她不堪折磨,前往法院訴請離婚,律師莎塔·納賽爾接下案件。 同年,法院宣判阿里與塔默爾的婚姻結束,阿里恢復自由身。
夢想
阿里2月1日在巴黎說:“我想回到學校學習,成為一名律師,幫助像我一樣的女孩。” 事實上,得到慈善機構捐助,阿里和8歲的妹妹希法2008年9月已回到學校,開始學習。
律師納賽爾認為,阿里還算“幸運”,“在葉門一些地方,兒童新娘普遍存在,(阿里的)案件由於起訴到法庭,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
現實
納賽爾說,先前就有一所學校表示,阿里結過婚,了解男女關係,會“污染”其他同學,拒絕接收她。
對此,阿馬特里說,“我們完全了解阿里的處境”,她將受到與其他學生一樣的照顧和教育,學校會盡力幫助她融入新環境。
阿馬特里已見證不少學生淪為兒童新娘。他說:“2008年,一名13歲的女孩結了婚,現在已當上母親。”
早婚數據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和南亞,女童早婚是最為常見的。但是,在中東、北非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女童在剛進入青春期或者進入青春期後不久就結婚的現象也很普遍。在西非、東非和南亞的部分地區,女童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就結婚也不罕見。
統計早婚的具體數字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多這樣的婚姻都沒有登記,是非正式的。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在孟加拉國,根據1996年到1997年的調查,在10-14歲的兒童中,已婚人數只占5%。
這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一些小規模的調查和逸事信息。這說明早婚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1998年在印度中央邦進行的調查顯示:將近14%的女童在10-14歲期間結婚。
在奈及利亞北部的凱比省,女童結婚的平均年齡為11歲,而全國的平均結婚年齡是17歲。
不良影響
性別歧視也助長了早婚的現象。女孩早早結婚可以保證她們在丈夫的家裡順從聽話,還能更多地生育孩子。
對孩子來說,早婚會帶來嚴重的傷害,其中包括:不能接受教育:一旦結婚,女孩們通常不再上學。
健康問題:女孩在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懷孕會增加母嬰死亡率。十幾歲的女童更容易感染包括愛滋病在內的性傳播疾病。
虐待:這種現象在兒童婚姻中很常見。另外,如果女童拒絕結婚,或者沒有聽從父母的意願自行選擇了結婚伴侶,她們通常會遭到懲罰甚至被家人殺害,這種行為還被認為是“大義滅親”。
抗爭事跡
十多歲,本該是無憂無慮花一般的年紀,但在印度一些偏遠村莊,女孩到了這個年紀就可能被迫出嫁,由此開始兒童新娘的悲慘命運。女孩瑞卡-卡琳迪拒絕屈服,敢於抗爭,成功改變淪為兒童新娘的命運。她的事跡傳遍全國,她本人也成為反兒童新娘運動的象徵人物。
反抗終有效
卡琳迪現年12歲,來自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個偏遠村莊。她家收入微薄,只有一間小屋,家徒四壁,家裡沒電、沒水也沒有衛生間。
卡琳迪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當地機構資助才得以上學。然而隨著年級升高,學費漸漲,為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因此和當地其他家庭一樣,對卡琳迪父母而言,早早將女兒嫁出去可能是最佳選擇。於是她母親梅納卡在去年9月,也就是卡琳迪11歲時宣布這一決定。
與其他女孩不同,上學期間學到的兒童權利、受教育權利和早婚危害等知識對卡琳迪影響頗深,加上她目睹11歲就出嫁的姐姐約斯納的4個孩子接連夭折,在姐姐和老師的鼓勵下,卡琳迪決定奮起抗爭。
“姐姐的經歷對我來說是個教訓,”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6日援引卡琳迪的話說,“我明確告訴父親,我現在該上學,而不是嫁人。”
父親賈格迪什-卡琳迪勃然大怒,一度拒絕讓她進食喝水,母親梅納卡也站在父親一邊。孤立無援的卡琳迪只能向好友和老師阿爾瓊-拉馬尼克求助。拉馬尼克花了一個月時間說服卡琳迪的父母讓女兒完成學業,且在她18歲成人前不將她嫁人。
卡琳迪終於通過勇氣、堅持成功改變自己的命運。
事跡遍全國
卡琳迪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畫上句號,她決定用親身經歷鼓勵更多女孩奮起抗爭。
她的故事被登上印度各大報紙頭版,在全國廣為流傳。卡琳迪儼然已成為印度反對兒童新娘的領軍人物,她還受邀和印度首位女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會面。
另外,憑藉清晰的語言表述能力,卡琳迪加入《新光》周刊編輯委員會,為同病相憐的女孩提供支持。
“如果其他村莊的女孩面臨同樣困境,我會親自告訴她的父母,她年紀太小,不適宜結婚,應該繼續學業,”卡琳迪說。
先前執意讓女兒出嫁的父親賈格迪什如今態度也出現巨大轉變,為女兒的事跡感到驕傲。
卡琳迪眼下專注學業,向著成為老師的理想邁進。
風氣有轉變
卡琳迪的言行極大鼓舞了附近村落的同齡女孩,她們也紛紛站起來為自己的命運抗爭。
當地政府官員羅森吉特-孔杜說:“自從得知卡琳迪的故事後,在她居住的村莊和附近村莊再沒有出現過兒童新娘,這讓人深受鼓舞。”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印度20歲至24歲女性中約有45%在未滿18歲時結婚。
兒童基金會駐德里的發言人薩拉-克羅說,卡琳迪的經歷將幫助人們打破固有觀念。
“卡琳迪這樣的女孩是一支重要的變革力量,”克羅說,“她就像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卻異軍突起用勇氣和堅強反抗社會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