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登之(庾登之的字)

元龍(庾登之的字)一般指本詞條

庾登之(382—443),字元龍,潁州鄢陵人。車騎將軍庾冰曾孫、廣州刺史庾蘊之孫、東陽太守庾廓之子。晉朝官員,官至江州刺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庾登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潁州鄢陵
  • 出生日期:382
  • 主要成就:江州刺史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跟隨劉裕,心志不堅,遣返回家,再被免職,再獲官職,晚年去世,人物評價,史書記載,家族成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庾登之年少時以勤勉努力自立。起初任晉朝會稽王司馬道子太傅參軍。

跟隨劉裕

劉裕起兵時,又任劉裕鎮軍參軍,由於參加討伐桓玄的功勞,封為曲江縣五等男。又任參大司馬琅邪王軍事、豫州別駕從事史、大司馬主簿、司徒左西曹屬。轉任太尉主簿。

心志不堅

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庾登之出使奔走,得閒時稟告劉穆之,因母親年老求任郡守。
當時士族庶族都害怕遠征,庾登之心志反覆不定,劉裕非常生氣,除去他的官名。大軍出發後,才讓他補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入朝任太子庶子、尚書左丞。又出任新安太守。

遣返回家

謝晦擔任撫軍將軍、荊州剌史,向朝廷請求任命庾登之為長史、南陽太守,仍任衛軍長史,太守之職不變。庾登之與謝晦都是曹氏女婿,名聲地位原本一樣,一下子作了謝晦的助手,心中很不舒服。
到職後上書,只是說“即日奉命報到”,毫無感謝的話語。每次入府覲見,要備辦好箱子袋子几案坐席之類,一樣沒有備好就不入座。謝晦常常寬容他。謝晦抵禦朝廷軍隊,打算讓庾登之留守,庾登之不同意。謝晦失敗後,庾登之以沒有職任免罪,永不敘用,遣返回家。

再被免職

元嘉五年,起用為衡陽王劉義季征虜長史。義季年紀小,未能親理政務,各種事務全部委託給庾登之。不久加南東海太守。入朝任司徒右長史、尚書吏部郎、司徒左長史、南東海太守。
府公彭城王劉義康獨攬政事,不希望其屬下插手,而登之性情剛烈,常常陳述自己的意見,義康很不高興,讓他出任吳郡太守。在州郡上下關係中,庾登之仍是堅持己意脾氣不改,由於他到任後貪污,事發而被免職。

再獲官職

庾登之的弟弟庾炳之當時任臨川內史,庾登之跟隨弟弟前往臨川郡,悠閒自得。不久任命為豫章太守,順路直接赴任。庾登之剛到臨川,吏民全都輕視侮慢他,豫章和臨川接壤,郡治又更繁華宏大,迎接庾登之的儀仗排場顯赫,當地人全都驚嘆不已。

晚年去世

十八年,升任江州刺史。病重,徵召為中護軍,沒有上任。
二十年,堂之去世,時年六十二歲。朝廷就以中護軍追贈給他。

人物評價

庾登之雖然沒有學過多少知識,但卻善於社交應酬,王弘謝晦、江夷一班人,都與他是知心朋友。

史書記載

《宋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十三》
庾登之(382—443),字元龍,潁川鄢陵人也。曾祖冰,晉司空。祖蘊,廣州刺史。父廓,東陽太守。登之少以強濟自立,初為晉會稽王道子太傅參軍。義旗初,又為高祖鎮軍參軍。以預討桓玄功,封曲江縣五等男。參大司馬琅邪王軍事,豫州別駕從事史,大司馬主簿,司徒左西曹屬。登之雖不涉學,善於世事,王弘、謝晦、江夷之徒,皆相知友。轉太尉主簿。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登之擊節驅馳,退告劉穆之,以母老求郡。於是士庶鹹憚遠役,而登之二三其心,高祖大怒,除吏名。大軍發後,乃以補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入為太子庶子,尚書左丞。出為新安太守。
謝晦為撫軍將軍、荊州刺史,請為長史、南郡太守,仍為衛軍長史,太守如故。登之與晦俱曹氏婿,名位本同,一旦為之佐,意甚不愜。到?箋,唯雲「即日恭到,」初無感謝之言。每入覲見,備持箱囊幾席之屬,一物不具不坐。晦常優容之。晦拒王師,欲使登之留守,登之不許,語在《晦傳》。晦敗,登之以無任免罪,禁錮還家。
元嘉五年,起為衡陽王義季征虜長史。義季年少,未親政,眾事一以委之。尋加南東海太守。入為司徒右長史,尚書吏部郎,司徒左長史,南東海太守。府公彭城王義康專覽政事,不欲自下厝懷,而登之性剛,每陳己意,義康甚不悅,出為吳郡太守。州郡相臨,執意無改,因其蒞任贓貨,以事免官。弟炳之時為臨川內史,登之隨弟之郡,優遊自適。俄而除豫章太守,便道之官。登之初至臨川,吏民鹹相輕侮,豫章與臨川接境,郡又華大,儀迓光赫,士人並驚嘆焉。十八年,遷江州刺史。疾篤,征為中護軍。未拜。二十年,卒,時年六十二。即以為贈。

家族成員

曾祖:庾冰,晉代任司空。
祖父:庾蘊,任廣州剌史。
父親:庾廓,任東陽太守。
兒子:庾沖遠,在太宗劉義隆鎮守姑孰時,任衛軍長史,逝於豫章太守任上,追贈侍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