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藏族夯土民居營造技藝)是阿壩州阿壩縣傳統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藏族夯土民居營造技藝)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藏族夯土民居營造技藝)是阿壩州阿壩縣傳統技藝。
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藏族夯土民居營造技藝)是阿壩州阿壩縣傳統技藝。傳承保護2022年11月,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1...
藏族碉樓營造技藝,青海省班瑪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班瑪縣藏家碉樓是青海省班瑪縣藏民用夯土、石塊和木料築造的別具民族特色的居所。這裡的藏家碉樓,藏語稱為“夸日”,大致可分為三種:要隘碉、烽火碉、家碉。2011年5月23日,藏族碉樓營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
“羌族碉樓營造技藝”產生並流傳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茂縣、理縣、黑水、松潘、綿陽北川、平武等地。古羌人的民居大多以"眾皆依山居止"、"壘石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塊石砌成,謂之"碉樓",兼有居住和防禦之功能。特色 羌寨的碉樓牆體都很厚,不但外牆厚,房間之間的隔牆也很厚。砌牆所選用的石頭...
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該地區民眾長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豐富多彩、內容深沉廣博,其建造風格極具關中地域文化特色又不失實用性。已屬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年5月24日,陝西省申報的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技藝解讀 關中傳統...
湖南省永順縣土家族吊腳樓(又稱“轉角樓”)建造技藝是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技藝,被專家學者稱為古建築的“活化石”,是集建築、繪畫和雕刻等藝術為一體的珍貴的民間藝術結晶,也是中國建築藝術史上代表。重慶石柱土家族是吊腳樓建造技藝是重慶先民巴人的偉大創造,是巴渝民居的代表...
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代表作有蘇州園林、北京四合院、西遞宏村、蔡氏古民居以及楊阿苗故居。200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負責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由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與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
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俞源村古建築群營造技藝),浙江省武義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俞源村古建築群位於浙江省武義縣城西南20公里,該村落始建於南宋,經過歷代規劃建設,發展成今天的規模。村中現存元代橋樑兩座,明清民居一百三十餘座,建築類型包括宗祠、廟宇、店鋪、私塾、書館、花廳、...
客家民居的營造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座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築用材和建築工藝都有差別。贛南客家圍屋主要有幾種建築工藝:一是金包銀砌築,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牆體,用磚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內牆體,用土坯或夯土壘築,如楊村烏石圍;二是河卵石石灰砌築,就地取材用河中均勻、質地較硬的河卵石拌以石灰漿砌築,...
閩南民居 以紅磚厝為代表的閩南傳統民居,在營建法則和建築裝飾上具有濃郁的閩南民間傳統建築風格,同時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時代的審美情趣,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閩南紅磚厝就是其中的主要載體。從平面布局來看,以紅磚厝為代表的...
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東陽盧宅營造技藝),浙江省東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浙江省蘭谿市諸葛村現有明清民居兩百多座,當地最早的建築約建於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義縣俞源村最早的建築建於南宋,現存明清民居130座。東陽的盧宅屬明清大型民居建築群,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其中著名的...
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極富地方特色的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繩墨之間書寫木作技藝傳奇。作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一朵奇葩,“徽派建築”是徽商文化範疇的遺存。2008年6月7日,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築歷史 文化風格 徽州地區原為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區氣候濕潤,為防止...
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 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項目編號為Ⅷ-177(2),保護單位為浦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浦江縣鄭義門文物保護管理所)。2019年11月,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福建省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中原文化、本土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產物。它是南宋皇室南外宗正司遷入泉州後,把皇家宮殿建築技藝帶入民間,融合了泉州的地理、氣候、文化習俗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是閩南地區古建築行業的主流,傳播於閩南文化圈的泉州、...
《雲南少數民族人文居住空間傳統營造技藝特色研究》是202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洲。內容簡介 本書稿系《藝術介入--雲南傳統村落保護計畫系列叢書》之一,以雲南專享少數民族民居建築的傳統營建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對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相關代表性傳承人、建造匠人的訪談,展開了實證而深入的營建...
羌、藏風情兩大板塊以場景式多種非遺名錄融合展示,共包含了11項非遺名錄,分別為羌年、口弦音樂、羌繡刺繡工藝、羌族婚俗、羌笛演奏技藝、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羌家石雕房與吊腳樓)、羌族沙朗、羌族推桿、跳曹蓋、白馬擀氈帽、白馬花腰帶製作技藝,通過場景復原結合音樂播放的形式展現出來。綿陽搖錢樹陳列 綿陽搖錢樹...
Ⅷ—20 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木里藏族民居營造技藝) 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文化館 第二批擴展 5 Ⅷ—38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雀舌手工茶 瀘州市納溪區金鳳山茶廠 第一批擴展 製作技藝) 6 Ⅷ—3 配製酒傳統釀造技藝(保寧壓酒釀造技藝) 四川保寧壓酒有限公司 第二批擴展 ...
據了解,這21部紀錄片內容分別是羌戈大戰、羌族民歌、羌族沙朗、北川老臘肉製作技藝、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打岔、羌族吹吹、羌族響器、腰梆、羊皮端公舞、高蹺獅舞、羌族陶藝、玉米酒製作技藝、禹羌夏布、舞龍巡寨、羌族草編製作技藝、石頭雕刻技藝、手工制茶技藝、古羌茶藝、許家灣十二花燈。2023年10...
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關中是中國建築最早的發源地之一,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便是華夏營造技藝與興土木的重要反映,是關中地區人民民眾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古老營造技藝之一。受環境氣候以及傳統耕織觀念的影響,關中民居建築的營造布局緊湊,土木結構,卯榫框架,科學合理,具備了防風沙、防火、防盜以及抵禦地震...
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個(包括阿爾山居民移徒創業故事、林業工具製作技藝、皮革製作工藝、西口村馬鈴薯粉條製作技藝、阿爾山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手工製鞋技藝、蒙古傳統奶食(查乾伊德)製作技藝、西口村蒙古族祭天習俗、跑山習俗、林業生產習俗、阿爾山柳編)。姓氏宗族 西口村是一個由漢、蒙古、朝鮮、回、錫伯等...
獲CCTV2013年《鄉土盛典》文化風采榜人物榮譽。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2018年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蔣欽全獲評國家級“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個人履歷 出生於石雕技藝世家的...
胡公敏,男,漢族,1957年12月14日出生,安徽省黃山市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1978年7月—1981年7月,在蘇州學習古建木作技藝;1981年7月,進入安徽省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工作從事古建木作技藝工作;同年,參與黃山市太平縣(現黃山區)的明代古蹟六角樓...
傳統技藝: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古典插花 關中傳統馴馬技藝 民間玩具九連環製作工藝 泥叫叫製作技藝 民間竹扎技藝 雁塔結繩香囊 傳統打鐵技藝 永壽土梁油製作技藝 隴縣花燈製作技藝 岐山油漆繪畫技藝 秦源影雕黑陶 傳統寺廟營造技藝 張良廟花木手杖 洋縣戲劇頭帽製作技藝 野生山核桃工藝品製作技藝 杏坪皮紙製作技藝 中華...
2021年9月18日,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關中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單位。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民營博物院。經費來源:自籌。機構設定:下設辦公室、經營部、宣教部、保管部、財務部、基建維修部、安保部7個部門。人員編制、組成:博物館在編人員260人,其中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