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概述

很早以前,人類為了生存和抵禦各種疾病與傷害,相互傳授著有關健康、醫藥、養生健體等知識,從而產生了健康教育。但健康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項事業,起步於20世紀70 年代。幾十年來,健康教育發展十分迅速,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列為促進本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本策略。

隨著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健康教育的理論和科學體系也在不迷完善。根據對象、目的和任務的不同,健康教育可分為學校健康孝育、社區健康教育、醫院健康教育、農村健康教育、公共場所健康孝育等,其中學校健康教育是基礎。本章將圍繞大學生健康教育這個,對健康和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健康教育展以及大學健康教育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進行系統闡述。

健康的定義
人們習慣把身體“無柳
健康就有了保障。其實,這
長期以來,
求醫治療,
只要積極
這種認識沒有明確健康
兒延對健集府二種古老、外實和直觀的那制。
並認為身體有了病,
“挨病”來定義健康,
助於所謂健康的對立面一,
與疾病雖然是相互對立的兩種狀
的實質,僅僅藉助
健康與
是不確切的。現代研究認為,
¥在著一個灰色區城,敏
在它們之間還存
態,但兩者並不是非此即彼,
事實上,臨床上的
但並非健康。
稱為亞健康狀態,這種狀態員無病,
一個明確的界限,有時兩者很
身體“有病”與“無病”之間也沒有
建破然分開。有的人體內可能游快有裝種病那性缺障,面為天隊坊租
體雅,表面仍是“健康”的,只有在出現症狀和體徵時才被認為生
就可能已是病人膏肓了,
病。然而,有些疾病,一旦出現臨床表現,
如肝癌、肺癌等疾病。
“機體功能活動正常”就是健康,這是對健康的另一種認識。這
種認識儘管較客觀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物學方面的本質,但它在注意到
人的生物屬性時,卻忽視了人的社會屬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狀態和
社會環境對人健康的影響,因此,也是不全面的。譬如一個生理功能
正常但精神卻處於崩潰狀態的人,顯然不能被認為是健康者。
較確切的健康概念,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1948 年在其憲章
中所提出的:“健康不僅是免於疾病和褻弱,而是保持體格方面、精
神方面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該概念認為人的健康是人的生
理、心理健康和對社會良好適應的綜合充分反映了健康的生物學和
社會學特徵,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積極推錄的、最具權威和最有影響的
健康定義。當然,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
“健康”是人生的完美狀態,對每個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
可及的。對
此,我們應有客觀的理解。應該說,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的身體訓
康、心理健康和社會良好適應的三維健康觀,揭示了
健康概念的精
道,它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所應該追求的目標。大外
在現代社會中,工業化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一方面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動著社會進步,另一方面,又給人們的精神和社會環境造
不良的影響。例如,緊張的工作、快速的生活節奏、工作中遇到的主
折、惡劣的人際關係等,使相當一部分人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心理E
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發生率迅速提高。據一些資料統計,全t
界至少有5 000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3億人由於對環境的適應能
下降,產生嚴重的神經質、精神障礙和周圍神經疾病。在我國,2
世紀50 年代精神病的患病率不超過3%,但現在,這個比例已經上於
到12.69%。對天津5 萬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也表明,16%以上的大
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恐懼症、強迫症、神經性排
鬱症、情感危機症和多疑症等。由此,一個健康的人除了身體健康
外,還應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對社會環境的良好適應。也就是說,健康
應是人的身體、心理健康和對社會環境良好適應的綜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