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制度

假日制度

在中國,現行的假日制度對拉動經濟、調整人們的生活方式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帶來了突出的矛盾。本文分析了中國現行假日制度的狀況、特點及其在人們生活與國家經濟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假日制度創新的思路與對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日制度
  • 特點:集中消費、淡旺季分明
  • 意義:調整人們的生活方式
  • 性質:一種制度
產生,特點,集中消費,淡旺季分明,休假方式,假日經濟,概況,國內狀況,國外狀況,結束語,存在問題,調整思路,

產生

隨著中國固定假日的增加,人們的休閒時間大大增多,而工作節奏也大大加快,即工作時間更忙,休息時間更多。人們在已經解決了基本的吃穿住,有了向更高消費水平邁進的經濟實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和發達地區的示範效應,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家庭結構的簡單和社會保障的健全,使人們不必用過多的積蓄保障未來;緊張的都市生活使得人們崇尚大自然,渴望享受放鬆一下的愉快。假日是供人們休閒的,當“休閒”具有積極主動的意味時,旅遊遠足、親朋聚會、娛樂健身等等也就占住了休閒的極大比重,使得假日與“經濟”相連結,從實質上具有了擴大需求來拉動經濟的意味。因此,人們的消費不僅向節日集中,也向假日和休息時間集中。

特點

集中消費

假日消費使淡旺季更加分明。在假日旺銷的同時,非節假日的清淡已露端倪。商場普遍反映,節假日生意確實好,但節假日一過,平時的生意比以往更為清淡,平均下來與沒有長假生意差不了多少。集中消費並非理想,假日集中消費破壞了市場的均衡,使得市場暴冷暴熱,尤其是交通旅遊娛樂飯店的容納量不像商品那樣可以儲存,沒有“蓄水池”可以調節,難以適應集中消費的狀況。
假日制度假日制度

淡旺季分明

“五一”、“十一”的七天長假放出很多新氣象。“假日經濟”煥發出的生命力和刺激消費產生的經濟效益令人矚目,但是存在許多不足。“五一”節前夕,許多旅行團由於定不上車票和旅館不得不辦退團手續;包括北京在內的旅遊城市交通擁擠,車輛堵塞,人潮如海,掃了不少遊人的興致;由於遊人太多,北京的頤和園公園為了保護文物不得不關閉了一些景點。看起來,“假日經濟”人氣不旺不行,太旺也麻煩。
其實,用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原理來反思一下“假日經濟”,許多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經濟學的第一重要原理是供求均衡原理,即對經濟中的任何商品的供給和需求要大致平衡,經濟才能健康發展。如果供大於求,商品就會賣不出去,結果是商品降價,經濟蕭條;如果供小於求,需要商品的人會買不到商品,結果是商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當然,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會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供求最終會恢復均衡。供大於求之後,價格下降,人們會減少生產那些賣不出去的商品,導致供求均衡;供小於求之後,價格上升,人們會多生產那些被需求的商品,供求也會最終恢復均衡。但是,這需要時間,在沒有調整過來的時候,不少消費者和生產者要受損害。供求均衡原理對任何商品都不例外,解釋假日經濟也很有力。因為放長假,中國驟然間了產生對交通、道路、旅館、旅遊景點、垃圾處理能力、甚至廁所等設備的大量需求,而這些產品又不是短時間內一下可以生產出來的,自然就會出現種種不盡人意之處。
從“五一”、“十一”長假暴露的一系列問題看,交通擁擠、餐飲髒亂、住宿不配套、價格不合理、服務質量差,政府公眾如何度假和“假日經濟”階段到來的政策準備不足,信息發布指導遲滯,部門之間欠缺協調;商家心理準備也不充分,與節假日相關的商品和服務與需求脫節,硬軟體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均不能密切銜接,錯失不少商機;消費者則從眾的消費行為明顯,集中在旅遊、購物、餐飲與娛樂等活動,形成需求的高度集中,為“賣方市場”創造條件而令消費者自己處於被動地位。

休假方式

中國現行假日制度自從實行周五工作制,每周都有雙休日,再加上“大春節”、“大五一節”、“大國慶節”三個“黃金周”,目前一年當中,假日已達114天。這就是說,我們有1/3的時間都在休假。除去政策性的假日,節日就更多,清明節端午節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建軍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等不一而足,幾乎月月有節。節假日誘發了旅遊、休閒、購物、娛樂的消費高潮,並帶動了諸如交通、通信、銀行等相關行業的消費。因此說,假日市場推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假日制度假日制度

假日經濟

概況

假日經濟在國外有成熟的經驗。它是指政府、企業和居民通過對公眾假期的利用、協調、引導、服務與消費等,影響或推動經濟成長的一系列活動,其對社會經濟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國內狀況

在中國,假日經濟還需要一個認知、適當調控到充分利用的過程。2004年的多次降息、開徵利息稅和增發工資等措施,都表明了政府有意識的推動假日經濟。 假日市場實際上包括了法定的休假日和不休假的各式各樣的節日共同引起的消費。“假日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其內涵和表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以廣東為例。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之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大大提高。2005年,全省人均GDP達到2361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9元;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多數城鎮居民已經從小康步入富裕小康的水平,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擁有率也已經很高,這使部分人的消費結構開始轉型升級,從吃、穿、用類轉向基於此上的更高如休閒娛樂旅遊以及文化教育等消費上。
假日制度假日制度

國外狀況

有資料表明,在國外,節假日商品和服務的日均消費額是平時的3-5倍。歐美國家每年有多達100多個節假日,除了傳統的“五一”、元旦外,還有很多宗教性節假日,如復活節聖誕節等。他們真正休假的時間不一定就比我們多,但每個休假時間安排更靈活。更為重要的是,幾乎每個節假日的行銷策劃都很到位,濃厚的節日氣氛很好地剌激了消費。如德國啤酒節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節假日,在每年九、十月間為期兩周的節日裡,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無數啤酒愛好者給當地市場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結束語

中國的假日不少,節日也不少,但操作節日市場的技術還較差,這個市場還遠未做大。
人的需求表現為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低層次的需求解決以後,人們肯定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當人們貨幣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必然追求閒暇、自由等精神享受。這是一個趨勢,世界各國都如此。中國現在正經歷的“假日經濟”現象,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經歷過了。上述趨勢在一個國家何時出現,取決於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程度及與之相關的觀念變革。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為上述趨勢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存在問題

有關部門缺乏足夠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思想觀念陳舊,對時代特點有模糊認識。休閒觀念庸俗化,以為休閒只是看電視、串親訪友、吃喝玩樂、購物,很難將休閒同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方式聯繫起來,更看不到高雅的休閒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人的素養的提高。因此,不論是生產,還是服務,都沒有新思路和新創造。反映在政府部門,則是缺乏正確的輿論導向,缺乏政策的扶植,缺乏戰略思考和長遠規劃。學術界對此問題反應遲鈍,國外的休閒學已有一百餘年的研究歷史,而在中國卻極少有人問津,理論落後於時代。 缺乏思想認識,必然物質準備不足。大多數人以為休閒只能去旅遊,特別是幾億人都安排在假日出遊,不僅使人無法達到欣賞和體驗的目的,而且會使剛剛激發出的旅遊熱情消沉下去,不利於休閒產業的形成。應該認識到休閒產業是一個相互配套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部門,諸如:飯店、餐飲、接待、公安、醫療交通商業旅遊通信文化藝術等,各部門必須同步發展,削弱了任何一方,休閒經濟都難快步疾行。
假日制度假日制度
社會條件支持系統尚未形成
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不配套就是制約假日經濟的一個瓶頸。僅就旅遊來講,節假日龐大的出遊人數使一些原本就很薄弱的基礎更加不堪重負。各大火車站雖不同程度地加開了臨時旅客列車,但仍出現了旅客滯留的現象。許多旅行社因無法保證旅客車票,只得散團,讓旅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交通問題在節假日更加突出。許多公路大堵車,遊客用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有些地區的計程車司機更是漫天要價;旅遊景點的住宿問題更為嚴重。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嚴重製約著假日經濟的發展。假日經濟若想持久的“火”下去,必須突破這些瓶頸,而這又非一日之功,同時加大服務設施建設又面臨旅遊淡季閒置的危險,“旺季太旺、淡季太淡”,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甚至會浪費原本就十分稀缺的資源。服務質量不高是假日經濟難以擺脫的困境。服務質量除了服務態度以外,還包括服務本身給消費者帶來的方便程度、滿意程度、舒適程度、安全感信任感以及通過服務使消費者獲得知識。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假日經濟很難保證服務質量。各大商場人頭攢動,出去旅遊吃、住、行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更談不上方便、舒適了。假日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休閒,若讓人們感到是在花錢買罪受,花錢冤枉,假日經濟就難以為繼,更談不上發展了。就旅遊來講,最根本的關聯因素是文化,發展旅遊業的思路是使文化產業與旅遊業渾然一體,相輔相成。但目前,中國的旅遊業僅僅停留在數量的擴張上,停留在簡單的粗放式經營上,不注重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不重視旅遊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這是不利於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的。
此外,從以往“五一”、“十一”假日消費情況看,還有幾個值得反思的問題:一是媒體對假日經濟的宣傳有很強的炒作性,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引導,過於強調假日經濟消費的一面;二是不能把旅遊業的發展寄托在每年的三次長假上。

調整思路

尊重傳統
公休假時間安排與中國傳統節日和人們的傳統出行習慣相結合。 順應規律:順應中國擴大內需的客觀需求,順應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順應生產工作和教育的內在規律。
滿足需求
假期的設定基本滿足人們外出旅遊、探親訪友、業餘學習和兼職等各種不同需求。
兼顧各業
建立全國各行各業基本統一適用的公休日和休假制度,保證公民基本平等的休息權利,增強執法的嚴肅性。
大不變,小調整
對現行每年114天的公休日和休假時間不做大的增減,只對公休日和休假的頻次及節奏做必要的調整。
月集中,年均衡
將每周2天的公休日拿出1天,集中到每月的傳統節日和旅遊旺季的月初,形成每周小節奏、每月大節奏、全年基本均衡的格局。
除了上文所述的相關問題外,與旅遊業相關的產業也應跟上旅遊業發展的腳步,快速發展。只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假日經濟”才能真正健康發展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