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生信賴和愛戴的老師

做學生信賴和愛戴的老師

《做學生信賴和愛戴的老師》是2012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做學生信賴和愛戴的老師
  • 作者:梁好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1日 
  • 頁數:210 頁
  • 定價:2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63892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做學生信賴和愛戴的老師》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主要介紹了老師怎么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從者,必兼備威信。"有威信的老師學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
《做學生信賴和愛戴的老師》以清新的筆調、詳實的案例向老師娓娓道來:要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老師除了要師德高尚、敬業受生,專業清湛、誠實守信、儀表得當還要寬嚴有度、教管有方,賞罰分明、公平公正。只有這樣,學生對老師才能習悅誠服,也中只有這樣,老師才不會在"學生難管"的哀嘆中失落教育的權威。

圖書目錄

序 教育如種草
第一輯 學生成長 今天我們怎么看學生
尺度決定態度
為一個人的起立
讓孩子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讓學生坐第一排吧
給孩子自信的力量
給孩子一個積極的認同
什麼對於孩子最重要
想砍哪棵樹
教師應蹲下身來看學生
坐著比站著更辛苦
二十年後看學生
與其做爛虎不如做好貓
教育豈能"挑肥揀瘦"
讓鮮花小草共享陽光
第二輯 教師發展 深紮根方能高成長
在紮根中成長
走出"毛毛蟲怪圈"
做一隻對新鮮桑葉敏感的蠶
薩頂頂的啟示
挖口屬於自己的井
教師要做個"雜家"
態度決定行動
坦言失敗
凡事盡力而為
第三輯 學校管理 追尋理想中的巴學園
追尋理想中的"巴學園"
傾聽的力量
愛在細節中
不停課的理由
教育需要向光性的遠見
給學生一條平坦的路
保持教育者寧靜的心態
給教育管理留個"風口"
"梯子橫放"對安全教育的啟示
校長不要吝惜對教師的表揚
校長小要輕易說"不"
做個"偏心"的校長
不要誤讀了"民主管理"
由分粥說開去
善待培訓機會
校長應理性對待教師的建議
校長的"懶"與"勤"
"鞋子哲學"對校長的啟示
學校管理中的"蝴蝶效應"
應善待教師的發展熱情
校長,請說"咱們班"
什麼對於學校的發展最重要
第四輯 課堂教學 理想的課堂有多遠
將學習還給學生自己
不可忽略的過程體驗
由"學步"想到的
"偷打"出的精彩
理髮對教育的啟示
貓為什麼要吃辣椒
學生的反問
《東施效顰》的備課之思
"我喜歡周瑜"的冷思考
跟著老師的意思走
一定要講背景嗎
精彩需要預約
該不該讀錯
要反思更要"正思"
開心農場對教學的啟示
第五輯 班級管理 我的班級我做主
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生動的記憶
不要輕言學生"弱智"
可貴的並不是糖果
教師要學會等待
把握教育的力度
忽視也是教育的智慧
並不像想像的那么嚴重
不是為了生氣而養蘭花
教師也要學會"自責"
最好吃的麵包圈
教師也要學會裝糊塗
讓孩子把話說完
看到打倒的七隻瓶
兩種說法,兩層境界
教育的懲罰
狼來了,誰之錯
檢討書
如何對待逃跑的袋鼠
是誰讓孩子的言語失了真
第六輯 教育實踐 迷茫中的清醒
八十分到一百分的距離
圓腦袋的追問
誰為杯子蓋上了玻璃蓋
讓教育成為享受
教育如春
教育如制陶
讓學生到自然界旅行
豬小小的啟示
"零分獎"的智慧與魄力
"分層作業"與"因材施教"
"N不準"背後是教育的乏力

序言

三伏天,禪院裡的草地枯黃一大片。
“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風吹走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可真的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頭:“隨喜。”
讀到這個故事時,我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欣喜與感動,欣喜於禪師的智慧與高明,感動於禪師的隨意與平和。人世間本來就充滿著無限的變數,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至寶《易經》正是告訴我們世間萬物變幻莫測的人生哲學。種草按理說應當有一套嚴格的規程,選地、播種、澆水、呵護等,都需很講究,絕不能隨意而為。然而,當我們按照既定的目標、計畫、方案實施時,卻因為時節、風向、氣候、天災等諸多因素而受到影響,作為種草者便需要懂得變通。禪師的“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正是順應大自然的天性,順應草兒自身的草性,隨意而有所為。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說的雖是種草,講的卻是深刻的哲理。這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這隨不是隨便,而是瞅準時機,把握機會,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人生需要這樣一種“隨”,我們的教育何嘗不需要這樣一種隨呢?
教育需要順應孩子發展的天性。夸美紐斯主張“教育適應自然”。他認為教育要適應孩子的自然發展,即適應孩子的天性、年齡特徵。他說:“當孩子還是一個兒童的時候,他是不能受教育的,因為他的悟性的根芽離地面還太遠。”這句話看似不可理解,但對於我們卻有著深刻的啟示,試想,當我們的教育與孩子的接受水平、學習能力相距甚遠時,我們的教育能夠達到既定的目標嗎?他所說的不就是一種隨時隨性的教育嗎?
平生印象最深刻的教師是學前班的王老師,這位王老師沒有多少文化,是學校臨時聘任的民辦教師,但是那一年的學習生活卻成了我最快樂、最幸福、最難忘的記憶。王老師生性隨和,對待班裡的每一位孩子都是和藹可親的,絕沒有半點偏袒,即使那些家境富裕,甚至教師的子女也沒受到絲毫的特殊照顧。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每每見到王老師,不管在哪裡,不管哪位學生,都會像蜜蜂一樣地擁向王老師。而王老師絕不會因為哪只髒兮兮的小手或者一把濃濃的鼻涕而將身子後撤半步,總是將我們摟在懷裡,或是摸摸我們的頭,或者用手指刮一下我們的鼻子,而我們也常常因為得到王老師的刮鼻子而引以為豪。
王老師常常將女兒的玩具帶到教室,作為重要的教具,在我們農村的孩子看來,積木、七巧板、萬花筒這種再普通不過的玩具亦是一種奢侈的稀罕物,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玩著,當寶貝似的撫摩著,不僅感受到了世間的神奇,也感覺到了課堂的快樂。王老師的課堂對於我們來說就意味著木可預知的某種神秘,某種不可言說的奧秘。
王老師的教學法寶是一本厚厚的翻得發黃的童話故事書,這本故事書更是讓我們無比地嚮往,每到下午,倦怠與困意早已被期待奪走,我們會睜大眼睛,靜靜地等待著王老師動聽的聲音,還有那本厚厚故事書中童話故事的來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讓我們如痴如醉;《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們聲淚俱下;《龜兔賽跑》讓我們忍俊不禁……王老師帶領著我們認識到了另一個美好的世界,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栽卞了閱讀的種子,我想自己閱讀的習慣大約就是因王老師的啟蒙而開始養成的吧!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而王老師同樣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孩子,常常帶著我們滿校園裡瘋跑,或侍弄花花草草,或遊戲打鬧,甚至觀察過螞蟻上樹,看過蝌蚪游泳。
對於王老師,我們無疑是絕對的喜愛,而她的課堂也絕對超具吸引力。然而,校長卻不以為然,據說當時的校長對王老師的課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為在她的課上很少教一二三四,也很難聽到。e,在校長看來這就是瞎胡鬧,但是考慮到我們僅僅是學前班,農村教師奇缺,又無合適人物替換,也只好任由王老師“為所欲為”。
與現在的孩子相比,當時的我們真是很幸福,不用過早地接觸漢字,不用手握鉛筆學寫1+1=2,也不用學鋼琴舞蹈,當然更不用學奧數。王老師用她樸素而純真的教育方式,讓我們真正地享受到了作為孩子應有的快樂,讓我們享受到了本屬於自己年齡的幸福。快樂的教育又何嘗不是成功的教育呢?順應天性,其實也是順應人心哪!
教育需要順應天性,這是客觀的教育規律,不可更改,不可懷疑,不可動搖。順應天性同時還需順應人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有優秀的一面。當然也有笨拙的一面,對此,教師更需要隨意平和,優秀的一面積極發展,笨拙的一面也不刻意強求。
平生第二個印象深刻的老師是上師範時教體育的李老師。與王老師所不同的是,李老師是以不受歡迎的姿態永久地保留在我的記憶之中的。客觀地說,李老師的體育課,教得也不錯,有板有眼,卻過於嚴格,每一個動作都要絕對到位,每一個指標都要必須完成。而我向來就是對體育課程過敏的人物,那時個子又小,體格又弱,因而便成了李老師“扶持”的對象,每每別人跳完沙坑自由活動時,我卻需要跳一次再跳一次;每每別人扔完鉛球原地休息時,我卻需要扔一次再扔一次;每每別人跑完百米遊戲打鬧時,我卻需要跑一次再跑一次。而加強訓練的結果是讓我在飽受勞累之痛、自卑之痛、心靈之痛的同時,並沒能提高我的體育成績,反而是一次不如一次,這樣的結局更是招來李老師的批評與斥責。
如此的體育課當然是無任何快樂可言的,每周兩節體育課成了我的夢魘。那段時間,每天晚上我都會格外注意天氣預報,如若聽到下雨的訊息,我絕對會蹦地三尺高,因為下雨的日子就不用上體育課了,就不用飽受到體育老師課堂的痛苦了。
因為對自己所經歷過的“體育課”的刻骨銘心,多年以後,當我也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站在三尺講台時,面對自己的學生,我的內心多了一份平和,對後進生的內心也多了一份理解。李老師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劉翔,即使讓他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問斷地跑,跑上二十年。
學生的秉性與天賦是一定的,強求不得,心急不得,教師可以改變學生,但卻改變不了學生的一切,我們對於學生的要求應順應其特性,不可任意拔高,如不然只能適得其反,非但發展不了學生,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飽受教育的痛苦。
教育不需要任何功利,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只不過是一粒粒撒在他們心田的種子。這種子不一定是晚上播撒,早晨便能吐出嫩芽,它需要教育者的耐心,需要教育者的等待。只要我們耐得住寂寞,那種子發芽便指日可待,說不定哪天就會給你一個驚喜。面對驚喜我們不需要手舞足蹈,也不需要誇誇其談,坦然面對,莞爾一笑,隨喜罷了。也許在我們的教育時段里體驗不到種子發芽的驚喜,但只要那種子是飽滿的,是有生命的,有朝一日終會在孩子的心裡紮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面對教育我們需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不為名利,只求播種。
教育如種草,需要禪師的“隨”,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