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村(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下轄村)

西口村(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口村是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重點旅遊村。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152202。東鄰明水河鎮區,西鄰綠水種畜場,南鄰特門,北鄰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口村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
地名故事,發展歷史,民族文化,傳統習俗,姓氏宗族,軼事傳說,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地名故事

西口村的名稱,可涵蓋氣候(是興安嶺南西風的風口)、地理(是馬鞍山以西,洮兒河源頭河口)、生態(地處農林牧節點,是林業源頭,生態入口)、文化(是蒙元、移民、林俗等多文化融合向西的入口)。
西口村

發展歷史

1958年9月,成立阿爾山人民公社,下轄天池、伊爾施、阿爾山、白狼、五岔溝、西口6個生產隊,主要從事林業砍伐相關發展。
1982年包產到戶成立西口村,當時的西口村並沒有黨員,從伊爾施派來的吳殿佳任西口村書記,全村開始從事林業、農業、牧業工作。西口村是典型的大興安嶺林業村莊,隨著林業發展,全國各地的人到西口討生活,就留了下來,從十多戶的小村發展成兩千餘人的大村,村民、居民混合居住。

民族文化

蒙、漢、回、朝鮮、錫伯等多民族聚居的西口,遷徙外來人口較多,多個民族、多元文化深度交往交融。當年許許多多討生活的人,來到這裡,就再沒離開,用幾代人的雙手,勾畫著獨屬於西口人自己的“鄉愁”。

傳統習俗

西口村為多民族聚居區,多種民俗多元融合,民風淳樸、艱苦奮鬥、勤勞善良,民眾群體性格堅韌、忠誠。
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個(包括阿爾山居民移徒創業故事、林業工具製作技藝、皮革製作工藝、西口村馬鈴薯粉條製作技藝、阿爾山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手工製鞋技藝、蒙古傳統奶食(查乾伊德)製作技藝、西口村蒙古族祭天習俗、跑山習俗、林業生產習俗、阿爾山柳編)。

姓氏宗族

西口村是一個由漢、蒙古、朝鮮、回、錫伯等民族構成的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以移民為主,在姓氏宗族上沒有顯著特點。

軼事傳說

西口車站戰鬥: 1945年8月13日夜,日軍第107師團第 90聯隊由五岔溝沿鐵路向索倫撤退,在西口車站一線被蘇軍攔阻。為奪取逃生之路,日軍連續發起自殺式“特攻”作戰,對蘇軍陣地及蘇軍坦克、裝甲車發起瘋狂進攻。戰鬥持續至次日下午6時,日軍損失慘重,僅第7中隊200餘人就有170多人死傷。人夜後,日軍殘部在暴雨的掩護下從大山里逃脫。

風景名勝

南山鄉野藝術圈、藝術村落、看山藝術館、特色民宿集群

榮譽稱號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2年11月,西口村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遊村寨”名單。
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