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儲英村
- 隸屬:昆明市晉寧區
- 地理位置:昆陽鎮動邊
- 耕地面積:1263 畝
民族人口,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基層組織,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口衛生,村務公開,
民族人口
截止2006年底,該村轄小墩溝儲英村等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92戶,鄉村人口1440人(男性665人,女性775人),其中:農業人口1440人,勞動力96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65人);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回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305人,回族126人,彝族9人。
儲英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63 畝(其中:田1191畝,地 72畝),人均耕地 .88 畝,主要種植 ,花卉等作物;擁有林地 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 畝,主要種植 0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8畝,其中養殖面積 18 畝;草地 0 畝;荒山荒地 90 畝,其他面積 559 畝。
截止2006年底,該村國土面積1.3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263畝(其中:田1191畝,地72畝),人均耕地0.88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91畝,有效灌溉率為60.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畝;有林地20畝;水面面積18畝,其中養殖面積18畝;荒山、荒地90畝,其他面積55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73 戶通自來水,有 419 戶飲用井水,有 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0%)。有492 戶通電,有 49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49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99% 99%和9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4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3 戶(分別占總數的97%和9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是水泥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 .5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2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2輛,拖拉機 2 輛,機車 153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91畝,有效灌溉率為60.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82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8 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花卉為主。2006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2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7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68萬元,占總收入的20.5%;畜牧業收入388萬元,占總收入的11.9%(其中出欄肉豬1602頭);漁業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2.1%;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2137萬元,占總收入的65.5%;工資性收入108萬元,占總收入的3.3%;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9人(占勞動力的6.1%),在省內務工59人,外出務工收入108萬元。
基層組織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2個分支部,共有黨員76人,少數民族黨員5人,其中男黨員59人、女黨員17人;村委會由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組成;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24人。該村黨支部2004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花卉種植業,主要銷售往 省外。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花卉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3產業。擁有企業 3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個;專業合作組織 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0人。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400平
人文地理
儲英村委會是回族比較聚居的地區,建有"清真寺",伊斯
蘭教於元至元十一年(1274),賽典赤為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時,眾多穆斯林士兵解甲聚居屯田,而逐步發展形成。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6.7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村內缺
資金和經濟型人才。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興建一個建材市場和農藥市場.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492 戶,共鄉村人口 1440 人,其中:男性665人,女性775 人。其中:農業人口1440 人,勞動力96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回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 1305人,回族126人,彝族 9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400 人,參合率97.2%;享受低保1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6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5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947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658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 元(勞均 0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9 萬元,有固定資產 7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9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