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族在廣西的歷史分布情況》是壯學宗師黃現璠教授生前撰寫的一篇名作,於1957年4月19日發表在《廣西日報》。作者於文中對壯族在廣西的歷史分布情況進行了論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僮族在廣西的歷史分布情況
- 作者:黃現璠
- 分類:民族學
- 日期:1957年4月19日、2004年7月
基本信息
作者:黃現璠
刊名:《廣西日報》、《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日期:1957年4月19日、2004年7月
分類:民族學
簡介
成文背景
作者略歷
黃老給我另一個深刻的印象是他待人誠實,處事坦率,對人對事,喜怒哀樂,皆出本心;不會弄虛作假,也不會弄虛作做;不懂權術,也不畏權勢。他認為應該說的話,就實話實說;他認為該做的事,必盡心地去做;他認定應該幫助的人,也不辭辛勞,不避嫌隙,一幫到底。尤其是他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任全國政協委員後以,更是親身深入民眾,奔走基層,了解民情地情,聽取各方意見,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經過他的努力,的確解決了不少問題,也使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得到了解脫。當然,他所說的和所做的有些也難免出現偏差,因此遭人之忌,甚至受到批判,而他無怨無悔,那坦誠的性格始終不改。若問他何以如此?他總是天真的回答:“頂不住”。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眼睛裡容不得米粒砂子。如果他弄明白自己所說所做的確實不對,他也會坦誠地自我檢討,甚至向被誤會的同志當面解釋、道歉。黃老這種既勇于堅持真理,又敢於修正錯誤的精神,在師生中也是有口皆碑的。
在我認識黃老的時候,他已經“年過半白”。按當時人們的觀念,應入老人之列了。但我發現,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黃老常懷一顆可貴的童稚之心,他的言行舉止,就很有幾分青少年的脾性。1954年,學校從將軍橋搬出王城。那時候,教工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歷史科(系)的女同學有一支頗有實力的籃球隊,經常向男教工挑戰,而且規定教工中誰出場,應由對方點名決定。當時教工本來就不多,經常被“點將”出場的就是黃老、蒙達坦、嚴沛、黎家銓、趙文濤幾位老師和我。我們幾個屬於外行,黃老則“老”、“外”兼而有之。可是,打起球來,最不服老的就是他。每有比賽,他總是主動請戰,每役必當主力隊員,從不做替補隊員。考慮他的年齡,安排他打後衛,他卻情不自禁地到處沖闖,奔跑全場,雖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也不休息,每贏一球,他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反之,他則捶胸頓足,習慣地連叫幾聲“呀!呀!呀!呀!”而後高捲袖子,高聲鼓勵隊友努力以赴,似乎隊長和指導都是他。如此的球賽,技藝雖不入流,而歡快的氣氛卻吸引了不少觀眾。黃老一生儉樸,而身體健康。我曾問過他健康之道為何?他回答是:“快樂自可長壽”。妙哉斯言。
黃老辭世已經十七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舊縈迴我的腦際。他淡泊名利,教書育人;辛勤筆耕,著書立說的彰明業績,將是永存的。
[原載《黃現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陽太陽題名),廣西師範大學編印,1999年11月]
內容摘介
秦始皇三十三年南開五嶺,《淮南子·人間訓》對這次戰爭曾有這樣的描述:“三年不解甲弛努,使監祿無以轉響,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吁宋,而越人皆人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西嘔”即西歐駱越,系壯族最早之別稱、從上面這段描述可以看到壯族居住廣西,必在秦始皇南征以前的殷周或春秋時代。這一情況,歷史文獻已有明白記載。始皇白平南越之後,《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發諸嘗浦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滴遣戍。”派漢人來守桂林等郡,究有多少?漢司馬遷《史記集解·秦始皇本紀第六》注引:“徐廣曰:五萬人守五嶺。”這就足以說明漢人來廣西,是在壯人之後了。(秦以前漢人在廣西不見記載。)
由於壯族人民是廣西土著,過去廣西的人口,壯人必占絕大多數。遠的且不必說,即以明朝而論,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廣西御史馮彬尚說:“廣西一省,狼人(壯人別稱)居其半,其三瑤人,其二居民(即漢人),以區區二分之民,介蠻夷之中,事難碎舉。”(《粵西叢載》卷二十六)所以,一直到明清兩代時,壯族人民仍相當普遍地分布於廣西全省。
最後說桂南。鬱林,即秦始皇所開之桂林郡。(韋昭注《史記·秦始皇本紀》)《舊唐書·地理志》卷四十一說:“鬱林郡,古西甌駱越所居。”駱越,為壯族舊稱。《欽定續通志》卷六百三十九也說:鬱林,有僚族渠帥寧長真。那么,王林為壯族人民舊居已無疑義。古今該縣山心區自藤牛口兩村,約三四百戶,尚講壯話,他們不知,自稱為“狼話人”。玉林以東之容縣,晉代為盪昌縣,唐代稱容州,進人中國版圖較早,但在宋代初年,那裡的居民,尚且"獠人雜居,鼻飲跣足好吹葫蘆笙擊銅鼓,習射弓弩,及宋南渡後,北客避地者,多衣冠禮樂,並同中州”(《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也有類似記載)。夷人,必為壯瑤等。容縣附近之岑溪縣,壯瑤居地在連城鄉、上里、平河等二十村,而以六十三山為最著,時起反抗。(明崇禎四年謝君惠修《梧州府志》卷二)該縣明朝時,還曾出過一壯族領袖潘積善領導當地壯族人民起來反杭當時的統治階級,可見當時該縣還是住有不少的壯族。
即到清朝嘉慶年問,仍是“廣西之境,大約狼(,古作狼,狼壯同族)人半之,瑤壯三人,居民二之”(嘉慶七年黃泌等修《臨杜縣誌》卷十二)由此可見,歷代以來壯族在廣西的分布是很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