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劇》是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群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戲劇
- ISBN:978-7-80737-414-5
- 作者:李群主編
- 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
- 定價:8元
《傳統戲劇》是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群主編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是主要流行於河南省、河北、山東,流傳中國各地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豫劇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
這是去農村演出的輕便樂隊。鑼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裝龍象龍,裝虎象虎”,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劇表演的話,在川劇演員中代代相傳。川劇表演具有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同時又運用大量的藝術誇張手法,表演真實、細膩、優美動人。曲牌 川劇...
發源於佛山,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之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粵劇形成於廣東,後傳入廣西、香港、澳門、台灣,在東南亞和美洲各國有華僑居住的地方均有粵劇演出。粵劇源自南戲,是以明清時期流入廣東的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
桂劇(俗稱桂戲或桂班戲),廣西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桂劇大約發端於明代中葉,明末清初崑腔流播到廣西,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幾種聲腔相互融合形成聲調優美,抑揚有致的桂劇。桂劇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藉助...
重要演出 1954年,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粵東分會先後整理演出了《掃窗會》《辯本》《搜樓》《鬧釵》《桃花過渡》等傳統劇,改編演出了《婦女代表》《海上漁歌》等現代劇,在廣東省的各次戲曲會演中,都獲得較高的評價。1957年4月...
20世紀80年代以來,秦腔受到現代文化的巨大衝擊,專業演出團體生存艱難,優秀演藝人才缺乏,傳統表演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傳承人物 馬友仙:女,漢族,1944年4月生,祖籍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成長於陝西省鹹陽市。2009年6月,馬友仙入選為...
安順地戲,貴州省安順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順地戲流行於安順、平壩、惠水等市縣的戲曲劇種。據傳,地戲源自明清時進入貴州的軍隊中。每一地戲戲班專長於演唱一部整本大戲,如《楊家將》、 《岳傳》等。安順...
滑稽戲,上海及其周邊吳語地區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滑稽戲是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戰爭中期時,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
高甲戲,是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地方傳統戲劇,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
《傳統戲劇》是202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叢書主要定位於向青少年普及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書是一本關於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的科普書, 在這本書里小讀者可以了解一些關於北京民間廣 為流傳的國家級、市級10...
《中國文學史:中國傳統戲劇》是201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彬。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戲劇》對中國傳統戲劇的產生髮展、在中國與世界文學的地位,以及研究現狀和方法等作了較為全面而詳盡的分析闡述。作者將《中國傳統戲劇...
傳統戲劇 《傳統戲劇》是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群主編
《日本傳統戲劇概論》是2018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琴。內容簡介 《日本傳統戲劇概論》第一章對日本的傳統戲劇做了較詳盡的介紹,分析了日本傳統戲劇的歷史沿革、演劇特點。第二、三、四、五章分別介紹了能、狂言、淨...
《中國文學史6:中國傳統戲劇》是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史6:中國傳統戲劇》對中國傳統戲劇的產生髮展、在中國與世界文學中的地位,以及研究現狀和方法等作了較為全面而詳盡的分析闡述。作者將中國傳統...
客家傳統戲劇 客家傳統戲劇,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熱愛戲劇藝術的贛南客家人,常會在節慶日,或升官、發財、得功名、神靈驗後,請來戲班進村演出熱鬧一番,可謂“家家門上掛鐵鎖,萬人空巷睹採茶”。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是 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種類,劃分為傳統戲劇、民間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雜技四卷,...
文化特徵 由xx唱腔組成,常以xx樂器伴奏,服飾有xxx。代表劇目 《xx》《xx》《xx》等。傳承保護 xx年xx月xx日,《xx》名單公布,xx單位獲得xx劇種項目保護單位資格。社會影響 促進了傳統戲劇在海外的傳播,增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2021年12月15日,京劇入選吉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屬於“傳統戲劇”類項目。2022年11月,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傳統戲 劇)。主要流派 流派劃分 京劇的流派習慣上以創始...
廬劇,安徽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廬劇,原名倒七戲,又稱小倒戲、小戲,另有別稱花籃戲、採茶戲、燈戲、二小戲、三小戲、和州戲、倒祭戲、稻季戲等,流行於安徽省江淮之間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區,是在皖西...
19世紀中葉,京劇興起,崑曲敗落之勢更顯,許多崑曲藝人轉行演出流行的京劇。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力扶持和振興中國傳統的戲曲事業,崑曲才有幸得以重獲新生。1956年,浙江崑劇團改編演出的《十五貫》在全國產生廣泛的影響,周恩來總理曾感慨...
楚劇,湖北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楚劇,舊稱喔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是湖南流行的喔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漢族地方聲腔劇種之一...
儺戲(武安儺戲),河北省武安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武安儺戲源於遠古時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明末清初,各種地方戲曲蓬勃興起,武安儺舞吸取戲曲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端公戲。儺戲於康熙年間...
長沙花鼓戲的傳統劇目中,有大量的小戲和折子戲,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劇目。小戲包括“對子戲”和“三小戲”。小戲大都是在山歌、漁歌、小調、地花鼓、竹馬燈等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折子戲則是大本戲中經常作為單獨演出的,都是長沙...
即使演出傳統劇目,也經過整理改編。新劇目內容比過去有較大變化。許多編導和主要演員們重視劇目的社會效益,主張給觀眾以積極有益的影響,編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會黑暗和宣揚愛國思想的劇目。1943年11月,演《香妃》時,袁雪芬與琴師周...
民間小戲穩定的演出慣制和多變的藝術方法,使之擁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保護措施 “文化遺產日”前後,將有4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在京展演,由此,我想到了地方小戲的悲哀和出路。中國傳統戲劇除了以其天才的創造和獨具特色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