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巨細胞病毒是目前最常見的導致先天性致命感染的一種病原菌。先天性感染的後遺症包括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運動障礙和耳聾。是造成兒童神經損傷包括聽力損傷和神經發育異常(NDI)主要的病因。作為皰疹病毒家族的一員,巨細胞病毒無處不在,開發中國家學齡兒童中感染率超過90%,歐美國家生育年齡的婦女感染率約為50%~85%。我國兒童巨細胞病毒血清陽性率為83%~87%,成人則高達95%左右。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通過胎盤、分娩時宮頸分泌物和血液及出生後經母乳餵養等垂直傳播途徑而感染,還可通過輸血途徑感染巨細胞病毒。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病因: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
  • 常見症狀:宮內生長受限、腦積水、廣泛出血點、紫癜、頭小畸形、腦室周圍鈣化、脈絡膜視網膜炎、癲癇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胎盤、血液、母乳餵養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巨細胞病毒是目前最常見的導致先天性致命感染的一種病原菌。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通過胎盤、分娩時宮頸分泌物和血液及出生後經母乳餵養等垂直傳播途徑而感染,還可通過輸血途徑感染巨細胞病毒。

臨床表現

絕大部分先天性感染無臨床症狀,但10%~15%表現為宮內生長受限、腦積水、廣泛出血點、紫癜、頭小畸形、腦室周圍鈣化、脈絡膜視網膜炎、癲癇、肺炎、骨異常、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肝脾腫大並伴有直接膽紅素與轉氨酶的升高。被感染的嬰兒出生後多數有神經系統後遺症,包括進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SNHL)和神經發育落後。症狀性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患兒伴有發生先天畸形的風險較大,如伴腹股溝疝、馬蹄足等。有報導稱症狀性先天性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感染常由於肝功能失代償、出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或繼發細菌感染等而死亡,病死率為5%~10%。而先天性HCMV感染的低出生體重兒(<1500g)和早產兒(<32周)在發病早期即可出現呼吸系統症狀惡化、中性粒細胞減少或膿毒症。

檢查

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的金標準是出生後2周內在患兒尿液和唾液中分離出巨細胞病毒。此外,尿液、血液、唾液和腦脊液樣本中檢測巨細胞病毒脫氧核糖核酸(DNA)和巨細胞病毒抗原(PP65)也是快速診斷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方法。出生後2~3周血清中檢測到巨細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亦表明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診斷

對懷疑或已證實的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用顱腦超聲、CT和磁共振(MRI)來進一步支持診斷;此外,聽力評估、腦幹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評估等也是回訪驗證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鑑別診斷

主要與其他先天性病毒感染性疾病鑑別,如風疹病毒感染出現瘀點、骨骼缺陷和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SNHL);先天性腸道病毒感染可出現胎兒腦損傷和遠期後遺症;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出現抽搐;微小病毒B19感染可出現肝大和貧血。出現相應臨床症狀時一定要注意排查其他感染性疾病。

治療

巨細胞病毒感染如果沒有並發器官損傷,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殊治療,但要定期監測。更昔洛韋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第一個批准用於治療嚴重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藥物。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指針主要包括:
1.有明顯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疾病,如巨細胞病毒性肝炎、間質性肺炎、腦炎和視網膜脈絡膜炎,尤其是愛滋病患兒。
2.進行移植術後的預防用藥。
3.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如感音性耳聾)的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以防止聽力損害或惡化。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建議在出生後第1月內進行6周的靜脈更昔洛韋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2/3的患兒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和肝腎毒性,一般減少藥量或停藥後可恢復。

預防

疫苗是解決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最有希望的方法。有效的疫苗可防止發生神經系統後遺症和其他殘疾,使兒童終身受益,並可強有力的節約社會醫療成本。目前正在臨床試驗階段,所以孕婦要儘可能降低暴露於先天性巨細胞病毒的風險。對於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乳汁,建議在-20攝氏度冰櫃中凍存24小時以上,可明顯降低先天性巨細胞病毒的傳染性,再用巴氏滅菌法,加熱62.5攝氏度約30秒,即可消除病毒感染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