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症

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症

先天性肌營養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CMD)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包括一類出生時或出生幾個月內出現肌無力和肌張力低,可伴有不同程度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一大組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症
  • 外文名: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 類別:遺傳疾病
  • 症狀肌張力低下,關節攣縮
簡介,臨床表現,類型,治療方式,飲食護理,

簡介

先天性肌營養不良是指出生時或出生後數月內即出現的肌力肌張力低下和關節攣縮。肌活檢病理可見典型的肌營養不良改變。本病1960年由日本學者福山首先提出,但因缺乏完整的病理資料,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論。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如今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類型已經得到國際公認。

臨床表現

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從新生兒開始發病,表現為脊柱後突,肌張力下降,常伴發髖關節脫位,近端關節攣縮,斜頸,而遠端關節表現出驚人的鬆弛,彈性過度增高。然而在一些嚴重的病例中,遠端關節過度鬆弛也可以不存在,同時這種關節攣縮是可以進行性發生、發展,最終影響到以前表現為鬆弛的踝、腕及手指。病人最大的運動能力變異很大,有些患者可以自由活動,而另一些從未能獨立行走。後期病人運動功能受限的原因大多與關節攣縮有關,病人可因關節攣縮而失去已具有的行走能力。UCMD病人特徵性的面容為:下眼瞼輕度下垂,圓臉,招風耳。典型的皮膚損害為濾泡性過度角化

類型

1.福山型(Fukuyama type)本型的主要特點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伴廣泛的神經系統先天畸形,包括大腦、小腦的腦回增多、增寬,腦溝變淺,腦白質廣泛營養不良。有時還伴有腦積水和視網膜變性。肌肉病理改變為肌纖維壞死、再生和肌間質增生,肌纖維merosin染色呈陽性表達。本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於9q31-33,編碼蛋白為Fukutin。日本多見,多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病,臨床表現為肌力肌張力低下,抬頭、端坐延遲,面肌受累明顯,呼吸肌也可受累,僅少數患兒可獨立行走,常有假肥大和關節攣縮,精神發育遲滯。血CK常增加10~60倍。多在2~23歲內死亡。
2.非福山型指除福山型以外的其它類型先天型肌營養不良。主要包括merosin缺乏症、Walker-Warberg綜合徵、肌-眼-腦病(muscle-eye-brain disease,MEBD)、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合併脊柱強直和Ullrich病。
(1)Merosin缺乏症merosin是位於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基底膜層粘連蛋白α(Lamininα)的同功體(isoform),它與肌膜上的營養不良糖蛋白α(dystroglycan-α)緊密結合,後者又通過營養不良糖蛋白β與肌漿內的細胞骨架蛋白dystrophin結合形成緊密連線的複合體(見圖34-3-1)。 Merosin缺乏可造成細胞骨架和細胞外基質的連線破壞,導致肌纖維變性、壞死。本型先天性肌營養不良歐美多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在6q22-23。肌肉病理改變同福山型,但merosin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陰性。患兒多在出生時或出生後6個月內發病,表現為肌力、肌張力低下,關節攣縮,面肌和呼吸肌受累,無眼部症狀。沒有或僅有輕微的精神發育遲滯。顱腦CT可見廣泛的白質低密度,腦MRI示白質內異常信號,腦皮質改變很輕,此點與福山型不同。
(2)肌-眼-腦病由芬蘭學者Santavouri首先報告,故又稱Santavouri病。主要特點為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伴視網膜變性、視神經萎縮、巨腦回、多小腦回(polymicrogyria)、腦積水、透明隔和胼胝體發育不全或缺損。本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與福山型不同,位於1p32-34,肌肉活檢merosin染色陽性。臨床表現與福山型比較,眼部症狀明顯。
(3)Walker-Warburg綜合徵本型特點為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伴無腦回畸形或稱滑腦症(lissencephaly)、小腦和視網膜異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不清,但已排除9q31-33位點。肌肉merosin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陽性。患兒多在9個月內死亡。
(4)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合併脊柱強直綜合徵本型由Dubowitz首先報告,主要特點為肌張力低下,頸肌和呼吸肌受累明顯,兒童期即出現呼吸困難,肌萎縮顯著而肌力下降相對較輕微,脊柱肌明顯攣縮,引起脊柱側彎和屈曲性強直,四肢關節也有不同程度攣縮。智力和心功能正常。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於1p35-36。肌肉merosin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陽性。
(5)Ullrich病又稱先天性無張力性硬化性肌營養不良症(congenital atonic- sclerotic muscle dystrophy),由Ullrich於1930年首先報告。主要臨床特點為自幼肢體無張力,肢體細長,軀幹肌攣縮,脊柱側突,四肢近端關節攣縮,遠端關節過度伸展,腱反射正常,腦神經支配肌受累較輕。本病進展極其緩慢,幾乎不影響壽命。血CK正常,肌電圖為肌源性損害。肌活檢可見肌纖維大小不等,肌間質增生,偶見肌纖維壞死伴吞噬反應。最新的研究顯示(Higuchi等,2001),本病有膠原Ⅵ蛋白缺乏,COLⅥα2基因14號外顯子有20bp缺失,後者引起“移框”(frameshift),使終止碼提前出現,產生一個切斷的膠原Ⅵα2鏈。根據上述臨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學特點,本病應該屬於膠原病範疇,肌肉的改變可能為繼發。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VS漸凍人】 一般人常搞不清“漸凍人”與“重症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區別,誤認為不都是肌肉萎縮,不能動嗎?其實它們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
肌肉的活動需要三個環節:①運動神經元(神經細胞)發出運動指令;②運動指令通過神經肌肉接頭傳達到肌肉;③正常的肌肉接受運動指令而運動。三個環節缺一不可,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得病,雖然最終結果都表現為肌肉萎縮和無力,但第一環節出問題而引起的疾病稱為運動神經元病,第二環節出問題而引起的疾病稱為重症肌無力,第三環節出問題而引起的疾病稱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也就是說,運動神經元病是神經系統的病變,神經肌肉接頭正常,肌肉本身無病,肌肉萎縮和無力是神經病變引起的;重症肌無力是神經肌肉接頭出現的問題,運動神經元(神經細胞)和肌肉本身無病,肌肉萎縮和無力是肌肉得不到運動指令而引起的;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則是肌肉細胞基因的毛病直接造成的肌肉本身的病變,運動神經元(神經細胞)和神經肌肉接頭無病。
另外,運動神經元又分為在大腦的上運動神經元和在腦幹及脊髓的下運動神經元,上運動神經元控制下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通過神經肌肉接頭與肌肉直接相連,傳送運動信號給肌肉。如果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則下運動神經元失去“上級”的控制而“無意識地持續”傳送運動信號給肌肉,使肌肉強直和痙攣。如果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則既不能傳送自己的又不能傳送上運動神經元的運動信號給肌肉,使肌肉無力和萎縮。
運動神經元病一般上、下運動神經元都病變,通常這些症狀混合出現,既有肌肉強直和痙攣,又有肌肉無力和萎縮。而重症肌無力因為肌肉得不到運動信號,只有肌肉無力和萎縮。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因為肌肉本身病變,也只有肌肉無力和萎縮。
運動神經元病與重症肌無力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雖然都屬於神經肌肉疾病,都有肌肉萎縮,但是三者的發病機理、診斷和治療完全不同。

治療方式

一、保持環境清潔安靜,注意防潮和防寒,積極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
二、積極與疾病作鬥爭,堅持適當的娛樂活動,促使患者建立樂觀、開朗的情緒,樹立以堅強毅力戰勝疾病的信心。
三、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忌食或少食油膩厚味過熱、傷津耗液及損傷脾胃之品,可多食魚類、蛋類、雞肉、瘦豬肉等,但不可太過,以免損傷脾胃。
四、堅持體育鍛鍊,自我按摩以增加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但應適度,不可過勞。
五、神經靶向修復療法使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介入方式作用於損傷部位。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並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重建神經環路,促進器官的再次發育。

飲食護理

1.飲食要規律,並且注重營養,患者宜食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鈣、鋅等食物,如:瘦肉,雞蛋,魚,蝦仁,動物肝臟,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黃花菜等可適當多食,不要食用過辣、過鹹、過冷等刺激性並不易消化的食物。
2.肌營養不良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忌菸酒,忌食辛辣,過鹹食物,避風寒,防感冒,多飲水,多食含鈣鋅較多的食物,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鍛鍊,患者家屬要配合按摩,患者本人要克服困難,堅持適當鍛鍊。
3.在精神方面要為肌營養不良患者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要鼓勵患者積極的接受治療,幫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4.肌營養不良患者要採用力所能及的鍛鍊,亦不要過勞,上肢可練習抬舉,伏地挺身,擴胸等;腰部可練習仰臥起坐;下肢可練習起蹲,上樓,跳躍,側壓腿等;注意防止攣縮,對膝關節,跟腱關節熱敷後適當牽引;假肥大部位的按摩以揉法為主;防止脊柱畸形,保持良好坐姿,勞累後宜平臥休息。
5.鑒於本病病情呈進行性加重,致殘率高,因此早期治療,制病情發展,可提高生存質量,特別是家族中有類似病史的,更要引起注意,及早檢查診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