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在朝鮮有廣泛的傳播和悠久的發展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學在朝鮮
- 定義:儒學在朝鮮傳播與發展的過程
儒學在朝鮮有廣泛的傳播和悠久的發展歷史。
儒學在朝鮮有廣泛的傳播和悠久的發展歷史。背景介紹朝鮮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道德、法律及至風俗習慣、社會風貌等方面無不受到儒學的深刻影響。隨著中朝兩國社會和兩國關係及儒學本身的發展,朝鮮通過興辦尊孔讀經的儒學教育、開展...
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諺文的發明也為朝鮮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對中國明、清兩代採取事大主義,建國後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
《東亞視域中的茶山學與朝鮮儒學》是2006年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俊傑。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十篇研究朝鮮儒學及茶山學的論文。第一部份共七篇論文,均在東亞視域中論述丁茶山思想,分別探討丁茶山的《論語》學的研究與解釋、...
《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是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俊傑 編 內容簡介 部《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是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與韓國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合作,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於首爾與二○○九...
《被誤讀的儒學史》是聯經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智恩 內容簡介 面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十七世紀的韓國人,是反對儒家道統,還是深化原有思想體系?從東亞脈絡考察,挑戰近百年來的誤解與扭曲重新定位朝鮮儒學,為韓國思想史提出新解釋...
全書由上、中、下三篇組成:上篇從儒學思想的本質出發,對儒學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仁”、“中”、“孝”、“道”、“善”、“性”、“神”等作了界定和分析;中篇重點考察了朝鮮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演變,即依照前期與後期的時間劃分...
在韓國,信奉各種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倫理道德上卻以儒家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韓國社會後,各種社會問題有所增加,但是韓國政府以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作為維護社會的穩定的制約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在朝鮮,早在公元1世紀初,就有...
書中主要採用當代新儒學對宋明儒學義理分析及分系的詮釋觀點,又融入康德的道德哲學中的重要觀點。並藉由對韓國朝鮮朝儒學的主理、主氣兩派的觀點的分析,提出作者對朱子思想的特別看法,希望提出對朱子思想較為順當的詮釋。楊祖漢 原籍...
張顯光(1554年-1637年9月15日)本貫仁同張氏,是李氏朝鮮中期的巨儒性理學者,哲學者及氣學者,天文學者。簡介 字德晦,號旅軒,諡號文康。鄭逑門人及許穆·尹鑴的老師。他的南人黨的理論的思想的地主之一。著作 旅軒集(여...
曹植(조식,1501年—1572年),朝鮮王朝儒家學者。本貫昌寧,字健中,號南冥。著有《南冥集》等。人物生平 公元1501年,曹植出生於慶尚南道陝川郡三嘉縣的兔洞。他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父親是曹顏亨,母親是仁川李氏。在他五...
朝鮮的儒家化經由了怎樣的途徑?這是東亞儒家文化圈研究的重要課題。不無遺憾的是,儘管中韓建交以來,兩國學術交流相當頻繁,但很少有學者厝意於此。本書各篇是在國內陸續撰寫的,常常因為資料缺乏而擲筆中輟。2000年夏,我專程到漢城成...
第一節 儒學的傳人 第二節 朝鮮儒學的發展 第三節 朝鮮儒學的特色 第二章(孔孟)儒學傳播於日本的歷史過程及其特點 第一節 儒學的傳人 第二節 日本儒學的著陸 第三節 日本儒學的特色 第三章(孔孟)儒學傳播、發展於朝鮮和日本的...
三、朝鮮儒學三大論爭之關聯性 四、朝鮮後期儒學的“心學化傾向”第三節朝鮮後期陽明學 一、陽明學的初傳入與退溪的排斥 二、霞谷陽明學 三、江華學派的形成及後世影響 第四節朝鮮後期實學 一、星湖學派與北學派 二、茶山丁若鏞的...
李恆老(朝鮮語:이항로,1792年—1868年),朝鮮王朝後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朝鮮近代史上“衛正斥邪”思想的代表人物。初名光老,字而述,號華西,本貫碧珍。1792年(朝鮮正祖十六年壬子)二月十三日出生於朝鮮京畿道楊根郡...
朴殷植(朝鮮語:박은식,1859年—1925年),男,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儒學家、教育家、新聞工作者、歷史學家、獨立運動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2代總統。字聖七,號謙谷、白岩、太白狂奴、無恥生,本貫密陽朴氏,出生於朝鮮黃海道...
柳麟錫(朝鮮語:유인석,1842年—1915年),朝鮮王朝後期儒學家、義兵將領。字汝聖,號毅庵,本貫高興柳氏。他是儒家朱子學的代表人物,同時在朝鮮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堅持“衛正斥邪”和“尊華攘夷”的思想,並付諸實踐,...
崔益鉉是朝鮮儒學界的領袖,威望極高,又在20多年前受高宗知遇之恩,所以高宗於建陽元年(1896年)2月任命崔益鉉為“各府郡宣諭大員”,到全國各地招安義兵。這些義兵都是因“為國母報仇”和發對“斷髮令”而於乙未年冬起義的,...
屏山書院是朝鮮時代的私立教育機構,為朝鮮著名儒學家、領議政(宰相)柳成龍(1542-1607)所建。位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豐川面屏山里。1978年3月31日被指定為韓國第260號史跡。書院內收藏文獻3000餘冊,每年農曆3月中旬及9月中旬舉行...
朝鮮政治史上,朋黨政治的真正形成是從朝鮮宣祖大王統治時期(1567——1608)開始的。所謂的朋黨政治,其核心人物,就是“崇儒排佛”的士林派。而這裡的儒林分子,並不是真正以孔孟朱子之道教化人心,而是利用了儒家思想作為幌子,在朝廷...
《奉先雜儀》(2卷)提出了儒學實踐性的規範,故成為朝鮮朝後期理學派的先驅。朱熹的《家禮》對朝鮮朝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順應天道和民心應該是王道政治的根本理念,也是濃縮了的儒學經世觀所展現出的觀念。際彥迪既順應天道和人心,也...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立場轉變,逐漸親日,並在朝鮮政府中擔任外部大臣等要職。1898年後因牽連乙未事變而遭到流放,1907年才被釋放,1910年日韓合併後被日本封為子爵。但他後來又呼籲日本給予朝鮮獨立地位,回響了三一運動。金允植深受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