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倫伯格概述
- 外文名: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
- 領域:生物學
簡介,細菌,比較解剖學,參見,
簡介
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倫伯格(德語: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年4月19日-1876年6月27日),生於德國德利慈(Delitzsch),著名博物學家、動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地理學家、微生物學家。他是當代最多產的自然科學家之一,細菌即是由他命名的。
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布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義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占其中的小部分。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養及異養,其中異養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優酪乳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比較解剖學
比較解剖學是比較解剖學中生物的相似與差異處的一門研究,其通過比較的方法對比不同機體的結構特徵,並觀察分析其相互間的異同,從而了解生物進化的發展規律。它與演化生物學及種系發生學(種族的演化)有緊密的關係。
比較解剖學的二項主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