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陳望道1932年出版《修辭學發凡》)

修辭學(陳望道1932年出版《修辭學發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修辭是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辭學主要研究的是辭格(即通常所說的修辭方法)、言語修辭活動(主要與語境、語體有關)、言語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辭學
  • 主旨: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
  • 代表著作:陳望道1932年出版《修辭學發凡》
修辭概論,詞語淵源,發展演變,方法類型,相關比較,綜合運用,

修辭概論

修辭學是語言學的一門學科。研究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規律,即如何依據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手法,來恰當地表達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辭現象的條理、修辭觀念的系統,指導人們運用和創造各種修辭方法憐恰當地表現所要傳達的內容。它與語用學聯繫較緊。修辭學主要研究的是辭格(即通常所說的修辭方法)、言語修辭活動(主要與語境、語體有關)、言語風格等
修辭學修辭學
修辭可分為:信息修辭、語用修辭、心理修辭、社會心理修辭、模糊修辭、接受修辭、對比修辭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修辭是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更清楚了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

詞語淵源

漢語中的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在《易·乾卦·文言》:“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是修飾文辭的意思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發展演變

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時的修辭學更適合稱為修辭術,是指演說的藝術。在亞里士多德著作《修辭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在中國古代,先秦就已經有了關於修辭的零星言論。例如莊子很重視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視比喻手法。兩漢時期的學者曾激烈討論《詩經》的基本修辭手法:賦、、興。
修辭學歷史修辭學歷史
魏晉之後,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專門談修辭學的作品還很少。例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而宋朝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五四運動以後,修辭學擺脫了文學批評的範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時的修辭研究主要有兩種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辭著作;
輯錄古人的說法 。
漢語中最重要的一部修辭學著作就是陳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辭學發凡》。

方法類型

比喻──明喻、暗喻、略喩、借喻排比 對比 誇飾──(時間、空間、物象、人情、數量) 諷刺 轉化──擬人、擬物、形象化標語映襯──正襯、反襯借代設問──疑問、提問、激問析字鑲嵌互文對偶──單句對、句中對、隔句對、叄句對 雙關層遞類迭──迭字、類字頂真回文倒裝錯縱 摹寫 示現 婉曲 引用──明引、暗引 借代轉品象徵 倒反藏詞感嘆呼告仿擬衍文移覺眺脫 析數格

相關比較

語音、辭彙、語法是語言的三要素。修辭既不是語言的第四要素,也不從屬於語言三要素。語言三要素是修辭的材料、手段、基礎; 修辭是對語言三要素的綜合藝術加工及其效果,是語言三要素的高級體現。沒有語言三要素,修辭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有語言三要素,沒有修辭,語言也會寡淡無味。它們的具體關係請閱讀教材。

綜合運用

辭格是“修辭格”的簡稱。也叫“語格”、“辭藻”、“藻飾”、“辭式”等名字。辭格是語言中提高表達效果的特殊的修辭方式或方法,是在人們長期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所謂辭格的綜合運用,指的是在一句或一段話里有兩個以上的辭格搭配使用。修辭格的綜合運用方式主要有三種:連用、兼用和套用。下面逐一加以說明。
(一)辭格的連用
指在一句話或一段話里連續使用修辭格,各個修辭格按時間先後安排。例如:
大學——他仰慕渴望的聖壇,不能接近你,真痛苦。但你畢竟不是人生的終極,不是奮鬥的航標。你只是路邊汲水解渴的一口井;是車行中途的加油站;是一輛小個輪子二百馬力的汽車,你載上人能使它加好行程,早日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張抗抗《在丘陵和湖畔,有一個人……》)
②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看過《紅樓夢》的同志都記得,賈寶玉曾經說過:“天下萬物何所求只求我和林妹妹共白頭。”我呢,把它改了一改:“天下萬物何所求只求為人民服務到白頭。”
楊懷遠《只求為人民服務到白頭》)
④在畢業前的半年,他給中文系一個女同學叫蘇素的寫了一首詩。詩不是上品,但內容卻勇猛無比猶如一團兀突的岩漿爆發,寄出以後,他就準備挨刮,因為他和這位皮膚白淨、頭髮烏黑的女孩子,只是在圖書館裡見過,並無多少往來,這行動實在有點唐突。想不到過了幾天,他收到了回信。信里只有兩個字:“傻瓜”。那正是三九天氣,又是傍晚西北風直灌。他卻扒了棉衣,揣著一顆狂喜的心,在校園裡猛跑起來。  (茹志鵑《丟了舵的小船》)
①是比喻的連用。先用兩個反喻依次把大學分別比做“人生的終極”和“奮鬥的航標”,再用三個暗喻依次把大學比做“井”、“加油站”、“汽車”。這些比喻從各個方面對大學與人生的關係作了具體生動的描述。②中先後用了比擬和比喻。“沒精打采的”是比擬,“是渴睡人的眼”是暗喻。寫出了作者對樹縫漏出的燈光的具體而形象的感受。③中是設問與設問或者設問與仿擬的連用。後面的設問中的答話是對前面答話的仿擬(仿句)。④例先後連用了頂真、比喻、頂真、反語、比擬五個辭格。把“他”對女孩子寫信的心情以及收到回信後的歡樂描繪的生動具體形象。
(二)辭格的兼用
如前所述,各種辭格是從不同角度(或曰不同標準)劃分的,一句或一段話,角度、標準不同,可能包含著不同的辭格。所謂辭格的兼用指的是幾個修辭格交叉、融會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是一種辭格,換一個角度看又是另外一種辭格。例如:
高松年聽他來了,把表情整理一下,臉上堆的尊嚴厚得可以刀刮。 (錢鐘書《圍城》)
②秋天到來,蝴蝶已經死了的時候,你的碧葉要翻成黃金,而且又會飛出滿園的蝴蝶
郭沫若《銀杏》)
③龔子明是個早上娶媳婦晚上就想抱娃娃的急性子,說話不帶釘就帶刺
蔣金彥三人行》)
①中的“臉上堆的尊嚴厚得可以刀刮”兼用了比擬(擬物)和誇張。②中“飛出滿園的蝴蝶”是把銀杏樹果子比擬為了蝴蝶,同時兼用了誇張。③例的“早上娶媳婦晚上就想抱娃娃的急性子”兼用了比喻和誇張,同時後面連用了借喻(“說話不帶釘就帶刺”中的“釘”、“刺”喻令人不愉快的言辭)。
(三)辭格的套用
所謂辭格的套用,指有些修辭格要占比較長的字面,於是其中又包含另一個或幾個修辭格。例如:
① 一座糧山高萬丈,白雲纏在山腰上。太陽累得汗直淌,半天爬不上山崗。  (四川民歌)
②大洞小洞貓兒洞,洞洞臥虎藏龍。
步槍機槍衝鋒鎗,槍槍怒火滿腔。  (老山戰士的對聯)
①例總看是誇張,裡邊又包含著比擬(後邊三句是擬物)。②中總看是兩個對偶,每一個對偶里都套用了一個頂真;同時第一個頂真套用了層遞(“大洞小洞貓兒洞”)和借喻(“虎”、“龍”喻英勇的解放軍戰士);第二個頂真套雙關(怒火滿腔——諧音雙關),雙關又套移就(“怒火”用於“槍”)。
總而言之,分析辭格的綜合運用,應當按照順序觀察,如此可以觀察到辭格的連用;多角度地觀察,如此可以觀察到辭格的兼用;由整體到局部地觀察,如此可以觀察到辭格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