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傷寒明理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者:成無己
- 類別:中醫傷寒病著作
《傷寒明理論》是南宋成無己編撰的中醫傷寒病著作。...... 傷寒明理論內容 編輯 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傷寒50種證候的病象和病理,“使習醫之流,讀其論而知其理...
《傷寒總病論·傷寒微旨論·傷寒明理論(合集)(珍藏版)》內容簡介:《傷寒總病論》卷一載序論並六經諸證。卷二論活、吐、下、溫、灸等法之可與不可。卷三...
《傷寒六書》,傷寒著作。又名《陶氏傷寒全書》,6卷。明代陶華(節庵)撰,成書於明正統十年(1445)。本書為陶氏所撰6種傷寒著作之合訂本,包括《傷寒瑣言》、《...
《傷寒明理續論》是明代陶華編著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不分卷;成書於明正統十年(1445),《傷寒六書》之一。...
《傷寒論注》·十卷、附《傷寒明理論》·三卷、《論方》一卷(內府藏本)《傷寒論》十卷,漢張機撰,晉王叔和編,金成無己注。《明理論》三卷,論方一卷,則...
諸方論雖大多脫胎於成氏《傷寒明理論·藥方論》,創見無多,但卻更為簡明實用。如對梔子豉湯的分析:“傷寒邪氣,自表而傳里,留於胸中,為邪在高分,則可吐之...
對前賢之說給予釋義、訂正、補充和強調,並多處加入個人見解,補充新的內容,並以“愚按”標記,是《傷寒選錄》又一重要特色。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列50症,析症明...
傷寒潮熱 ,病證名。傷寒陽明病發熱如潮水之來者。《傷寒明理論·潮熱》:“傷寒潮熱,何以明之?若潮水之潮,其來不失其時也。一日一發,指時而發者,謂之潮熱。...
·陰陽應象大論》中藥物氣味理論,再參照《千金方》《聖濟經》等有關方藥理論,結合成氏臨床套用經驗,詳細地、條分縷析地對20首傷寒論方做了方論,闡釋各方的...
傷寒蓄血證,病名。《傷寒明理論·蓄血》:“傷寒蓄血,何以明之?蓄血者,在下焦結聚,結聚而不行,蓄積而不散者是也。”有太陽蓄血與陽明蓄血之分。太陽蓄血證,...
該書不僅是首次全面註解《傷寒論》的著作,其所採用的“以經釋論、以論證經”的研究方法,也堪為後世以經釋論的典範。書中將《內經》、《難經》的理論與《傷寒...
本書為清代醫家柯琴撰著,包括《傷寒論注》四卷、《傷寒論翼》二卷、《傷寒附...詳方制之說始於《素問·至真要大論》,後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序》提及“方制...
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手足汗出一症,多因脾胃濕熱或氣陰兩虛所致,以虛證為多,與脾胃病變有關。《傷寒明理論》:“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陽明之證也”。...
至金代成無己《傷寒明理論》才將其總結為七方。完素曰:“流變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緩、急、奇、偶、復也,制方之體,本於氣味,...
3.《傷寒明理論》的訓詁特點及成就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8:530-532。4.《劉衡如<靈樞經>校注的成就》 《中醫藥文化》2008.3...
1 基本解釋 2 中醫學概念 ▪ 概述 ▪ 調整方法 ▪ 傷寒明理論 煩躁基本解釋 編輯 1、 煩悶急躁。①《易·繫辭下》“躁人之辭多” 唐孔穎達疏:“...
宋金成無己《傷寒明理論》:“瘈者筋脈急也,瘲者筋脈緩也,急者則引而縮,緩者則縱而伸,或縮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瘈瘲。俗謂之搐者是也。...
至金·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說:“制方之用,大、小、緩、急、奇、偶、復七方是也”,才明確提出“七方”的名稱,並將《內經》的“重”改為“復”,於是...
5 《註解傷寒論》的學術特色及對後世的影響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9(6)6 《傷寒明理論》的學術特色及對後世的影響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1(1)...
醫學家 主要成就 注釋《傷寒論》 代表作品 《傷寒明理論》50論 目錄 1 簡介 2 主要成就 成無已簡介 編輯 成無已(1063—1156) 宋朝著名醫學家,茌平老城人...
成氏一生好學,七十八歲時撰成《註解傷寒論《傷寒明理論》,《傷寒明理藥方論》,八十歲時注完眾傷寒論。尤於傷寒註解,積四十年研究,其書方成,可見其功力之探...
手足汗,證名。即手足之多汗證。見《傷寒明理論》卷一。多由脾胃濕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其證見手足經常潮濕多汗。...
《傷寒明理論》:“傷寒邪在表者,必漬形以汗;邪氣在里者,必蕩滌以為利;其於不外不內,半表半里,即非發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