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盒子燈製作技藝

傳統盒子燈製作技藝

傳統民間盒子燈製作技藝,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2年海興傳統盒子燈製作技藝正式入選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盒子燈製作技巧
  • 外文名:Traditional box lighting production skills
  • 編號: 4—8—5
  • 申報地區: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
  • 名錄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名錄簡介,文化保護,

名錄簡介

在渤海之濱的海興縣,流傳著一項古老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盒子燈製作工藝。它源於民間“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習俗,其製作工藝極其精巧,是連鎖式反應的燈燭、焰火、花炮及民間故事的綜合組群體。
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是多項藝術的融合,它包涵了民間美術、傳說、故事、戲劇等藝術內容,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生活韻味和地域特色。
盒子燈製作工藝用料非常簡單,主要有連絲紙、毛頭紙、棉線、竹架、木架、火藥等,但是製作工藝極其複雜。首先,要用竹匹、棉線,組合出可以摺疊的燈的形狀,然後,在外部粘上畫上圖畫的毛頭紙,用事先制好的火藥捻連線起來,放在燈盒中。燈盒形似多層蒸籠,圈幫為圓形木質薄板烘漚而成,每層隔底為圓紙殼製成,恰似中國傳統的多層“食盒狀”,由幾層到十餘層,根據需要製作,故得名“盒子燈”。通常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劇人物、雞、魚、蟲、獸、花卉、靜物為主要內容。
盒子燈燃放時,懸掛於高處,從最低層開始,燃放完一層,隨即脫落,上一層接著開始,直至頂部。因火藥點燃時,不僅能顯現出燈的外部輪廓,就連燈的內部也有火藥點燃,真可謂火樹銀花,流光溢彩,形象逼真。
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是火藥的配製。它所需要的火藥,安全係數相對較高,但是其亮度、燃放時間等,都要極其精確,因此,每次都要多次試驗,按需要進行配比,才能達到要求。
早在明末清初,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已經存在,它主要流傳於冀東南、魯西北一帶,尤其是在海興一帶,更受歡迎,當時,海興一帶大多數村都有專門製作盒子燈的藝人。至清鹹豐年間,宮廷藝人張洪來海興,傳授盒子燈製作工藝,進一步改進了當地的盒子燈製作工藝。經多年來不斷發展,使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越來越精巧,火藥的配製日漸合理,燈型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尤以小孩站在軍艦甲板向海中撒尿的造型最為有趣,而小孩用竹竿打棗更富於鄉土氣息和地域特色。它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元宵節民間慶祝活動,而在大型節日、喜慶慶典的上,盒子燈更是必備節目,深受當地百姓喜愛。老百姓根據不同慶典場合的需要,製作出不同的燈型和層數,祈求好的彩口。
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是當地民眾智慧的結晶,是百姓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來,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的許多技藝已經失傳,目前,只有幾個老藝人能夠掌握民間傳統盒子燈製作工藝。因此,急需對傳統技藝進行挖掘、整理,並加以改進創新。

文化保護

2012年,傳統盒子燈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