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標準
1、學習方面的心理健康
(1)體現為學習的主體;
(2)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
(3)從學習中增進體腦發展;
(4)在學習中保持與現實環境的接觸;
(5)在學習中排除不必要的憂懼;
(6) 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人際關係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
(2)能客觀了解他人;
(3)關心他人的要求;
(4)誠心的讚美和善意的批評;
(5)積極地溝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於正確地評價自我;
(2)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
(3)及時而正確地歸因能夠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
(4)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
(5)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目標任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3.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及時給予必要的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按照“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同地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面推進。要普及、鞏固和深化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設、課程建設、心理輔導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和協作機制,全面推進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發展,在學校普遍建立起規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突出重點。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科學系統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切實發揮心理輔導室在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行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科學化、專業化的穩定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分類指導。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在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質量和成效,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其他地區,要儘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和穩定的心理健康專業教師隊伍,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協調發展。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傾斜,逐步縮小東西部、城鄉和區域之間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發展為重點,推動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協調發展。按照“城鄉結合,以城帶鄉”的原則,加強城鄉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和城鄉均衡化發展。同時,著力提高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和成效,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德智體美全面協調發展。
問題種類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
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 大多是因為作業多、上課拖堂等……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二)人際關係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係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係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係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面對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教育青少年,青春期的困惑——與異性交往,要健康,有所自我控制。這樣的話,異性之間的交往會帶給雙方很大的好處。比如思維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互相激勵。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係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係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狀態。說得通俗點,心理健康的標誌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人際關係良好,能適應環境,有幸福感,在學習、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有以下十項: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
常見問題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日益成為在校生的主體。他們有的在“糖水”里長大,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負心理:主要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軸心 ,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總想事事占先搶頭,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認識不到“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他們一旦遭遇挫折失敗,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絕路。
3.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經常感到委屈,吃虧而鬱鬱不樂,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自己的品質、智力、能力等感到懷疑並做出過低評價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並得到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產生日益顯著的消極影響,特別是中學生尚處於心理發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5.抑鬱心理:抑鬱心理是中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失調症,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下的中學生,經常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他們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老師和家長傾訴。
6、孤僻心理:主要表現是喜歡獨處,實屬單飛的雁,不願與他人接觸,沉默寡言,內心產生壓抑、苦悶。這種心理往往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間的心理隔膜,影響人際交往,往往使學生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
7.焦慮異常心理:焦慮心理是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複雜而延續的情緒狀態。當人們預期某種危險和痛苦境遇將發生時,通常都會產生焦慮反應,這種焦慮反應是帶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適應性反應。然而,焦慮的程度過於嚴重時,就變成了懼怕,人的主觀感覺就變得緊張不安,易產生不愉快預感。
8、恐懼心理:是指對某種特定對象或境遇產生了強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實際上 這類引起害怕的對象或境遇,一般並不導致危險或威脅。對某一特定事物或現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學生最為普遍的恐懼心理。
9.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衝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乾危險、愚蠢事的衝動,事後冷靜下來又後悔。現實生活中,有些中小學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本來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別人看來不以為然,而他卻犯顏動怒,火冒三丈。
10、
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11.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於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12.猜疑強迫心理:表現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這類同學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厭學心理: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深感前途渺茫,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害怕考試等等。
健康保健
(1)應該學習基本哲理和道德的理論,使自己變成一個高尚的人。做到心胸開闊,知足常樂,不患得患失,不自尋煩惱。具有正確的思想方法和道德觀是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基本要素。
(2)科學地、客觀地、勇敢地面對現實、適應現實。現實實生活不都是花團錦簇、五彩斑斕,而恰恰是常常充滿大大小小的矛盾衝突;人生的道路不都是平坦的,常有阻礙和曲折。當受到挫折時不悲觀,不失望,而能從中找到光明和溫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樣,在勝利和成功的面前,也不可忘乎所以,妄自尊大。正確協調自己和環境的關係,保證速寫的心理反應。
(3)能和周圍的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一個心理健康的少女要培養與他人保持良好關係的能力。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中,逐漸學會以誠懇、平等、謙虛、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學會新生別人的權益和容忍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在與人交往中,處處與人為善,並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輕易對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態度。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落落寡歡的孤獨之中。
(4)要充分了解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即要有自知之明。一個人生活在客觀環境中,就要使自己和環境相適應,做一個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並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這樣才能少失敗,也少煩惱。
過高估計自己,好高騖遠,結果卻所願不隨;而過低估計自己,卻又常常錯過了近在眼前的有利機遇,使自己終生一事無成,並經常處於自苦、自危、自慚、自卑、自惑等不良心態的困擾之中,甚至走上自毀的道路。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要能經受起悲痛、歡樂、失望等刺激。心理健康的少女,必須有較強的自制力,培養自我疏導、自我超脫的精神;學會抑制內心情感的起伏和客觀保持平衡,以求得有效地適應
(5)注意勞逸結合。學習、工作適度,業餘生活豐富多彩,才能保護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健康。而適當的勞逸對於保持心理健康極為重要。總之,心理健康的少女應該是襟懷坦蕩,目光遠大,熱愛生活,信心百倍,精神愉快,活潑可愛以及孜孜不倦,奮發上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