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親職教育的好與壞,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 《青春期教育》由關月玲編著,《青春期教育》是一本關於了解青春期、青春期的學校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調節等內容的教育科普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健康教育書系:青春期教育
- 出版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關月玲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0927505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什麼是青春期
一、青春期定義
二、青春期年齡劃分
三、青春期在人生中的意義
第二節 青春期孩子的變化
一、身體外形變化和生理功能健全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成長與矛盾
第三節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一、青春期孩子的良好心理特點
二、青春期孩子的不良心理特點
第四節 青春期教育
一、青春期教育的定義
二、青春期教育的目的與內容
三、性價值觀
四、以親職教育為主
第五節 青春期教育的意義
一、心理特點對青春期孩子的影響
二、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的意義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個方面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誌
第二章 青春期孩子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青春期易出現的問題
一、男孩
二、女孩
第二節 青春期問題對青少年生活的影響
一、與父母關係緊張
二、情緒易變
三、人際交往出現問題
第三節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一、注重性格發展
二、注重心理健康
三、注重孩子的生理變化
四、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心理
五、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戀
六、關於孩子的物質教育
七、家長教育孩子的“十要”與“十不要”
第三章 青春期的學校教育
第一節 學校教育
一、學校教育的目的
二、學校教育特點
三、學校教育易出現的問題
第二節 青春期學生心理表現
一、青少年心理健全的標準
二、青少年心理狀況表現
三、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表現
第三節 青少年價值觀現狀
一、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利益
二、重金錢實惠,輕理想信念
三、重專業知識,輕道德品質
四、重安逸享樂,輕艱苦奮鬥
五、重索取功利,輕奉獻責任
第四節 學校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對策
一、青少年教育的方法
二、加強青少年價值觀教育
三、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
四、正確應對學生打架
五、預防青少年犯罪
第四章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調節
第一節 了解自己的身體
一、運動系統
二、心血管系統
三、呼吸系統
四、消化系統
五、泌尿系統
六、神經系統
七、感覺系統
八、內分泌系統
九、生殖系統
十、免疫系統
第二節 了解自己的心理
一、心理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
第三節 注重個人生活衛生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科學的營養飲食
三、遠離酒精危害
四、遠離菸草危害
五、正確利用網路,遠離網路危害
六、體育運動,為健康打基礎
七、注重個人生理衛生
第四節 注重個人心理健康
一、正確認識自己,自尊自愛
二、正視現實,勇於解決問題
三、樂於交往,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四、情緒穩定,性格開朗
五、增強耐挫折能力
六、與異性正確交往
文摘
(一)獨立意識增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烈。家長和老師應針對青少年獨立意向的發展,尊重他們正確的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利,同時也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他們正確地發展其獨立性,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二)好奇心及模仿性增強
這種心理狀態使青少年很容易受別人影響,應該把對青少年的擔憂變成了解、理解和關心,培養和發揚青少年的優點,如思維敏捷、對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熱情、有朝氣、積極向上等。家長和老師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植健康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發育期。
(三)群體觀念更加密切
青少年常感到在群體當中有一種安全感。他們的言行、愛好、衣著打扮都互相影響,信任夥伴勝過信任家長和老師,他們互相傾吐內心的秘密和苦惱。父母和老師應關心他們交朋友的情況,並敏銳地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二、青春期孩子的不良心理特點
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趨於定型的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亦是性意識萌發和發展的時期,屬於身體的成熟與心理的未成熟的矛盾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和生理髮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因而,在他們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階段,容易產生心理失誤,甚至心理滑坡,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一)好奇、好勝、片面的虛榮心理
隨著生理上的發育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青少年自尊心亦與日俱增。然而,這種自尊容易被追求虛榮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虛榮去滿足自己某種好奇、好勝及自我表現的心理欲望。近些年來,青少年吸菸、喝酒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驅使,使自己像個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顯得輕鬆、瀟灑、大方,還有好勝和所謂的“心理叛逆性(亦稱逆反心理)”。有的女孩子過分追求穿戴打扮,未走上社會就強調高消費,這種不良心理若任其發展,就有可能走入歧途。
(二)精神生活的不滿心理
有此心理者以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青少年為多。他們認為自己的現實生活與書本、影視中的生活方式差距甚大,文化生活內容貧乏,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無暇享受文化生活的樂趣等等。枯燥而單調的生活滿足不了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產生不滿或厭倦心理。為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他們就會“飢不擇食”地盲目去社會上尋求精神刺激和所謂歡樂。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