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
- 作者:任勇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4 頁
- ISBN:978-7-5675-1903-9
- 類別:教育理論/教師教育
- 定價:3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獎項:2015年“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前言,書摘,
作者簡介
已編寫和參與編寫《任勇與數學學習指導》《年輕教師必聽的講座》《為發展而教育》等90餘部著作,在《教育研究》《數學通報》《人民教育》等刊物發表各類文章1000餘篇。應邀赴各地講學600餘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獲全國首屆“學習型家庭”、全國十大讀書人物和全國“書香家庭”稱號。入選教育部教師“國培計畫”和教育部校長“國培計畫”首批專家,福建省名校長和名師培養專家委員會專家。
內容簡介
《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是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任勇老師最近幾年認真觀察、親身實踐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助推教師專業成長的通識性專著。
書中的精彩事例,大到“激活課堂” “超越自我”,小到“記住學生的姓名” “解放左手”,無一不是優秀教師不說卻悄悄在做的事。這些不說的事,恰恰是促使其成為優秀的真諦。
閱讀此書,立即行動,有助於教師告別平庸,走向優秀。
目錄
前言 想說的幾句話 1
1 / 每天備課多一點 1
2 / 終身備好每節課 3
3 / 活用教材 6
4 / 重視集體備課 11
5 / 提前幾分鐘進教室 15
6 / 不帶著情緒去教室 17
7 / 記住學生的姓名 19
8 / 尊重每一個學生 21
9 / 教學生整理書包 23
10 / 每堂一贊 25
11 / 每課一趣 30
12 / 每日一題 33
13 / 解放左手 36
14 / 幽他一默 38
15 / 以眼傳神 41
16 / 修煉絕活 43
17 / 揚長避短用多媒體 46
18 / 非預設生成 51
19 / 引趣引深 55
20 / 激活課堂 59
21 / 課堂簡約 62
22 / 讓課堂活而不亂 64
23 / 有意差錯 66
24 / 讓學生會問 69
25 / 隨機應變 72
26 / 課堂結尾巧設計 74
27 / 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78
28 / 提高教學活動的頻率 83
29 / 因“性”施教 85
30 / 構建獨特的課堂文化 88
31 / 保持親和力 91
32 / 保持微笑 93
33 / 與生為友 95
34 / 與學生共情 97
35 / 經常換位思考 99
36 / 適度鈍感 101
37 / 儘量不“拖堂” 103
38 / 讓學生上課 105
39 / 指導學生“會學” 108
40 / 作業談心 111
41 / 讓學生考教師 113
42 / 讓學生出試卷 116
43 / 統計到位 120
44 / 適度“小恩小惠” 124
45 / 古為今用 126
46 / 洋為中用 128
47 / 課外導學 130
48 / 步入學科競賽 133
49 / 適度張揚個性 136
50 / 激情工作 139
51 / 跨學科學研 141
52 / 注重積累 143
53 / 尋找導師 145
54 / 師友資益 147
55 / 乘“機”學習 149
56 / 適時反思 151
57 / 閱讀·悅讀·深讀 154
58 / 博約兼顧 156
59 / 巧用網路 158
60 / 常懷創新之心 160
61 / 積累實踐智慧 162
62 / 寫些文章 164
63 / 做些研究 167
64 / 在工作中研究 169
65 / 在研究中工作 171
66 / 學做學者 174
67 / 參與課題研究 177
68 / 著書立說 179
69 / 架設心橋 182
70 / 關注細節 184
71 / 愛有其道 186
72 / 私下批評 189
73 / 為學生服務 191
74 / 為家長服務 193
75 / 大膽授權 195
76 / 學習“水”的智慧 197
77 / 超越自我 199
78 / 善於“歸零” 203
79 / 紛擾中的堅守 206
80 / 與“現代”同行 208
81 / 積極適應環境 210
82 / 時間巧管理 212
83 / 學會“彈鋼琴” 217
84 / 沉得下去 220
85 / 欲靜能靜 222
86 / 健康第一 224
87 / 規劃教育人生 226
88 / 善於合作 229
89 / 競而不爭 231
90 / 巧借外力 233
91 / 爭取單位的支持 236
92 / 得到家庭的支持 238
93 / 辯證育兒 240
94 / 勇於承認錯誤 244
95 / 研究自己 246
96 / 科學做事 248
97 / 儀表得體 250
98 / 忙閒有道 252
99 / 幸福著追求卓越 254
前言
想說的幾句話
1.寫這樣一本書,是受《成功人士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0件事》一書的啟發,該書說:“成功的人,只比你多做了一點點。”其實,優秀教師也一樣,他們的成功或許也只是緣於比別人“多做了一點點”。
2.的確,優秀教師在成長、成才、成功的過程中有許多做法,諸如師德師愛等,已為大家所熟知,但還有一些他們不說卻也在悄悄做的事。這些不說的事,往往是促使其成為優秀的真諦。
3.應該說,這些事在表彰會上不好說,在公開場合沒有說,所以我試圖把這些事寫出來。你看,“適度‘小恩小惠’”“爭取單位支持”, 還有“幽他一默”“適度張揚個性”等,在檯面上真不好說。
4.雖說是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事”,其實有些事也未必都是悄悄在做,不少老師也在“公開地做”,只是優秀教師做得更精緻些。我把這些事寫出來,是想引起老師們的加倍重視。
5.有些事相對大些,如“激活課堂”“超越自我”等;有些事相對小些,如“教學生整理書包”“提前幾分鐘進教室”等;有些事,一寫下去感到有內容;有些事,一看標題就能明了。所以書中的文章篇幅長短不一。
6.本書把我自己所做的一些事寫進去了,我算優秀嗎?不好意思,請讀者看看我的簡介,容我“優秀”一回吧。既然寫了我所做的事,多少會與我所教的數學學科沾邊,讀者不妨類比到其他學科。
7.本書雖然是按照一定的體系來寫的,但讀者完全可以“跳”著讀,也完全可以“挑”著讀。這不是一本邏輯性極其嚴密的書,所說的事是略有交叉的,其中的內容可能會有小部分重複。
8.讀者在讀完此書後,完全可以“頭腦風暴”一番,探尋一下還有哪些事是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比如“用新眼光看學生”“給學生機會”“不計學生之過”“多做少說”,等等。多探一事,多獲一得。
9.“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看完此書,立即行動,選優秀教師所做的一兩件事去做,你就能“優於過去的自己”,最終會和他們一樣優秀。
任 勇
2015年3月
書摘
學做學者
初為人師時,沒想到自己會走向“學者”。今天想來,“學者”也非難事。師者,教為道;學者,善研究。
教師要學者化,就是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專業中的某一學科領域有精深的研究,形成最佳化而獨特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有較高的學識水平、較強的研究能力、堅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教育經驗、創造性的研究成果,並且在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有創造性的建樹,最終成為一個教育家。
學者化是由“教書匠”走向名師、走向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學者化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學者化是教學提升的需要,學者化是自我成才的需要。
我很贊成董菊初先生在《名師成功論》中提出“學者化——名師的成功之路”的觀點,我認為,追求“學者化”,是教師持續發展的一種更高層次的追求。
教師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先是書教得比較好,或是班主任當得比較好,這是教師事業發展的基礎。但要持續發展,就還要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探索教育規律,提升教育實效,進而把研究的東西整理出來,寫成文字,形成自己的理論。這其實也就是學者化的進程。
一位傑出教師這樣說:要做一名“學者型”教師,既要“教”,又要“研”,還要“寫”。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礎,研是教的總結和提高,而寫則是教和研的概括和升華。
我的成長之路,就是一條逐步走向“學者化”的道路。1986年,我評上福建省優秀青年教師時,代表獲獎者發言的題目是“做全面發展的學者型的人民教師”;2000年,我參加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代表優秀學員發言的題目是“做高素質的新世紀育才者”;2006年,“教育家成長叢書”出版,其中包括《任勇與數學學習指導》一書,我在首發式上發言的題目是“成為走向未來的名師”。從發言的題目上就能初步領略一個教師的成長曆程及其“學者化”的進程。
我一直鼓勵教師們,尤其是青年教師,超越我,更好更快地走向“學者化”。當然,我的這個觀點也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接受的。有一種觀點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教師只要教好書就行。”對前半句我是非常贊同的,但對後半句,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並不急於去爭論,而是把我的講話作了些調整,敘述為:“我並不苛求每個教師都要學者化,但一個優秀教師、一個名師應該是一個學者。一個名師的學者化,不是一般的學者化,而應是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學者化的有機結合。”
名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學者化的過程。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為教師的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名師的學者化不是一步到位的,學者化的實現有一個從低層到中層再到高層的過程,而這“高層”是無止境的。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這是名師學者化的基本原則和目標。
學者化有什麼特徵?
一是不凡的學術勇氣。要成為學科教育專家,就要有學術勇氣,敢於探索和創新,敢於懷疑和否定,為人所不敢為,言人所不敢言,不斷提高自己研究的學術層次,並逐步形成自己的學術特色。
二是強烈的課題意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善於發現問題,不輕易放過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積極思考並篩選後將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定為自己研究的課題。當然,課題的獲得還可以有其他途徑,但前提是要有課題意識,否則即使有再適合你的課題,也可能失之交臂。
三是執著的探究精神。研究也好,實驗也好,著書立說也好,都必須有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探索教育規律也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只有這樣,才能出成果出經驗。
四是全面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建立在信息意識基礎上的,並在此基礎上加強收集、積累、整理、運用和創造能力的訓練。信息素養是以“勤”為前提的,唯有腦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信息才能為你所用。
五是較強的創新能力。人云亦云,不能成為學者。沒有自己,怎能有個性?沒有個性,怎能有創新?名師之路,其實也是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敢言他人所未語,發他人所未見,示他人所未知。
六是豐碩的研究成果。成果是學者化的標誌,是名師成長的軌跡和階梯。教育研究必求其有成果。只求耕耘,不求收穫,是空忙;不願耕耘,只想收穫,是空想。研究者一定要有成果意識,要善於把研究成果“物化”,同時還要推廣,使其日臻完善。
遠觀全國數學名師張思明、劉可欽,近觀福建數學名師池伯鼎、張遠南,哪一個不是著作等身?哪一個走的不是學者化之路?
學做“學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