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拓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技藝)

傳拓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技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傳拓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技藝,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傳拓技藝是用紙和墨及傳拓工具將鑄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捶印下來的一種方法,發明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泉州市傳拓技藝傳承人辜勁拓的父親辜恩來於1957年開始自學傳拓。傳拓是把古代石刻或古銅、玉等拓出來留存紙上,以資保存研究,為文物考古部門不可缺少技藝,又書法界用以拓存名家、前輩書跡之用。主要流程為:先在石刻上上紙,並潤濕,用打刷打使字形沉現,上墨。

2013年,傳拓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拓技藝
  • 批准時間:2013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項目序號:6
  • 申報單位:鯉城區文化館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材料工具,主要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傳拓技藝是用紙和墨及傳拓工具將鑄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捶印下來的一種方法,發明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辜恩來於1957年在省文管會晉江辦事處工作時,開始自學傳拓,1959年由福建省文管會介紹向故宮博物院馬子云先生學習傳拓,從此從事傳拓工作數十年。在全國文物刊物上發表過拓本,如1962年第11期《文物》的“泉州九日山”石刻拓本;1973年參加福建省出土文物展覽館傳拓工作,為海外學者的學術研究提供各種資料拓片。傳拓技藝由兒子辜勁拓傳承。

工藝特徵

傳拓就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細微的花紋清晰地拓在紙上的技藝,一般需要四道工序連貫組成。包括清理器物、上紙、上墨、揭取等工藝順序。傳拓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各自嚴格的操作過程,每一道工序之間都有相互相承的關係,而且具有較強的傳統手工技藝。

工藝流程

材料工具

相關材料、工具有宣紙、墨汁、打刷、平刷、拓包等。

主要流程

1、整理拓面:首先需清除碑石拓面的灰塵與油污,保持文字與紋飾的完整與清晰。可先用毛巾蘸清水擦去石面積污,字口或紋飾里的髒物,然後在蘸白芨水先刷在拓面上,這樣反覆多次操作。
2、上紙:按要拓的器物文字或紋飾的部位,裁出比部位大出三分之一的拓紙來(特殊者可根據需要而定),然後把拓紙覆於所要拓的部位,用筆蘸白芨水將紙逐步浸濕,使紙與器物緊貼,再用打刷順序敲打,直到紙入字口或紋飾即可。
3、上墨:傳拓前,先用毛筆將墨汁塗在拓包上,用拓包蘸勻墨。上墨前先掌握紙的乾濕程度,待紙在欲乾未乾之時,用淡墨輕輕捶拓一遍先蓋住紙地,使文字或紋飾顯出。待紙要乾時再捶拓兩三遍。
4、揭取:從上紙到撲墨拓出,算是完成了傳拓過程的大部分工作。接著應從器物上揭取拓片。拓片應在上完最後一道墨待其乾後,雙手提住拓紙下端的兩個角,從下往上順勢揭下(一般很容易自行脫下)。若不易揭下,切不要強揭,否則就前功盡棄。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傳拓技藝不僅保留了無數珍貴的文物、文獻資料和書法藝術資料,而且還在文物、考古和古籍保護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傳承人物

辜勁拓,1969年12月出生,泉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人物“傳拓技藝”。1978年12月,辜勁拓的父親開始把傳拓技藝傳授給他。1987年7月,辜勁拓被招入泉州市文物碑拓商店工作,在泉州市文物碑拓商店裡從事傳拓工作,一邊還繼續跟隨父親學習傳拓技藝。1991年3月,泉州市文物碑拓商店推薦辜勁拓參加國家文物局在華東區舉辦的第二十期文物幹部培訓班。從2003年起,分別到九日山(2003年、2012年)、蓮花岩(2007年、2012年)、聖墓(2006年、2013年)、緊帽山(2013年)等地,為各地的名人碑石傳拓拓片。這些拓片都作為很有價值文物的資料保存在各地,有的拓片經過篇輯印刷成冊。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20年,福建省屏南縣耕讀文化博物館聯合屏南新一中舉行“非遺”項目剪紙、傳拓進校本教材啟動儀式,通過抓師資、抓培訓、抓活動等辦法,將剪紙、傳拓等“非遺”文化引入課堂,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