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般指本詞條
《先天下之憂而憂憂得其所,後天下之樂而樂樂在其中》是一則對聯,通常用於黨政機關,鼓勵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聯注釋 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之人憂慮前憂慮,在天下之人快樂後快樂。為北宋范仲淹語。范仲淹少有大志,嘗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憂以天下全句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意思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詞語出處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與民同樂同憂”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需要強烈的使命...
這是一篇勵志典故,有兩個版本,作於宋代。版本一個側重於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經歷。版本另一個側重於仕途不順卻有抱負理想。但它們都強調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中人物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繼,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
先憂後樂指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世者後憂。”衍生典故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先憂後樂”。成語故事 范仲淹,...
先天后天:指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句。弗:不。迷:迷惑。對聯解析 上聯你們在敵人的威脅下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為國為民為正義而死,即孔夫子所說的“求仁得仁,又何怨”。下聯你們按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話去做,一點也不迷惑。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
這首詩語言質樸、形象生動,全詩僅二十個字,但言近而旨遠,詞淺而意深,可以引發豐富的聯想。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二首》)之意,蘊含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
文中最能體現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的句子:“亟令詢之”;“公憮然”;“即徹宴席,厚賙給之”。范仲淹的一生都用行動實踐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他閒暇聚會,卻仍舊心繫天下蒼生。現實中有許多人都能說豪言壯語,但當事情就在眼前時,卻又是一番自私實際的考慮。有多少人能...
以記為附,以議為主,不多見。《醉翁亭記》靈魂在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的重心不在記樓,在於敞露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觸景生情而《墨池記》記“池”文字少,議論文字多。名家點評 清代沈德潛:“用意或在題中,或出題外,令人徘徊賞之。”(《...
他剛正廉潔,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曾上書朝廷主張改革弊政,富國強兵。他在西北前線任職多年,對鞏固邊防、安定社會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成為當代和後世許多愛國志士的座右銘。王安石敬佩范仲淹,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和學習的楷模因為他們有一...
人間苦熱,屬意仙境,詩意到此似乎已盡,王令卻又把思路猛地拉回,說即使有神山仙島、清涼世界,但不能與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決不會獨個前往。這尾聯直接展示詩人廣大的胸懷,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於天下”(王安石語)的品質的表現。同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在文中起了點明中心,統領全文的作用。作品介紹 版本一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
范仲淹既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進取思想,也有消極低沉的時候。范仲淹年輕時,生氣勃勃,積極進取,後來三遭貶職(知鄧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鄧州前充邊任),知鄧州時,年紀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極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陽樓記》最後強調“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遺留)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文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為人處世宜寬厚,雖然有時退讓和寬容是建立在自己苦憂的基礎上,也應把快樂讓給別人。宋代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種做人態度,才應是修養品德和心性的方向。樂的結果可能轉化為苦, 苦的結果可能轉化為樂,苦樂相循是自然法則,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轉。 一個不能吃苦的人萬事難以...
989—1052),字希文,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多才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幼時家貧,日食三餐不繼,不得不將米煮成薄粥,凝結後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其二,流傳下“斷齏(切碎的醃菜)劃粥”的故事。他的散文《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被後世傳頌。
《岳陽樓記》開頭先說寫文章的緣由,再概括地描寫巴陵勝景,然後再詳細描寫兩景兩情,最後以議論帶抒情的方法收筆,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主題。文章題目雖是“岳陽樓記”,但不僅是記敘、說明,而又狀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礎上,筆鋒一轉,寫出對“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顯志”...
積極投身於社會建設,為人民利益而奮鬥。同時,憂樂精神也強調個人的自我完善和道德修養,鼓勵人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總之,憂樂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師憂比樂 ...
范文正公集》傳世。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
他無論外遣治理地方,或掛帥西征禦敵,或在朝為相輔政,始終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理念,憂國憂民,廣濟天下。范仲淹推行新政,冒犯權貴,在所不辭;反貪肅吏,嫉惡如仇,無所畏懼;為民請命,“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謫貶下放,與民同耕,不忘國憂。范仲淹一生四起四落,歷盡坎坷,...
范仲淹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釋義 避免玩物喪志,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出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講究淡然平靜的心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 張載 貿易不欺三尺子,公平義取四方財。3功名畢竟屬書生。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緣邊招討使,守邊數年,負防禦西夏重任。慶曆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邠州兼陝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諡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在孟子的“與民同樂”思想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先憂後樂”的憂患觀。他在《岳陽樓記》一文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為儒家樹立了新的人格典範。因此,宋代的一些思想家,都把這種憂患意識...
普樂寺(Pule Temple),又稱“圓亭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武烈河東岸、磐錘峰以西的平崗上,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義上供新歸附清朝的杜爾伯特、左右哈薩克、東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興建的寺廟建築。其名“普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帶有普天同樂之意。建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