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僧格林沁祠堂
- 外文名:Sengge Rinchen's Memorial Temple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47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暫不對外開放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主要建築
儀門
享殿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文物價值
文物保護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路線
- 公交
- 捷運
- 駕車
臨淮僧格林沁祠堂聯 《臨淮僧格林沁祠堂聯》是清代方長華創作的一副對聯。臨淮僧格林沁祠堂聯 櫛風沐雨數十年,秉鉞麾旄,一字荷褒題,不愧帶礪山河,苞桑社稷;御災捍患半天下,成仁取義,萬家隆享祀,如見江淮壁壘,朔漠旌旗。
僧格林沁陣亡後,朝野震驚,清廷為此綴朝三日,同治皇帝親往僧王府中致祭,並在北京和盛京為僧格林沁設立祠堂,將他的遺體安葬在法庫縣巴爾虎山,謚忠,稱“忠親王”。僧王陵建築頗具規模,占地面積約七十畝,分內牆,外牆兩層陵院,有御碑樓、大門、過廳、更房、朝房、饗殿等古建築群體,氣勢恢宏。如今的僧王陵是剩...
洪山西峰紀恩碑,碑文。清成若闕撰。僧格林沁在曹州府(今菏澤)高樓寨被擊斃後,清廷飭令於僧格林沁“立功地方建立專祠”。因“王在淄(川)功最著”,所以在淄川城南街路北為之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祠堂,此碑當於斯時所立。碑文簡略記載了劉德培起義的經過,尤以本人的經歷、見聞記載了僧格林沁與馳援捻軍的交戰,考...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炒豆胡同西口也是一組很大的建築。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條炒豆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見的。這裡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像這樣幽靜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賓館,在北京也是不多見的。胡同文化 《燕都叢考》載:“博多勒噶台親王府,在安定門內炒豆胡同。科爾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齊尚仁宗三女...
沿平安大街繼續向東走,沿路分別經過賢良祠及僧格林沁祠堂。其中賢良祠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祭祀王公大臣之有功於國家者。總共有99人。僧格林沁祠又稱顯宗祠,是為了祭拜一位在鎮壓捻軍中被義軍殺死的御前大臣僧格林沁.民國時,改為懷幼國小,現為寬街國小。繼續向東走至張自忠路5號,便到了歐陽予倩故居....
僧格林沁王府由中、東、西三所房子組成,各有四進,其中東所除正院四進外,尚有東院四進。從這座王府的全部結構,可以明顯地看出中所和西所是一個建築組群,東所和東所的東院又是一個建築組群。這兩個建築組群的工料不是一個水平,風格也各有其特點。中所正院正房之柱礎約二尺五見方,房椽直徑約五寸...
地安門東大街,中國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街道。有名的南鑼鼓巷就在其街道。街道內有很多歷史古蹟, 地安門東大街47號,是僧格林沁祠堂,玉河遺址博物館,南鑼鼓巷,清太醫院遺址。地理環境 因位於地安門之東,故名。地安門東大街 - 學 校 通州區司空分署街國小、貢院國小、通州區民族國小、通縣第三中學、司空社區...
鹹豐初年,太平軍、捻軍運動興起,他依附於姑父固始知縣蒯賀蓀,興辦團練,不久因智退捻軍有功,深得欽差大臣僧格林沁的賞識,受賞藍翎。1854年回籍。1855年,升知縣。1856年,署固始知縣。1857年,升知州,換花翎。1858年,李秀成等攻固始,張曜堅守七十餘日,保住了固始城,被鹹豐帝賜號霍欽巴圖魯。1859年,...
炒豆胡同63、65號院為僧格林沁府邸,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掛牌古樹2棵,均為棗樹。地安門東大街47號為顯忠祠,原為僧格林沁祠堂。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掛牌古樹3棵。1棵國槐、2棵銀杏樹。轄區名人:中國蒙古貴族出身的清軍大將僧格林沁曾在板廠胡同的30號、34號院,以及炒豆胡同63號、65號院居住。轄區單位 板...
例如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兒子小僧王,累年向常家借款逾百萬兩白銀。僧王是蒙古的土皇帝,常家不敢不買他的帳。到了清末,僧王垮台,這筆債也就無法收回。又如清末陸仲琦想到山西這個首富之省當一任巡撫,向常家借銀五十萬兩以運動軍機權貴。可是,他剛到山西走馬上任,就遇上辛亥革命,山西新軍起事,陸仲琦父子...
進山東如果繼續北上,就威脅著清朝政府,朝廷就派僧格林沁前來鎮壓,來到山東之後就跟這個捻軍交上火了。僧格林沁的隊伍是騎兵,捻軍到處打游擊也是騎兵,雙方相持不下,處於一種膠著狀態,這個時候,僧格林沁就向當地求援,誰能來幫一把,多來些人就好了。袁啟耀組織的鄉勇隊,以他家裡面看家護院的那些人為骨幹,...
圖書目錄 北京的壇廟 天地諸神壇廟 天壇 地壇 社稷壇 先農壇 日壇 月壇 都城隍廟後殿(寢祠)祠廟 太廟 歷代帝王廟 北京孔廟 關岳廟 文天祥祠 于謙祠 袁崇煥墓和祠 楊椒山祠(松筠庵)賢良祠 僧格林沁祠堂 後記
太平天國失敗後,吳長慶所部慶軍六營駐紮在江蘇蘇州一帶。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欽差大臣僧格林沁敗死曹州高樓寨,曾國藩奉旨督剿捻軍,奏調劉秉璋隨其襄辦軍務。吳長慶又率慶軍隨劉秉璋轉戰江蘇宿遷、河南內黃、滑縣、濬縣、山東臨邑、德州、直隸寧津等地。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二十八日,捻軍張宗禹部轉戰至...
受到親王僧格林沁的特別讚賞,越級提拔為游擊,仍然留漕河兩標,得儘先補用。並讓他自己招募士兵,組成“得勝營”,遊動防禦在海州、清江、桃源一帶。當時東捻首領任柱,率軍逼近海州。得勝用計深入到敵人內部,決計擒拿任柱,結果任柱沒被拿到,只將他哥哥任鎖捉回。後來任柱死,餘黨平,吳棠奏明朝廷,補用...
僧格林沁——清廷蒙古騎兵統領。何桂清——清廷浙江巡撫、兩江總督。曾國藩——清廷兩江總督。胡林翼──湖北巡撫,是僅次於曾國藩的湘軍頭目。智真長老——湖南嶽陽君山禪寺的當家和尚。林則徐——清廷湖廣總督。琦 善——取代林則徐到廣州“議撫”的欽差大臣。奕 山——取代琦善到廣州“痛剿”的欽差大臣。第六十七回 ...
使之與什剎海相通。該地區的街巷以南鑼鼓巷為主幹,呈魚骨式格局。區域內保留有69個院落格局完好的四合院,是北京舊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區。保護街區內有菊兒胡同、後圓恩寺胡同、帽兒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等胡同;有可園、僧格林沁祠堂、婉容舊居、茅盾故居等文物保護單位。
同治元年(1862)隨僧格林沁在魯、豫、鄂、皖等地圍剿捻軍,授禮部侍郎。先後調吏部、戶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書,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行走。十一年改任吏部尚書,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光緒八年(1882),任兵部尚書。死後諡號文達,故有毛文達之稱。在清代後期,毛昶熙是一位及其重要的人物。他的...
1865年,從僧格林沁討伐捻軍起義。1868年,補天津鎮游擊。捻軍失敗,以功晉參將,並賞加副將銜。1872年,奉檄往熱河朝陽剿辦“馬賊”,積功以副將儘先補用,並賞加總兵銜。1875年,率部從刑部尚書崇實赴奉、吉兩省查辦案件,詔以總兵記名簡放,賜鏹色巴圖魯勇號。自是以客軍駐防奉天。1880年,奉命統領奉軍...
鹹豐八年(1858年)四月,英軍攻占大沽口炮台。大沽口外積沙甚多,大型軍艦不能直接駛入。敵軍進攻時,守軍只能以小舟應戰。時任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彈劾譚廷襄在大沽口及天津防守中督率無方,進而貽誤軍機,造成大沽口陣地失守。當年六月,譚廷襄被免職,一個月後,他被發往伊犁軍台效力贖罪。再度起用 鹹豐九年(1859年...
(八)僧格林沁祠堂軼事 (九)樹洞小廟 九 北京廟會 (一)廟會釋義 (二)北京廟會概況 附錄一 靈岩山寺寺院規約 附錄二 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 附錄三 嶗山道觀管理體制 主要參考文獻 北京寺廟一覽 內城東部 內城西部 外城東部 外城西部 東郊部分 南郊部分 西郊部分 北郊部分 撰後絮語 · · · · ·...
完成了吉安所、僧格林沁祠堂的修繕工作。重點建設工程全面推進。現代化學校建設進展順利,一七一中學教學樓投入使用,新史家國小即將竣工驗收,東直門中學實現結構封頂,五十五中學綜合樓施工順利,二中綜合教學樓正在進行拆遷,五中綜合教學樓正在進行前期方案設計調整。繼續抓好市政交通設施建設,東二環西輔路、海關東側路市政...
1865年十月,剿捻統帥僧格林沁全軍覆沒于山東菏澤。清廷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北上督師剿捻,以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負責調兵、籌餉等後勤事宜。由於湘軍大部已裁撤,因此曾國藩北上率領的多為淮軍。但是,一方面,當時捻軍正值勢旺,作戰快速多變;另一方面,曾國藩無法有效指揮淮軍。因此,歷時一年半,曾國藩督師無功,...
十四、法庫僧格林沁墓碑 十五、凌海誥贈張學良祖父母碑 十六、凌海張作霖之母王太夫人墓碑 十七、朝陽崔通墓表 第五節墓誌 一、朝陽劉賢墓誌 二、朝陽韓暨墓志銘 三、朝陽張秀墓志銘 四、朝陽勾龍墓志銘 五、朝陽左才墓志銘 六、朝陽魯善都墓志銘 七、朝陽楊律墓志銘 八、朝陽孫默墓志銘 九、朝陽高英淑墓志銘 ...
清朝,解元集村稱之為解元都,村內興建官辦社學一處。村四周建有高大的寨牆和寨門。解元集村也因捻軍將清朝的王牌蒙古軍僧格林沁所部誘入包圍圈的“誘敵之戰”而截入史冊。村內曾建有上嵌乾隆御書“聖旨”及貞烈坊字樣的貞潔牌坊一座。文化大革命時期被“四清”工作組拆除。聞名全國的菏澤麵塑藝術與解元集村也...
20.任化邦(?-1867):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清末捻軍起義首領,太平天國魯王。1865年在山東曹州殲滅僧格林沁軍,1866年粉碎曾國藩圍剿計畫,屢敗湘、淮清軍。後在江蘇贛榆被叛徒殺害。21.任光(1900-1941):作曲家,曾用筆名前發,浙江嵊縣(今嵊州)人。1940年參加新四軍,皖南事變中犧牲。作品有電影歌曲"漁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