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傳拓》是2014年5月1日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雪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碑刻傳拓
- 作者:陸雪梅
- 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34473173
《碑刻傳拓》是2014年5月1日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雪梅。
《碑刻傳拓》是2014年5月1日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雪梅。內容簡介碑刻傳拓是一種古老的複製方法,是保留碑刻所承載的信息的重要方法。我國歷史悠久,幾千年來古蹟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非常豐富,通過碑刻傳拓,我們可以...
傳拓技術,在中國已有 1000 多年的歷史。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本傳世,才能見到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如漢西嶽華山廟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時被毀,傳世拓本遂為珍品;唐柳公權書宋拓神策軍碑,因原碑已佚,僅有一冊拓本傳世,就成為孤本。傳拓可將石刻、古器物銘文和細微的花紋清晰地拓出來,以彌補...
傳拓是以紙緊覆金石器物的文字、圖畫上面,然後用墨列印;因在傳拓過程中有一套技術方法,故名。由於此法主要套用於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誌、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銅銘文、玉器花紋、瓦當圖案、畫像石、銅鏡、貨幣、銅器器型等,所以也稱金石傳拓技法。 傳拓技法的“拓”是個多音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讀音...
傳拓也稱拓印、錘拓,是一門比印刷術還要早的技能活。它是將紙覆在碑刻、青銅器、甲骨、陶瓦器、印章、古錢幣等器物的文字、圖形、紋飾之上,採用墨拓手段,將其文字紋飾拓印在紙上的技法。傳拓是一門古老的技藝,所謂傳就是要把刻在金石章面上的內容,通過一定的手工技藝傳下來。拓實際上是一個動詞,是一個...
觀物取象是因,借墨抒情是果,從而最終形成高質量的博古穎傳拓作品。審美嬗變 博古穎傳拓主要有“拓畫”和“畫拓”兩種,其作品審美嬗變表述如下:(一)重文物資料價值的“博古穎傳拓作品”隨著時間的流失歷代鑄刻的金石器物和碑刻很多於今已不存在人間,有的剝泐漫漶,今人難睹其貌,通過查閱史料用“博古穎傳拓...
《傳拓與傳拓技法問答》是2010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傳拓與傳拓技法問答》內容簡介:傳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技法,它是將紙覆在碑刻、青銅器、甲骨、陶瓦器、印章封泥、古錢幣等器物的文字、圖形、紋飾之上,採用墨拓手段,將其原大拓印在紙上的技法。《傳拓與傳拓技法問答》就是一部全面講述我國...
1984年和1991年又分別參加了國家文物局在山東泰安舉辦的“石刻學“學習班、江佃揚州舉辦的”全國古代碑刻藝術傳拓技法提高班“。在從事傳拓工作的二十多年中,結合自己在故宮、揚州、西安等地學習和考察取得的經驗,吸取了南北廣闊不同的傳拓技法特點,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西北地區氣候特點的傳拓技法。雙利用多年來主管...
河南省是文物大省,地面現存文物豐富,傳拓重要碑刻的技術以及行為頗有歷史,然而在高浮雕的傳拓方面一直存在空白。李仁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終於開發出高浮雕技法,通過特殊的技藝,將雕像立體的雕刻轉化成平面圖形,用色彩濃淡顯示浮雕各部位,保存了大量更貼近文物的資料。書內包括著名的嵩山漢代三闕、安陽靈泉寺大...
此碑於明萬曆間發現後就有傳拓,是謂初拓。初拓第廿行“四序”之“四”字完好。清初拓本,“四”字損而可辨。以後其中二筆與右半已損連,又二十五行“瘞將軍於地下”之“軍於”二字筆道未損。方藥雨先生在《校碑隨筆》中認為舊拓八行,“斷裁”之“斷”字、“斤”部未損。亦云:廿七行“及厭麈滓”...
故宮博物院藏本:此碑宋拓本流傳很少,是冊紙色醇古,墨似烏金,傳拓精工,筆勢鋒穎尚凌厲可見,“並序”二字未剜,“精慮眾藝”等字不損。共二十二頁,每頁縱31.6厘米,寬22.2厘米。為宋拓中極佳本。曾經蕭山朱翼盦先生收藏,有梁鼎芬題簽,朱翼庵題跋,鈐“何厚琦”、“子彰”等印15方。1953年朱夫人...
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298件/套,舉辦展覽4個,開展教育活動8次,參觀人數0.52萬人次。建築布局 面積420平方米,共設三個展區和一個後期粘接修復工作室。博物館基本陳列布局:1、碑刻拓片展區:該展區重點展出具有象徵性的精品碑拓。2、高浮雕拓片展區:...
洛陽裴氏,實名裴建平,男,生於1957年,專業拓工,號洛陽裴氏,室號拓真堂,筆名綠野平。專業拓印石刻碑帖、墓誌、浮雕、造像等,常用拓工印“洛陽裴氏手拓”、 “洛陽裴氏拓印”、“洛陽裴氏建平拓印”、“洛陽拓真堂”、“拓真堂”等。簡介 洛陽裴氏傳拓技藝 洛陽裴氏,實名裴建平,男,生於1957年,專業拓工...
人們在傳拓碑文的啟示下,又把需要拓印複製的文字刻在木板上,製成印版,然後再在印版上進行拓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杜甫詩中有"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的詩句,記述了在木板上雕刻文字,製成木刻印版,然後在木版上進行傳拓或印刷的史實。與雕版印刷 拓印這種方法,與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陝西省西安碑林傳拓工作者,用馬尾鬃製成羅底,然後內襯氈子、舊毛料做成羅底撲子,只用單個羅底撲子和一塊拓板,拓出的碑刻拓片效果也很好。碑與帖的區別 碑的稱謂最早始於漢。據清代《說文》學家王筠的考證,最早的碑有3種用途,即宮中之碑,豎立於宮前以測日影;祠廟之碑,立於宗廟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
魏彪,男,漢族,1975年4月出生,山西朔州平魯人,畢業於延安大學,碩士學位,書法家。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非遺(摩崖與碑刻傳拓)傳承人。個人經歷 1997年——1998年兼任山西師範大學“三筆字”(毛筆、粉筆、鋼筆)課教師。2012年12月,香港衛視推宣播出專題藝術片《方寸乾坤——魏彪篆刻...
拓片,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詞語解釋 指從碑刻、銅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狀、文字或圖畫的紙片。《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老殘﹞問那道士說:‘西廊下...
《中國北朝石刻拓片精品集(套裝上下冊)》展示了一批最新發現的北朝石刻,部分圖文是首次面世,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全面地反映了北朝時期的代表性石刻藝術,對研究北朝石刻的總體面貌十分可貴。本書填補了北朝石刻造像拓片的空白,作者李仁清在20多年的傳拓工作實踐中,摸索出一種高浮雕傳拓技法,彌補了北朝石刻只有文字拓片...
《契丹尋蹤:我的拓碑之路》是一本2016年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鳳翥。內容簡介 契丹民族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建立過遼王朝,在世界歷史舞台上亦曾扮演過重要角色。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出土之初無人能識,解讀這種死文字號稱絕學。傳拓碑刻亦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國粹。本書詳細敘述了契丹文字碑刻陸續出土的...
趙嘉福,男,現任上海圖書館古籍修復師。人物經歷 1961年,入職上海圖書館古籍修復組。先後在遼寧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三家修復技藝傳習所擔任傳習導師;在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擔任特聘教授,指導古籍保護專業碩士。現任上海圖書館古籍修復師。主要貢獻 他幾乎完整親歷了新中國古籍修復、碑刻傳拓業...
《鐵筆生輝》是一本2022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嘉福。內容簡介 趙嘉福,1944年生,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年輕時師從張士達、顧廷龍等先生,長期從事古籍修復、碑刻等工作,尤擅碑刻傳拓、碑帖修復、古舊書畫修復裝裱、篆刻,是當今國內掌握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碑帖書畫裝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