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四喜丸子
- 主要原料:豬肥瘦肉300克,南薺50克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菜品特點:色澤紅潤,鮮香糯嫩
由來,製法,菜品特點,
由來
據傳,四喜丸子創製於唐朝。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涌至京城,其中就有張九齡。結果出來,衣著寒酸的張九齡中得頭榜,皇帝賞識張九齡的才智,便將他招為駙馬。當時張九齡的家鄉正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不知音信。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的下落,便派人將父母接到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讓廚師烹製一道吉祥的菜餚,以示慶賀。菜端上來一看,是四個炸透蒸熟並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詢問菜的含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張九齡聽了哈哈大笑,連連稱讚,說:“‘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乾脆叫它‘四喜丸’吧。”從那以後,逢有結婚等重大喜慶之事,宴席上必備此菜。
菜品分類:山東菜
製法
1.準備工作:將豬肥瘦肉切成4毫米見方的丁;南薺削皮,與玉蘭片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一起用沸水氽過;大蔥白從中劈開,切成長6厘米的段。碗內放肉丁、南薺丁、玉蘭片丁、蔥薑末、醬油15克,精鹽5克,紹酒5克攪拌均勻,用手團成4個大丸子;雞蛋清、精鹽、濕澱粉35克放在另一碗內調成蛋糊待用。
2.烹調: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燒至五成熱,將丸子逐個蘸滿蛋糊下油,炸至八成熟時用漏勺撈出。砂鍋內放大蔥白墊底,丸子放上面,加清湯、醬油、薑片,在中火上燒沸後,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燉至湯剩一半時,取出蔥姜不要,把丸子撈至湯盤內。燉丸子的原湯倒入湯勺內,燒沸後用濕澱粉勾芡,加入紹酒、花椒油攪勻,澆在丸子上即成。
菜品特點
色澤紅潤,鮮香糯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