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土地革命時期
1930年,倪南山的父親倪袖如,母親凌大妹先後病故。倪南山兄弟三人住在三間茅屋裡相依為命,他們憑著自已的雙手拚命地開荒種地,年復一年向地主交租,向官府繳費,糠菜兼半勉強度日。
1934年,江南大旱,三個多月未下一滴雨,河塘乾涸、禾苗枯萎,倪家兄弟在對門的一座高山上開了一塊山地,種上了玉米,結果喜獲豐收。然而禍事也就在這時悄悄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地主豪紳上門催租逼債,保甲長們派捐要稅,還有一幫土匪趁火打劫。一天晚上,忽然村外有炮竹炸響,這是土匪綁票、催票的信號。當晚倪家的門縫裡塞進一張紙條,條子上寫著限三天之內交出銀元若干,否則將老三倪南山拉去活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橫禍,全家人一籌莫展。為了活命,當天晚上,倪南山帶著滿腔怒火離開了家。土匪抓不到老三,氣得哇哇叫,把倪家老大抓去捆綁吊打,灌辣椒水,用香火燙,追問老三去向,而得到的只有三個字:不知道。土匪們將老大整得奄奄一息,後來還是鄉人湊錢托保才放回來。倪南山那天晚上離開家後,到了
石台縣的
小河鎮九步村馬屋施的親戚家躲避。因九步村早在1932年初就成立了石台縣境內較早的中共九步嶺支部,馬屋施所在的九步嶺村和相鄰的賚田村的農民團,是當年貴(池)秋(浦)東(流)邊區舉行九二〇暴動的主要力量,馬屋施是暴動中心之一。這裡黨組織建立得較早,民眾革命基礎一直比較穩固。倪南山在馬屋施避難的1934年秋,正值中共皖贛特委領導蘇區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當時馬屋施及周邊的東莊、賚田等地,在皖贛特委的領導下,進行了分田分地運動。倪南山受這裡農民運動的影響,以紅軍的名義在馬屋施獨自拉起了一支隊伍,活動在貴(池)秋(浦)東(流)一帶,專門懲治那些惡貫滿盈的壞蛋。一天下午,倪南山悄悄潛進曾經欺侮過倪氏兄弟的土匪周家,不巧,周某帶土匪到石台丁香樹去了,他的老婆正好在廚房裡,倪南山手起刀落……此後倪南山名震四方,經常摸回村子警告和懲治那些做惡分子,當地反動勢力惶惶不安,恨得咬牙切齒,保甲長們多次帶領偽軍警人員捉拿,每次都因得到窮苦百姓的通風報信而脫險。同年冬,
方誌敏率領的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
懷玉山受挫後,連指導員江天輝率部突圍到達
貴池地區,同倪南山取得了聯繫,並派員到他的隊伍中做政治工作。
1935年4月,倪南山經
黃炳炎(1930年底,秋浦縣建立了最早的黨組織九都黨支部,黃炳炎任支部書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中秋節,倪南山與江天輝、
周成龍率領的皖贛紅軍獨立師在高山地區舉行第三次農民暴動,史稱“中秋暴動”,建立了以高山為中心的
高山革命根據地。倪南山最初被選為區蘇維埃主席。不久,江南特區蘇維埃政府在高山(現
高山鄉)成立後,倪南山當選為江南特區政府肅反委員會主席。由於倪南山對馬屋施周圍的地形位置非常熟悉,在特委每次根據敵情研究制定作戰計畫時,他都能提出切合實際的方案,因此,部隊經常打勝仗,迅速擴大了紅色根據地範圍。在作戰中,他勇猛頑強,果斷指揮,深得部隊官兵擁戴。在土地改革中,他認真落實特委的土地改革政策,實行土地還家,奪回一切勞動果實,將地主惡霸豪紳抓起來,收繳他們的槍枝彈藥等殺人武器,沒收地主全部財產,焚燒田契、借據。對於叛徒、特務和一直與人民為敵的罪大惡極的反動分子,每次經特委和蘇維埃政府批准,並召開公判大會後,倪南山都是把他們押送到一個離馬屋施村子不遠處的山窪親手處決。後來人們就一直把這個山窪叫做殺人窪。1935年冬開始,數十倍於紅軍國民黨反動派兵力對高山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
1936年2月中旬,江南特委決定分散活動,倪南山任皖浙贛江南紅軍獨立營特派員,同營長黃國太、政委江天輝一起率部擔負保衛高山任務。他們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極為艱難的形勢下,又堅持了20多天,130多人的隊伍只剩下80多人。3月28日,高山革命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倪南山隨江南紅軍獨立營踏上向皖浙贛邊區轉移的征途。同年6月初,轉移部隊到達江西的鄣公山,同
中共皖浙贛省委接上關係,改編為皖浙贛紅軍獨立團第三營第五游擊大隊,在江西
婺源及
長溪以西一帶開展革命活動。改編後,倪南山率領部隊一直轉戰在深山中。一天,部隊行進到里南源進行休整,正在吃飯的時候,突然被敵人包圍了,大家只能趕緊向山上突圍。混戰中,倪南山眼睜睜看著與自己一起參加革命的親哥哥
倪家信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中,自己卻無能為力,不由得心如刀絞。他強忍悲痛向山上衝去,正在爬山時,突然被一顆子彈打中左肩,頓時鮮血直流,差點摔倒。倪南山忍著劇痛,奮力起身,跟著部隊爬上了山頂。由於沒有紗布包紮,他只能用米袋扎住傷口。天剛亮,部隊正集合準備轉移,敵人又圍了上來。倪南山咬緊牙關跟著隊伍順著山路向北衝去。此時天下起大雨,他跑了一段,實在跑不動了,便在大雨的掩護下,從山上滑溜下去。溜到半山腰時,他看見一片芭茅,便顧不得鋒利的茅葉刺痛,爬到裡面躲藏起來。到了下午6時左右天將黑時,雨停了,山上一片寂靜。倪南山艱難地爬上山頂,撿到一把破雨傘當拐棍,沿著部隊前進的方向追趕。大約走了1.5公里,他看到一個山坳里有兩戶人家。這時倪南山又累又餓,血流了很多,實在虛弱無力,便叩開了一戶人家的大門。這戶家裡有一個40多歲的婦女和一個10多歲的男孩,那個大嫂看起來很和善。倪南山便向大嫂說明自己是掉隊的紅軍戰士,早上打仗時負傷,想在這裡休息一晚,天亮就走。大嫂答應了倪南山的要求,還給他炒了一大碗飯,並讓他吃完安心休息。第二天一早,倪南山吃完早飯,給了大嫂一塊銀圓作為飯錢,拿著大嫂送的蓑衣和斗笠,消失在雨霧裡。此後,他在山林里轉了兩天仍未找到部隊。因為傷口發炎痛得厲害,這樣在山野里轉也不是辦法,於是他決定直接返回莒莙山尋找皖贛特委書記
王豐慶。一路上,倪南山一邊忍著傷痛趕路,一邊處處警惕提防敵人的埋伏。就這樣,他又走了兩天,來到莒莙山。在莒莙山西北邊一座大廟裡,倪南山見到從貴秋東根據地轉移來的中共皖浙贛省委委員、皖贛特委書記王豐慶和團省委書記蘇洪傑,被送到醫院取出彈片。6月底,第五游擊大隊奉命調至外地時,倪南山因左膀中彈負傷,留任休(寧)婺(源)中心區委書記兼石屋坑區委書記。7月上旬,倪南山帶領幾個幹部去婺源
沱川鄉的沱川區委,遭叛徒出賣,深夜被圍。他拚死衝出跳入河溝,得以逃生。8月底,倪南山去
休寧找同特委失去聯繫的中心縣委書記方啟湘時,再遭叛徒出賣,被帶入敵包圍圈中,幸而因距離太近,敵人怕傷了自己人不敢開槍,倪南山才乘機衝出包圍圈,又一次死裡逃生。
1936年
“西安事變”後,國民黨加緊對
南方八省游擊區進攻,休婺中心區委所在的婺源鄣公山、白山、莒莙山和休寧田裡、石屋坑(今
石屋坑自然村)、大連一帶大小村莊均駐有敵軍,分兵把守,布下層層封鎖線,實行“移民並村”、“五家連坐”。倪南山帶著6名戰士在深山密林中堅持,靠吃野菜充飢。敵人的血腥鎮壓,始終沒有動搖人民與紅軍的魚水聯繫。有的民眾想念紅軍,飽含深情地把僅有的一點玉米湊集起來,偷偷上山送給紅軍;有的民眾利用上山勞動之機,把帶的中餐掛在事先商定的樹上讓紅軍來取,自己卻忍飢挨餓。紅軍吃完後留下一張字條,大家就放心了。女農民團員余成圭乘“並村”混亂之機,溜到野豬塘秘密棚,把唯一的一隻老母雞和一點糧食送給了倪南山。倪南山望著瘦骨如柴的余成圭,怎么也不肯收。余成圭著急地說:“這隻雞就燒點湯給受傷的戰士們吃吧……”一次,余成圭、吳順玉二人設法把玉米粑送到倪南山住處,誰知倪南山已被叛徒張開太(原休婺中心區團委書記)騙走。途中,倪南山發現情況不對,便擺脫叛徒另找別處隱蔽起來。余成圭、吳順玉二人見倪南山不在,顧不得回家,立即四處尋找。到了第三天,才在石獅的一個石洞中找到了倪南山,便迅速另選安全地點將他隱藏起來。有一次,石屋坑黨支部書記張觀寶受倪南山派遣,替紅軍買了一擔米,結果被保長發現,張觀寶只好推說是替搬到田裡的民眾買的。狡猾的國民黨特警熊一飛卻要張觀寶報出具體名字和數字,然後按名字叫人核實。雖然民眾心中有數,無奈數字對不上號。張觀寶被吊打審問了三天,始終不肯招供。叛徒張開太又提議:“既然他替紅軍買米,就一定知道倪南山的住處,叫他帶路去抓”。這天晚上下著小雨,敵人押著張觀寶向紅軍秘密棚摸去。張觀寶邊走邊摸,始終沒有找到用於報警的藤索,但離倪南山居住的山棚越來越近了。為了保住倪南山等同志的安全,他只好大叫道:“我找不到,要死就死在這裡!”倪南山等聞聲,知道情況有變,很快安全轉移了。就這樣,倪南山帶領隊伍棲身於荒山野林,爬山頭、鑽荊棘,不斷從一個山頭轉到另一個山頭,全靠野菜野果充飢。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堅持了數月。
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7月中旬,倪南山與在這一帶活動的婺源縣委書記吳鎮青率領的游擊隊會合,合在一起共有27人22支槍。在革命民眾支持下,游擊隊順利堅持到下山改編。12月,倪南山任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政治部宣傳隊隊長,不久入新四軍軍部教導隊一連學習。
1938年7月學習結束後,倪南山任
新四軍軍法處典獄長。
1940年底,倪南山任
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保衛科長。
1943年初,倪南山在蘇中的
南通、
如皋、
啟東等地區領導農民展開艱苦的反清鄉鬥爭。在反日偽軍“清鄉”鬥爭中,倪南山受命任蘇中軍區短槍大隊長兼政委,率領短槍隊與當地民兵一起,配合轉移到外線的主力部隊作戰。在敵人“清鄉”指揮中心南通城,短槍隊先後3次潛入東門,兩次潛入南門,消滅敵警察所;後又潛入西門,襲擊敵憲兵大隊長住所;還在南通、白蒲等據點裡捕捉敵特工人員百多名,對罪大惡極者予以鎮壓。經過9個多月的艱苦戰鬥,得了反“清鄉”鬥爭勝利。
1944年,倪南山任蘇中二地委整風隊長,年底任蘇浙軍區政治部保衛科長。
1945年10月5日,倪南山任
蘇浙軍區留守處部隊參謀長,開始江南第二次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11月,當時堅持在皖南、蘇南等地鬥爭的3支游擊隊會師,成立了蘇皖軍政委員會,由
胡明任書記,倪南山任委員。此後,這支隊伍活動在東至
天目山、西至
祁門、南至
淳安、北到長江的遼闊土地上,開展民眾性的游擊戰爭,摧毀偽鄉公所,建立鄉政府和民兵、婦女組織等,並在皖南發動了幾十萬人的搶糧鬥爭。到1947年7月,游擊隊已發展到7個連計1000多人。
1947年12月初,根據
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指示,皖南地委決定向南進軍擴大根據地,並成立皖浙贛前進委員會(簡稱前委),前委由
熊兆仁、余華(即
余紀一)、倪南山、
羅白樺和
楊明組成,領導南進工作。會後,皖南支隊(後改稱皖浙贛支隊)司令員熊兆仁和參謀長倪南山率領部進入黃山西部地區,以
楊家墩為中心,著手開闢皖浙贛邊區工作。12月21日,倪南山率領皖南支隊第一、五連冒著大雪向皖浙贛邊區進軍,跳躍式地活動在安徽休寧、祁門、婺源(後屬江西),江西
浮梁和浙江
開化邊界地區。進入休寧西部以後,倪南山一面詳細偵察地形、敵情,一面深入民眾,開展宣傳組織工作。他率領隊伍以查山為中心,活動在上下大連、小坑、里莊、里廣山、楊村等地,先後打掉汪村、鶴城鄉公所,燒毀碉堡,處決下大連頑固聯保主任吳善文和甲長吳觀佑,在查山發展吳天生等人入黨。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天氣惡劣,雨雪交加,有的同志手指甲都被凍脫了。但大家仍然精神振奮,鬥志昂揚,休息時不是唱歌,就是講戰鬥故事,充滿了勝利的信心。
1948年2月25日,在掌握了婺源、浮梁、休寧、祁門、開化等5個縣的基本情況後,倪南山率部繞道祁、浮之間的倒湖回到藍田廟上,找到前委匯報工作,並重整部隊,以便組織第二次進軍。4月下旬,倪南山與熊兆仁、余華等率領皖浙贛支隊第一、三、四、五連進入鄣公山脈的白山,將前委設定在此。冬初,皖浙贛支隊粉碎敵人數次“清剿”,將皖浙贛、黃西、皖贛3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皖南地委根據華東局“關於集中主要力量,在已開闢的皖浙贛游擊根據地的基礎上,重點繼續向南發展”的指示,將這3個地區的黨組織合併為皖浙贛大工委,倪南山任委員。皖浙贛大工委成立後,加強了對皖浙贛、黃西、皖贛地區的統一領導,皖浙贛邊區的革命運動更加彭勃地發展。12月,倪南山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皖浙贛支隊司令員。
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已展開全面大反攻。1月7日,為了阻止敵人退至
浙贛線,倪南山等率皖浙贛支隊從婺源出發,向浙贛線挺進,僅用1個月先後解放了40多個區、鄉,建立起10萬人口的大片革命根據地。3月,他又揮師北上,接應大軍渡江。4月,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18日,皖浙贛大工委在婺源
古坦鄉召開縣團以上幹部緊急會議,要求配合大軍渡江,解放
屯溪、景德鎮和皖贛邊各縣城。4月27日,陶鋼、魯楓率婺休縣大隊向休寧進軍,宿營集結在上下汶溪、石人前;皖浙贛支隊主力一部在洪家山宿營,配合解放休寧行動;張振英率部直下屯溪。4月28日,休寧解放,當天下午,倪南山、余華、楊明率皖浙贛支隊經休寧縣城直下
萬安,向
屯溪逼進。倪南山部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兵團在屯溪會師後,帶一個團到江西,所到之處化名“方誌承”張貼安民告示,人民民眾奔走相告:“方誌敏的兄弟打回來了!”
上饒集中營內有幾批越獄的同志還找到了“方誌承”部隊。建國後,周總理曾問江西省一位負責同志:“方誌敏有幾個兄弟?是不是有個兄弟叫方誌承?”5月,倪南山任
景德鎮地區警備司令員。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倪南山任
浮梁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上饒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9月,倪南山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圖冊參考資料:)
1969年12月,倪南山任
福建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第一政委。
1971年,倪南山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
1974年,倪南山因檢舉揭發
張春橋被隔離審查,遭到關押。
1976年,倪南山經中央軍委批准離職休養,享受副兵團級待遇。
1978年,倪南山被選為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同年,福建省軍區為倪南山平反。
1979年,倪南山被選為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圖冊參考資料:)
1980年,
福州軍區黨委、福建省委再次為倪南山平反。
(圖冊參考資料:)
1988年7月,倪南山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9年1月11日,倪南山因心臟病復發醫治無效,在南昌逝世,享年78歲。
軼事
瓦缸里三塊血染的銀元
1938年,李炎桂在自己埋藏的苞米缸里發現了三塊銀元,他知道這一定是活動在這一帶的紅軍游擊隊的戰士換玉米時留下的。他被紅軍游擊隊秋毫無犯、處處為窮人著想的作風而深深感動,於是他把三塊銀元像珍寶似的藏在家中,多次搬家,幾經周折,但這三塊銀元一直捨不得用。直到臨終前,他還叮囑兒子說:“這幾塊銀元要好好保存,再窮再苦也不能用……”後來,李炎桂的兒子把銀元拿出來,託付老江交給當地政府,以使更多的後人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後來,婺源黨史辦的同志在採訪當年戰鬥在這一帶的倪南山將軍時,向他說起“三塊銀元”一事時,將軍激動地說:“這三塊銀元,正是我們留下的。”看著“三塊銀元”的照片,倪南山將軍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又浮現出那九死一生的烽火歲月……
1937年秋,倪南山時任皖浙贛邊區休(寧)婺(源)中心區區委書記,他帶著6位紅軍戰士,其中兩位傷病員,隱蔽在大鄣山北麓安徽休寧高舍的紅軍秘密篷中。因敵人的瘋狂“清剿”,他們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只得獨自戰鬥。當時,從婺源到休寧、開化、浮梁,綿亘百里山區不見人煙,到處是封鎖線,舉步就見碉堡和木城。由於移民並村,民眾無法進山,就連民眾在山裡種的蔬菜、玉米也被敵人糟蹋得乾乾淨淨。倪南山他們不久就彈盡糧絕,陷於絕境。上哪兒去搞糧食?倪南山想道:大鄣山南麓婺源白山上窟村有一戶姓李的人家,對紅軍很熱情,他種了不少玉米,敵人就算強迫他並村搬了家,他也決不會把苞米全部搬走。這是一線希望。為了渡過難關,倪南山決定帶小余、老汪冒險闖封鎖線,趁夜翻越大鄣山,去婺源白山上窟村一帶尋找糧食。當天晚上,倪南山和小余、老汪三人穿過密林,翻過鄣公山大崗,朝白山方向走去。途中,他們中了埋伏。倪南山急忙叫大家分散衝出去,自己卻從身邊的石崖滾了下去。他忍痛衝進山腰的密林,擺脫了敵人。黎明前,倪南山拖著摔傷的腿,來到事先約定的集合地點等候小余和老汪。結果只等來了滿臉血污的小余,小余昨晚遭襲擊時,滾下石崖,頭摔破了,左腿也被樹杈劃傷了。兩人等了許久,老汪還是沒有來,倪南山預感到老汪可能遭遇了不測,決定先去上窟李家尋找糧食。倪南山和小余相互攙扶著來到了白山上窟村,他們在廢墟里尋了半天,也未發現一點能填飽肚子的食物。失望與連日的飢餓傷痛,使他們在樹林中昏睡過去,一直到第二天太陽高照才醒。倪南山心想,尋找不到糧食,將事關整個紅軍游擊隊的安危。於是,他們下定決心再到上窟李家尋找糧食。上午,他們再次來到上窟村,幾乎把瓦礫都翻了個遍,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傍晚時,他們終於在村子附近的石岩下發現一堆亂石,覺得有些蹊蹺,搬開亂石,果然發現一個隱藏的瓦缸,缸內藏有三四百斤苞米粒。這下把他們樂壞了:“這下大家的命有救了!”倪南山和小余忙打開隨身帶著的被單,每人包了百把斤玉米,並將三塊染著鮮血的銀元放入缸內作為報酬,仍按原樣隱藏好瓦缸。趁夜返回高舍紅軍秘密棚。這些玉米粒幫倪南山帶領的紅軍游擊隊度過了三年游擊戰爭中最艱難、最殘酷的時期。
這三枚帶血的銀元,見證了當年紅軍游擊隊對山區民眾的秋毫無犯,見證了革命民眾對紅軍的深厚情意,見證了血腥風年代革命先輩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
第一次回鄉
倪南山將軍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家鄉解放不久,他就設法打聽情況,寫信與家中聯繫。當接到家人的回信後,高興萬分,立即準備啟程返鄉看望。
1951年秋天,時任景德鎮地區警備司令員的倪南山回鄉來了。為了減輕家鄉負擔,他將部隊和馬匹安置在縣城內,自己只帶了兩名警衛和一個六歲的女兒,請人挑著簡單的行李,步行80餘里的山路走回到高山。家中原來的茅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外,已無其他親人。弟弟倪旺來土改時分得當地地主兼偽保長家的正屋,司令就在弟弟的屋裡搭鋪落腳。倪司令回鄉的訊息,當天就傳遍了高山的村村落落,晚上親戚們來了,同輩人來了,鄉村幹部們也來了。將軍和藹親切地問長問短,同他們交談到深夜。
第二天早飯後,在家人和村幹部的陪同下,將軍帶著懷舊的心情,到他曾經生活、勞動、戰鬥過的地方逐一走訪察看。每到一處,他都要向隨行人員介紹原來的面貌和所發生的事情。例如某座山上有幾戶人家,紅軍在誰家開過會;某條河的石頭橋底下,紅軍取過老百姓送的乾糧;某個村子有幾個壞蛋,專門與紅軍作過對等等。中午在妹妹桂枝家吃飯時,硬拉著分別20多年的親妹妹同桌用餐。飯前他看著屋前屋後堆著的玉米棒觸景生情,對他的女兒和兩個警衛講起了往事。他說,紅軍打游擊仗,常常幾天沒飯吃,全靠吃燒玉米、喝山泉水過日子。並叫伙房燒鍋的鄉親扳來幾支玉米棒放在火上烤,讓他女兒和警衛也來嘗一嘗。
第三天,原至德縣和葛公區公所派出的組織、民政幹部相繼前來看望將軍,將軍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當縣裡幹部提出要了解當年高山革命根據地情況時,將軍緊鎖眉頭,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沉思片刻後,他像報告工作一樣將當年高山革命根據地黨的組織、機構設定、鬥爭和發展,人員變動以及主要戰鬥情況一一做了介紹,並提供了不少可供調查的線索。縣民政幹部向司令提供了初步擬定的高山地區革命烈士名單,徵求他的意見。他根據回憶,逐一指出其中的錯漏,建議地方政府做進一步的查證。
在離開家鄉的前一天,將軍對革命有功人員的家屬安排了重點走訪,每到一家都像熟人一樣拉家常,了解其家庭生活情況,語重心長地鼓勵他們堅定不移地跟共產黨走,繼承革命傳統,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
一個星期後,將軍懷著滿腔喜悅,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家鄉,返回部隊。
第二次回鄉
將軍第二次回鄉是在1969年的金秋十月,這一天天氣晴和,丹桂飄香。倪將軍與夫人胡秀清,攜同最小的孩子和秘書、警衛等一行5人乘坐一輛中型軍用吉普車從南昌出發,直抵東至縣城。
由於將軍回鄉的訊息來得太遲,地方沒有做好接待的準備,當車子進村時,只有村裡的幾個幹部和國小幾位老師站在村頭迎接。將軍一行人先由大隊支書行到大隊油坊旁的代銷店落坐,將軍環顧左右說,這裡坐會影響做生意,後來就領到大隊會議室坐下,會議室沒有像樣的茶杯,只好把油匠吃飯的藍邊大碗泡茶給將軍喝,誰知將軍端起大碗茶就喝,還高高興興地對夫人和孩子說:“你們喝喝看,家鄉的茶有多么的香,我看比得上江西婺源的茶”。倪夫人忙喝幾口,說很香,秘書和司機也邊喝邊說確實香。不一會聞訊趕來的鄉親們擠滿了會議室,只聽見到處都是“司令回來了,南山回來了”的呼喊聲。倪將軍站起來與大家一一握手,並向夫人作介紹,還談及一些他們兒時的趣事。見到紅軍家屬、烈士子女,將軍就仔細詢問他們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情況,並深深沉浸在對戰友、先烈的悲痛懷念之中。稍事休息之後,倪將軍又不顧旅途勞頓,開始走村串戶,爬山越嶺,訪問紅軍家屬及幹部民眾,當他到東村組看望當年曾任高山蘇維埃政府婦女主席的徐老媽媽家時,一見面,將軍就拉著她的手說:“老嬸子,我今天看您來了!”徐奶奶激動得當場哭了起來,將軍的兩眼也濕潤潤的。將軍詳細地詢問老人的身體和晚年生活,對老人的兒子說,一定要孝敬老人,對陪同來的社隊幹部說,要把紅屬的冷暖掛在心上。對村上幾位困難的村民,夫人胡秀清還給了他們一些錢物,鼓勵他們發展生產,度過難關。
這次回鄉,將軍仍堅持吃住在弟弟倪旺來家,夫人還幫助弟媳做家務,妯娌倆拉著家常話,說說笑笑,其樂融融。到家第二天,將軍即派外甥儲德延帶車到毗連高山的石台莘田鄉去接同胞姑媽團聚,姑侄相見,感慨萬千,姑媽說:“南山啊,你一走就是幾十年才回家,姑媽好想你啊!”倪南山也含著淚說:“老姑媽,我也想念您老人家啊!”姑媽接著央求說:“南山,你今年已58歲了,我也都70多了,我倆見一面算一回,你再歇一夜,陪陪老姑媽。”將軍含情地點了點頭說“好姑媽,這一次我聽你的。”就這樣將軍此次回鄉,比原計畫多歇了一個晚上。
在這次回鄉期間,倪南山將軍還分別與縣、社、隊領導談了家鄉的建設,他說,你們一定要把水利興修好,要依山修好小水庫,依壠修好當家塘,依河修好當家堰,確保老區人民荒年有飯吃、久旱有水喝。同時,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還要把機耕路修好。他對北山的大隊幹部說:北山的山場面積大,自然資源豐富,要把宋山的茶葉,四方的板栗,花園的毛竹和南邊的桃子、太平山的銀杏等多種經果林發展起來,才能擺脫貧困。他囑咐各級幹部要認真落實軍烈屬、撫恤金和有關優撫政策,並親臨北山國小看望了教師和學生。回到南昌後,他還自費購買了一台嶄新的拖拉機裝著旋耕機、抽水機等農業機械由南昌託運到九江,寫信北山村派人去提貨。還郵寄50本透著墨香的江西省出版的國中、國小各種教科書給北山國小(因為當時是“文革”期間,缺乏教學課本和資料),家鄉人民十分感激。
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回鄉時,將軍已年近花甲,當他臨行前關上車門的一剎那,鄉親們看到將軍目光凝重,若有所思,顯出一副戀戀不捨的神情。
魂歸故里
倪南山將軍晚年患上了心臟病,離職休養期間,他熱心黨史工作,是《紅旗飄飄》叢書中《艱難歲月》的作者,同時還為家鄉東至縣編寫的《革命回憶錄》和《東至英烈》傳寫了多篇回憶文章。將軍是農民的兒子,他的愛鄉之情深深打動著許多人。
1989年1月11日,倪南山將軍因心臟病復發醫治無效,在南昌市九四醫院走完了他由農民到將軍的78年人生旅程,彌留之際,他囑託組織和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運到家鄉去埋葬。
1989年1月28日上午7時,江西省軍區在省烈士紀念堂大廳莊嚴地舉行了向倪南山將軍遺體告別儀式。省軍區負責同志沉痛地宣讀了經過南京軍區審定的《倪南山同志生平》悼詞,對將軍作了很高評價,肯定他在戰爭年代,作戰勇敢,指揮果斷,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和全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十年動亂中,對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堅信偉大的黨,堅持原則,勇於直言,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立場和崇高氣節。
聶榮臻、
楊得志、
陳丕顯、
彭沖、
葉飛、
張愛萍、
楊成武等領導同志送了花圈,江西、福建等省黨、政、軍負責同志,以及江西南昌市的將軍生前戰友也都送了花圈,並參加了向將軍遺體告別儀式。東至縣委、縣政府、民政局派代表專程趕往南昌參加了向將軍遺體告別儀式,並向將軍夫人胡秀清同志及其子女進行了親切慰問。
1989年清明節,中共東至縣委、縣人民政府遵照倪南山將軍生前願望和其家屬的要求,經組織批准,將倪南山將軍的骨灰接回東至革命烈士陵園安葬。送葬者達萬人以上。遵照將軍的遺囑,他所寫的革命歷史資料和一生中獲得的勳章及將軍銜等,全部贈給家鄉作為紀念。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將軍的生前戰友
朱農同志專程參加了倪南山的骨灰安葬儀式,一些領導同志和家鄉廣大人民還寫了大量的輓聯、詩詞,以表達對南山將軍的深切懷念和由衷讚頌。
如今,倪南山將軍靜靜地安臥在風吹松濤陣陣作響,好鳥相鳴音音成韻,環境清幽,景色殊佳的東至革命烈士陵園內,他魂歸故里,含笑九泉,永遠相伴著家鄉的山水和鄉親。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