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詳細字義
◎傲 ào
(2)同本義 [proud; arrogant]
《
史記·五帝本紀》:“舜父
瞽叟頑,母
嚚,弟象傲,皆欲殺舜。”
(3)經傳以敖為之
不吳不敖。——《詩·周頌·絲衣》
圖傲救世之士哉。——《莊子·天下》
弟敬愛兄謂之悌,反悌為傲。——《賈子道術》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
謹敬。——《
韓非子·內儲說下》
(4)又如:
傲兀(高傲不屈的樣子);
傲睨(傲然
睨視,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
傲態(5)急躁 [irrascible;irritable;impatient]
(6)傲然自得的情懷
7.清代四川成都戲班子、道士、端公、吹手、紙火等行當謂數目六。
字典記載
《康熙字典》記載
《子集中》《人字部》 ·傲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11
《
唐韻》五到切《集韻》牛到切《韻會》疑到切《正韻》魚到切,敖去聲。慢也,倨也。《書·益稷》無若丹朱傲。《禮·曲禮》
傲不可長。又《
荀子·勸學篇》不問而告謂之傲。 本作傲。或借奡,慠通。傲字
原刻從作。
詞性變化
◎傲 ào
〈動〉
(1)傲慢而輕視 [despise]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韓非子·六反》
常用詞組
◎傲岸 ào’àn
[be proud of oneself;haughty] 高傲自負,不屑隨俗
◎ 傲骨 àogǔ
[lofty and unyielding character;innate pride;spirit oof loftiness] 高傲不屈的風骨
◎ 傲慢 àomàn
[arrogant;haughty;coontemptuous;disdainful] 看不起人,對人怠慢沒有禮貌
態度傲慢
她忍著被侮辱了的心情,一個一個地打量著這些人的歡愉和對她的傲慢。——《果樹園》
◎傲氣 àoqì
[air of arrogance;haughtiness;pride] 驕傲的神態和作風
傲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
◎傲然 àorán
(1)[loftily; proudly]∶高傲地
他學者似的,很傲然
(2)[unyieldingly]∶有時用褒義,形容堅強不屈的樣子
沿途看到松樹鬱鬱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松樹的風格》
◎傲視 àoshì
[look down upon; regard superciliously; show disdain for] 高傲自負而輕視他人
傲視群雄
字源解說
敖、傲、鼻
![傲(漢字) 傲(漢字)](/img/a/06d/nBnauATZhZmNkZDOihTMhFDMlhzNzEDZjJTZyMzNlJDZlFGN0IWYkF2N3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敖”是出遊,遊戲。 《 說文 》 :“敖,出遊也。從出.從放。”屬會意字。金文(1—3 )的左邊均象頭戴羽飾的人形.是舞蹈或遊戲時的裝束;右邊的“支”字是手持器具形,疑是舞蹈的指揮人。小篆或受 《 石鼓文 》 的影響,將人形寫作“方”,與“攴”組成“放”、頭上的羽飾變成“出”,故有‘“從出,放聲”的解釋。隸書寫作“敖”。從而成為今文。後又加表示行走的“辵”(俗稱’ · 走之” ) ,成為專指出遊的“遨”字;而’‘敖”則因舞蹈、遊戲動作的不羈而多表驕傲、狂妄義。後加“人”成.‘傲”。
註: 《 石經 》 表現的是趾高氣傲的正面人形,即“奡”字。本為上古人名,義同“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傲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11
《唐韻》五到切《集韻》牛到切《韻會》疑到切《正韻》魚到切,𠀤敖去聲。慢也,倨也。《書·益稷》無若丹朱傲。《禮·曲禮》傲不可長。
又《荀子·勸學篇》不問而告謂之傲。 本作傲。或借奡,慠通。傲字原刻從𢾕作。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寶安腔] ngau3 [梅縣腔] ngau5 [台灣四縣腔] ngau5 [客語拼音字彙] ngau4 [東莞腔] ngau3 [客英字典] ngau5 [陸豐腔] ngau5 [沙頭角腔] ngau5 [海陸豐腔] ngau6
◎ 粵語:ngou6
◎ 潮州話:ng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