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真理

產生背景

追索我國價值哲學所走過的歷程,我們欣喜之餘,也不無缺憾。對於"價值真理"這一欠科學的稱謂,儘管已有論者提出過質疑、剖析,但惟有以厘析"價值"與"評價"之間的根本區別作為切入點,並同時參照真理觀與價值觀歷史的具體的統一之研究視角,方能深刻地剖析該稱謂的偽科學成分,代之以"評價真理"的科學範疇。

課題,本體存在,

課題

價值真理問題是當代價值學和認識論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國八十年代起步的價值學研究便是從它“破題”的。但由於價值學自身的幼稚,又由於傳統認識論模式的僵化,這一問題的研究進展緩慢,其中關於價值真理是否存在及其內涵規定,“價值真理與事實真理”分類是否科學等問題雖幾經討論,卻依然難以統一。

本體存在

承認價值真理存在的同志,為了區別於傳統真理,便將真理做了“事實真理與價值真理”的劃分,如袁貴仁同志便認為:“既然認識按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事實認識與價值認識,那么,真理按其對象的不同就可分為事實真理與價值真理”[1]。而反對價值真理的同志,則反對這種分類。較為晚近否定價值真理存在的文章,是毛崇傑同志的《關於價值與真理的若干問題》[2]。在這篇文章中,毛崇傑同志在轉述了袁貴仁等同志對價值真理的表述和關於“價值真理與事實真理”的分類之後,進行了系統地解構性批判。如果我理解的不錯的話,毛文的意思是:在統一的動態認識過程中,真理性認識是不斷向價值性認識轉化的,“根本不可能將之分為‘事實真理’與‘價值真理’”,當然也不存在“與‘事實真理’不同的第二種‘價值真理’”了。毛崇傑同志還結合對“貓論”的分析,批判了那種將價值論取代真理論的實用主義傾向,進一步申明了自己反對將價值論與真理論斷然分開的觀點。應當說,毛文的剖析暴露了既往學者對“價值真理”認識及在“價值真理與事實真理”分類上的偏頗和失誤,對於推進價值學的研究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毛文的結論,卻等於將價值學研究近二十年的成果給徹底否定了。譬如,毛崇傑認為,根本不存在獨立於認識論的價值論,不存在獨立於認識之外的價值,也不存在本體意義上的價值;價值需求只是主觀感覺等等。這樣一來,便不是價值學的“前科學”窘狀如何嚴重的問題了,而是價值學本身是否能合法存在的問題了——價值、價值論連獨立存在的資格都被取消了,還談什麼價值學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