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關於儒家哲學的研究對象和目的的界定性表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學為內聖外王之學
- 提出者:梁啓超
梁啓超關於儒家哲學的研究對象和目的的界定性表述。
梁啓超關於儒家哲學的研究對象和目的的界定性表述。梁啓超認為儒家哲學不同於西方哲學,不以“愛智”、求最高的知識為出發點,不以趨重宇宙本體論、論理學、認識論為對象。它實以闡明人之所以為人之道、人與人之關係為目的。其範圍極廣博...
儒家關於人格理想和實現王道政治理想的學說。內聖外王指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語出《莊子·天下篇》:“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所欲焉以自為方。”後世儒者更以此相標榜,如《宋史·邵雍傳》:“...
儒家對宇宙(自然)和人生(社會、個人)等問題的原則看法。又稱內聖外王之道。是儒家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宇宙論 儒家的宇宙論又稱天道觀。在先秦時期,其主要內容是天命觀。後來受天文學發展的影響,天道觀向自然...
《儒家內聖外王之道通論》是200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潮。內容簡介 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內聖外王之道”。“內聖”注重外在規範的約束,“外王”強調維護封建制度的穩定。現代新儒家提出的“返本開新”說,也就是要...
《內聖外王:儒家的境界》是由2017年2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品簡介 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雖屢經坎坷,甚至瀕臨滅頂之災,但至今仍然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在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範與社會心理中打下...
”“內聖外王”一詞雖然首見於《莊子·天下篇》,但已成為儒家哲學之特點的代名詞,故人們一般稱儒家思想實際上即“內聖外王”之道,也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所在。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 示例 明·李贄...
《華夏文庫·儒學書系:內聖外王·修己安人》指出修己,是通過學習古典知識和禮儀,來提高自己的道德與人文素養的自我實現;安人,是自己以高尚的德行教化與感染他人,使之共同走向善道的他人之自我實現。孔子提出的“修己安人”思想,...
三、“內聖外王”體系下內聖學之初步確立………60 四、儒家學問之研究………63 五、內聖學體系之完善………67 第三節外王學發展歷程………69 一、幼年的教育………69 二、轉入學術前的政治實踐………72 三、“內聖外王”體系...
其四、由內聖而外王,通過內體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學;其五、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並將之運用到政治實踐中,成為指導性的原則。儒家不尚武?無知者往往無畏!謠言傳播於愚昧人中間,謠言止於智者。我們看看儒家的老祖宗孔子,孔子...
第一章 “內聖外王”源流考略 第一節 “內聖外王”本義 第二節 解釋/源流/演變 一“內聖外王”與莊學 二“內聖外王”與老學/黃老 三 “內聖外王”與儒學 第三節 “內聖外王”今義 本章結語 第二章 以解釋為形式而進行...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來,一切有關社會學的學說都可以用“內聖外王”予以貫通。抓住了“內聖外王”,也就抓住了一切社會學說的總綱。所以,對於一切社會學說,都應該取其有益於“內聖外王”的部分而兼容並蓄。儒學“內聖外王”修學...
《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是200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明輝。內容簡介 傳統儒家以“內聖外王”為理想,原本就包含一套政治思想。但儒家傳統自19世紀中葉開始現代化以來,經歷了艱辛的自我轉化之歷程,面臨不同問題(尤其是...
是故儒學淵源,本遠自歷代聖明。”另一方面,儒學為“內聖外王”之學,最為全面地探討了人生、社會、宇宙的道理。正如余英時所言:“儒學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哲學或宗教,而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間秩序的思想體系,從一個人自生至死的整個過程...
過分強調了道德的作用,沒有找出從“內聖”開出“新外王”的可行性途徑,他們的理論大多帶有一廂情願的、純理論的色彩,尤其是他們集中於闡發了儒家的“內聖”心性之學,具有明顯的唯心論傾向。新儒家新認識 新儒家又稱新儒學,是近代...
《合內外之道(儒學文藝思想論集)》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靜。內容簡介 夏靜所著的《合內外之道(儒學文藝思想論集)》系作者十餘年來,探討儒學內聖外王之道與中國文學思想相關性的研究論文結集。《合內外之道...
第三章 內聖外王:思孟學派的教育理念 第一節 內聖外王的儒化 第二節 儒家的內聖外王之道 第三節 內聖外王的貫通 第四章 人性本善:思孟學派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思孟學派的人性論 第二節 人性本善的教育模式 第五章 ...
丘濬的法思想遵循著獨特的內在理路,他立足現實的君主制,以儒家內聖外王理論為指導,將治道、治人和治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建構了以心法和治法為兩大支柱的龐雜體系。其中,心法正君,修己以內聖;治法正臣民,安人以外王;心法與治法...
指出,周敦頤通過在新的語境下對“仁”的重新詮釋,為儒家倫理道德找到了本體論的依據;通過對“志伊學顏”修養方法的論證,奠定了宋明儒學心性修養論的基礎;通過對“孔顏之樂”的探討,周氏把儒學從外王之學提升到內聖外王之學;...
而牟宗三卻認為,儒學如想復興,中國文化如想重建,就不能忽視學統和道統這兩個方面——這是很積極、很進步的主張。實際上,牟宗三的“三統”說講的乃是儒學的一個老話題,即“內聖外王”問題。從“三統”說的內涵來看,牟宗三的...
這一章講儒家推崇“內聖外王”(內具聖人之德,外行仁政王道)之學,注重自我修養,強調內在心性的陶冶,注重內心的體察,頤養心性,認真學習前人的理論,靜思品咀。在神思默運中舉一而知十,深刻地融會貫通前人的思想成果,從而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