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bó)人”,即濮人,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人對西南諸民族的統稱。“僰”與史書記載的“濮”是一回事。中原人稱西南民族為“濮”,又稱“百濮”。...
“僰人懸棺”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境內,珙縣、興文、筠連等縣境內均有分布。《珙縣誌》載“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
僰族,一個把歷史沉澱在懸崖上的民族,一個在華夏邊陲開疆拓土幾千年卻又突然間銷聲匿跡了的民族。 僰人懸棺,一個消亡民族的歷史見證,一部被歷史的風霜凍僵了的...
僰(bó),本意為中國古代稱西南地區的某一少數民族,無引申義。...... (1)“僰”字最早見《呂氏春秋·恃君覽》,稱"僰人,野人,篇笮之間,多無君" 。《說文...
僰(bó),我國古代西南部的一個民族,今川南以及滇東一帶。《僰人舞猴》是元末明初軍事謀略家、政治家及詩人劉伯溫所作的一篇小品文,收錄於《郁離子 ·卷七》。...
明代遺物。1974年,四川宜賓地區珙縣“僰人”懸棺葬發現。...... 明代遺物。1974年,四川宜賓地區珙縣“僰人”懸棺葬發現。中文名 僰人服式 所屬年代 明代 發現...
僰人之迷,作者滄海石,是都市小說。...... 他和她走進了一段血淋淋的歷史,蠱毒巫術,鬼怪魅影,巧取豪奪,撲朔迷離,欲知詳情,請看“僰人之迷”,為你揭開最後的...
僰人棺之謎,本書包括上卷《三奪芙蓉劍》和下卷《僰人棺之謎》。這本是歷史傳奇,但作者另闢蹊徑,以男女情愛入手,編織出一個懸念迭起的武林故事,神奇的蜀中僰...
【僰人槌牛節】“僰人槌牛節”是古僰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古老民族的狂歡盛宴。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舉行。屆時,僰人各部落皆要傾寨而出,聚集於一地,槌...
簡介瓦石僰人懸棺位於威信縣長安鄉瓦石行政村棺木崖和白虎岩上,與四川省珙縣僰人懸棺相同。棺前為林鳳河瓦石段。由於大量朽壞脫落,現懸棺3具,複製4具後計7具...
僰人懸棺岩畫,是中國古代銅鼓在四川南部南廣河流域發展流傳的歷史表明,川南僰人是一支擁有巨量銅鼓的古代民族。而銅鼓的鼓面恰好也是圓形的,對於懸棺民族來說,銅鼓...
在昭通歷史上有與夜郎並稱的“僰侯國”。有學者認為僰人曾隨周武王伐紂,並參加了牧野之戰,僰人首領助武王滅商有功,被封為僰侯。...
位於四川省珙縣。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僰人的一種墓葬形式,分布於螃蟹溪兩岸南北數公里的山崖上。現存100多具,距地面低者10多米,高者幾十米。木質棺,形若長匣,...
僰(bó)王山,又名博望山。僰王山是古僰民族最重要的繁衍生息地之一,古名綸縛大囤、石頭大寨,宋徽宗政和七年賜名為僰王山。此處竹林茂密,飛霧洞很壯觀。...
珙縣僰人懸棺維護工程,由宜賓市文物管理所和博物館委託河北省古建築研究所制定實施方案,並報國家文物局批准,自2002年9月下旬正式動工,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的第三...
僰酒是四川省興文縣石海僰酒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主營產品。是以古僰王城所在地的九絲城鎮出產的“九絲貢米”和當地深溪峽谷中的野生刺梨為原料,採用漢代僰侯國人...
神韻僰都得名於珙縣境內的"僰人懸棺"僰人懸棺位於珙縣洛表鎮,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地理坐標:東經104°38′-105°02′、北緯27°53′-28°31′之間,與宜賓市...
主要集中僰人懸棺在四川宜賓市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徵。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
僰人,是我國西南一直古老的少數民族,早在戰國時期就在川南建立僰侯國,明朝萬曆年間整體消亡。興文縣是僰人主要的生息地,其王城在現九絲山上,現興文石海景區內...
興文縣歷史悠久,是古代僰人繁衍生息和最終消亡之地,四川省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縣,是川南早期革命的主要發源地,紅軍北上抗日的途經地,川滇黔邊區紅軍游擊縱隊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