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本景是圓明園較早修建的一組建築,在雍正年間就已經建成。上下天光景區的命名來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傳世名作《岳陽樓記》中的詩句“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除了“上下天光”之外,“一碧萬頃”也被用於命名園中的其他景區。

本景臨後湖建兩層樓閣,兩翼曲橋架湖 , 蜿蜒百尺,並在橋上建有亭、榭。憑欄俯瞰,大有登岳陽樓所見洞庭湖之勝概 ,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連。當年,這裡是觀賞後湖風光及中秋賞月的佳處。

1860年在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被全部燒毀,今僅存主體建築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下天光
  • 類別:文化遺址
  • 年代:清
  • 文物原屬:圓明園建築景觀
  • 文物現狀:被英法聯軍焚毀,遺址考古清整中
文物景觀,文物現狀,乾隆御詩,相關歷史文獻資料,成語,

文物景觀

上下天光是圓明園較早修建的一組建築,在雍正年間就已經建成。上下天光景區的命名來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傳世名作《岳陽樓記》中的詩句“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除了“上下天光”之外,“一碧萬頃”也被用於命名園中的其他景區。
上下天光景區復原圖上下天光景區復原圖
主體建築為“涵月樓”,是一座兩層敞閣,外檐懸掛乾隆御筆“上下天光”。涵月樓是一組臨水的建築,前半部分延伸入水中,左右兩側各有一組水亭水榭,用九曲橋連線在一起。這組建築也因此而極為唯美巧妙。
到了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上下天光景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本的九曲橋,水亭和水榭被拆除,主體建築“涵月樓”也改建為模仿嘉興煙雨樓而建造的“煙雨樓”。這次改建使原有的意境大為受損,但仍很特別。
鹹豐年間,在煙雨樓北側搭建天棚,並恢復舊稱“上下天光”。

文物現狀

如今,上下天光遺址南部臨水之地,經考古發掘,以歷史存留下的建築遺址為基礎 , 經過發掘清理,修復了涵月樓前的月台,站在月台上可一覽後湖風光。又可以體驗當年帝臨湖賞月的輕鬆與暢快。
上下天光遺址-考古發掘中上下天光遺址-考古發掘中

乾隆御詩

來自《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乾隆御詩:
《上下天光》
垂虹駕湖,蜿蜒百尺。修欄來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瀁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不啻胸吞雲夢。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上下天光《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上下天光
上下天水一色,
水天上下相連,
河伯夙朝玉闕,
渾忘望若昔年。
註:上下天光,為兩層樓閣,憑觀後湖全景。弘曆以此對比岳陽樓所見洞庭勝狀,似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見范仲淹岳陽樓記》)之概。其實後湖面積只不過四公頃而已。至今後湖尚局部保留,一部分已改為農田,上下天光樓前平台遺址,仍可尋得。

相關歷史文獻資料

《岳陽樓記》宋 范仲淹
上下天光景區復原圖上下天光景區復原圖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 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míng)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上下天光景區遺址上下天光景區遺址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成語

[名稱]:上下天光
[拼音]:shàng xià tiān guāng
[解釋]:上空與水中湖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連成一片。
[出處]:·范仲淹岳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