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指南
1、軟考採取什麼考試形式?考試時間如何規定?
除
信息處理技術員和多媒體套用製作技術員採取筆試與上機操作考試相結合的形式外,其他各種考試都採用筆試形式。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證書的考試辦法。
高級資格考試設綜合知識、案例分析和論文3個科目;中級、初級資格考試設基礎知識和套用技術2個科目。筆試安排在一天之內。上機考試將分期分批進行。
知識科目採用
單項選擇題,考試150分鐘,考生需要用2B鉛筆塗填
答題卡;套用技術科目採用問答題,考試時間150分鐘;上機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案例分析科目採用問答題,考試時間為90分鐘;論文科目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各個科目的滿分均為75分。
2、軟考每年考幾次?各次考試是什麼日期?
軟考原則上每年組織兩次,在每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舉行。上半年考試與下半年考試的種類不盡相同,所以,大多數類別的考試每年舉行一次。
3、參加軟考是否需要學歷與資歷條件?是否必須通過初級資格考試,才能報考中、高級資格考試?
由於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計算機軟體是年輕人的事業,為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軟考不設學歷與資歷條件,也不論年齡和專業,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級別合適的資格,但一次考試只能報考一種資格。
4、有沒有統一的考試大綱和輔導教材,如何購買?
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編寫各級別資格考試的輔導教材和參考用書,每次考試結束後,還編寫試題分類精解,錄製了培訓視頻教程、串講視頻教程、真題解析視頻。這些考試用書和視頻等都已在希賽教育軟考學院上公布,考生可在“視頻教學平台”或“希賽教育圖書”中查詢。
5、軟考的試題是否很難?合格率如何?
軟考屬於專業水平的國家品牌考試,試題注重崗位知識和技能(不是背書),綜合性和靈活性強,創意多,但只要考生掌握了相應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就會認為考試並不難。對於死記硬背書本的人來說,可能就比較難。由於考試向社會開放,不設學歷資歷條件,知識和能力各個科目都及格才能合 格,因此合格率並不高。各級別總平均合格率大約是25%,初級資格的合格率約40%,中級資格的合格率20-30%,高級資格的合格率約20%.社會開放 考試的報考者中水平差異很大,不象學校考試那樣大家水平比較接近,所以,確實掌握了基本知識又有工作經驗的人,沒有必要擔心合格率問題。
軟考並不是競賽,只要成績超過合格標準就能合格,沒有預先規定合格人數界限。
報名流程
根據《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第八條相關規定:
各地的報名辦法由考生報考所在地的決定。考生相關報考費用標準由當地物價部門核准。
考生報名方式主要分為:網上報名與考生本人到指定地點報名兩種。
註:報名時依據的身份證明包括:
居民身份證、軍人的證件、護照、戶口本等。
科目內容
考試科目1:
信息系統基礎知識
1.計算機科學基礎
1.1 數制及其轉換
●數的表示:
原碼、
補碼、
反碼,整數和實數的機內表示方法,精度與溢出
●非數值表示:字元和漢字的機內表示,聲音和圖像的機內表示
●校驗方法和校驗編碼
2.計算機系統知識
2.1 計算機硬體知識
2.1.1 計算機系統組成和主要設備的基本工作原理
●I/0接口的功能、類型和特性
●常用I/0設備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高速快取、主存類型
●RAID類型和特性
●存儲介質特性及容量計算
2.2 計算機軟體知識
2.2.1 作業系統知識
●作業系統的類型、特徵和功能
●中斷控制、進程、執行緒的基本概念
●
處理機管理(狀態轉換、同步與互斥、分時、搶占、
死鎖)
●檔案管理(
檔案目錄、檔案的結構和組織、
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復處理、共享和安全)
●作業管理
●漢字處理,人機界面
●作業系統的配置
●程式設計語言的基本成分:數據、運算、控制和傳輸,過程調用的實現機制
●各類程式設計語言的主要特點和適用情況
2.3 系統配置和方法
2.3.1 系統配置技術
2.3.2 系統性能
●性能指標和性能設計,性能計算、性能測試和性能評估
●可靠性指標與設計,可靠性計算與評估
●
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輔助設計、科學計算、人工智慧、遠程通信服務等基礎知識
●多媒體套用基礎知識
3.計算機網路知識
3.1 協定和傳輸
3.2 區域網路和廣域網
●LAN
拓撲、存取控制、LAN的組網、LAN間連線、LAN-WAN連線
●網際網路基礎知識及其套用
●網路
性能分析(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和性能評估
●網路有關的法律、法規要點
●遠程傳輸服務
3.3 常用網路設備和各類通信設備
3.4 網路管理與網路軟體基礎知識
●網路管理(運行管理、
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4.資料庫基礎知識
4.2 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
4.3 關係資料庫標準語言(SQL)
●SQL的功能與特點
●用SQL進行數據操作(數據檢索、數據插入刪除/更新、觸發控制)
●安全控制和授權
●應用程式中的API、嵌入SQL
4.4 資料庫的管理與控制
5.信息系統開發和運行管理知識
5.1 信息化、信息系統與信息系統開發基本知識
●智慧財產權、信息系統、網際網路相關的法律、法規
●信息系統開發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
●信息系統開發項目管理基本知識
●系統分析的目的和任務
●系統規格說明書
●系統實施的主要任務
●測試設計和管理
5.4 系統運行管理知識
●系統運行管理各類人員的職責
●系統的成本管理、用戶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
●系統運行操作(系統控制操作、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步驟、監視、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分散式系統管理
●系統運行
管理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視工具、診斷工具)
●系統運行管理的標準化
5.5 系統維護知識
●系統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適應性維護、糾錯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
●系統維護方法(日常檢查、定期檢查、預防維護、事後維護、
遠程維護)
●按契約維護
●系統維護工作的特點
●系統維護的組織管理
●系統的
技術評價(目標評價、功能評價、性能評價、運行方式評價)
●系統成本的構成
●系統經濟效益的評價(性能效益、節省成本效益)及其評價方法
6.信息安全知識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計算機病毒防治,
計算機犯罪的防範,網路入侵手段及其防範
●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安生管理措施
●私有信息保護
●可用性保障(備份與恢復、改用空閒的線路和通信控制設備)
7.標準化知識
●標準化的概念(標準化的意義、標準化的發展、標準化機構)
●標準的層次(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
●代碼標準、檔案格式標準、安全標準、軟體開發規範和文檔標準基礎知識
8.專業英語
●正確閱讀並理解相關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
信息系統管理(套用技術)
1.系統管理計畫
1.1 確認系統管理要求
●管理級的系統管理要求(長期信息化戰略、系統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項、用於管理的重要計算機資源)
●用戶作業級的系統管理要求(管理範圍、管理策略、
管理對象、管理方法、管理計畫、管理預算)
1.2 明確向用戶提供的系統與服務、服務等級與責任範圍
1.3 確定成本計算與服務計量辦法
1.4 制訂系統運行規章制度
1.5 制訂長期與短期的系統管理計畫
●面向用戶的系統管理計畫(服務時間、可用性、提供的
信息量、回響速度、培訓、
服務台、分散式現場支持)
●建立系統管理組織與系統運行管理體制
●面向運行的系統管理計畫(運行管理、
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用戶管理、資源管理、
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維護管理、安全管理)
2.系統管理
2.1 系統運行
●各類套用系統的運行管理
●運行計畫的制訂與調整
●運行操作過程的標準化
●消耗品管理、數據輸入輸出管理、存檔與交付管理
●系統運行管理報告
2.2 用戶管理
●用戶註冊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戶管理報告
2.3 操作管理
●系統操作指南(系統運行體制、操作員工作範圍、操作規章制度、系統運行操作手冊)
●作業運行的分析改進
●操作員組的管理(劃分工作職責、作業交付規則提高操作質量)
2.4 計費管理
●計費數據的收集、收集計費數據的工具
●計費單位與計算方法
●事後付費與事前付費的差別以及各種措施
2.5 成本管理
●系統運行費預算和決算
●系統運行成本的管理(預算與決算的差別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戶方成本
●職責系統
●職工教育與培訓
2.7 分散式站點的管理
●分散式系統的運行管理
2.8 採用運行管理系統
●系統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與措施
●分散式系統中運行管理系統的使用
2.9 系統管理標準
2.9.1 建立系統管理標準
●劃定系統管理標準的範圍,確定系統運行標準項目
●運行操作過程標準、工作負載標準
●對監視運行狀態的管理
●系統更新管理
2.9.3 標準的修訂
3.資源管理
3.1 硬體管理
●識別待管理的硬體
●硬體資源管理、硬體配置管理、硬體資源維護
●識別待管理的程式與文檔
●軟體開發階段的管理、軟體運行階段的管理、軟體更新管理
●軟體資源的合法使用與保護
3.4 網路資源管理
●待管理項目的識別(
通信線路、通信服務、網路設備、網路軟體)
●網路資源管理(登記管理的準備、資產管理、命名規則和標準)
●
配置管理(網路設備配置圖與連線圖、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網路資源維護
3.5 相關設施和設備的管理
●電源設備管理、空凋設備管理、樓宇管理、應急設備管理、分散式現場的設備管理
4.1 故障監視
●設定待監視項目、監視的內容和方法
4.2 故障的調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離故障、確定故障位置、調查故障原因
4.3 恢復處理
●恢復作業的準備、恢復處理的形式
●主機故障的恢復、資料庫故障的恢復、
網路故障的恢復、相關
設備故障的恢復、作業非正常情況的恢復
●故障處理及恢復涉及的有關人員
4.4 故障記錄與防再現措施
●故障的記錄與報告、故障原因分析
●評估與改進故障處理過程、審查類似設備與軟體、處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標準化
●分散式系統的故障問題、故障監視、故障分析、故障恢復
●分散式系統中防止故障再現
5.安全管理
5.1 安全管理措施
5.1.1 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訂
●安全管理的項目(威脅的識別、待保護項目)
5.1.2 物理安全措施的執行設備與相關設施的安生管理、防災管理)
5.1.3 技術安全措施的執行(
系統安全措施、數據安全性措施)
5.1.4 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
●運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終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數據/程式、黑客、竊聽、非法數據泄露)
5.1.5 信息系統安全有關的標準與法律法規
5.2 安全管理的實施
●運行管理手冊、用戶手冊、安全性檢查潔單
●分析研究登錄數據、安全性審計支持
6.性能管理
6.1 信息系統的性能評價
6.1.1 性能評價標準與方法
●性能評價項目與目的
●評價標準
●性能評價的時機,獲取性能評價數據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進性能的建議
6.2 系統性能管理
6.2.1 系統性能評估
●系統性能評估項目(電源、CPU處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碟容量、磁碟存取速度、通信線路速度)
●當前系統負載、預計系統負載
6.2.2 系統性能改進
●性能擴充的模擬(模擬工具、極限性能計算、增加選件)
●改進系統的建議
6.3 分散式的性能管理
●分散式系統性能管理的因素(
伺服器與客戶端的平衡考慮)
7.系統維護
7.1 制訂系統維護計畫
●系統維護的需求(設定系統維護項目以及相應的維護級別)
●系統維護計畫(維護預算、維護需求、維護管理體制、維護承諾、維護人員職責、維護時間間隔、設備更換)
●系統維護的實施形式(每日檢查、定期維護、
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
7.2 系統維護的實施
7.2.1 維護工作流程
●各類軟體(公司開發的軟體,契約開發的軟體,市場購買的軟體)的維護
●軟體維護的契約,系統集成與維護的契約
7.2.3 硬體維護(硬體維護的契約,硬體備件及其保存)
8.1 制訂系統轉換規劃
8.2 設計新系統運行體制
8.3 系統轉換的試驗
●分析系統轉換的影響、選擇可用的系統、選擇驗證項目、設定評價標準、轉換系統的準備
●轉換實驗
●轉換實驗結果的評價及轉換工作量評估
8.4 系統運行的試驗
●臨時(並行)運行的試驗與評價、正常運行的試驗與評價
8.5 執行系統轉換
8.5.1 制訂系統轉換實施計畫
●確定轉換項目(軟體、資料庫、檔案、網路、伺服器、磁碟設備)
●起草作業運行的臨時規則
●確定轉換方法(立即轉換、逐步轉換、平台切換)
●確定轉換工作步驟和轉換工具
8.5.2 系統轉換的實施
8.5.3 系統轉換的評估
9.開發環境管理
●開發環境的配置、開發環境的管理、
分散式系統中開發環境的管理
10.1 評價項目
●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時機(系統規劃時、系統設計時、
系統轉換時、系統運行時)
●設定評價項目(硬體、軟體、網路、資料庫、運行)
10.2 各個評價項目的評價標準
●系統運行質量(功能評價,穩定性評價、可用性評價、
可維護性評價)
●系統運行的經濟效益(
運行成本、系統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10.3 系統改進建議
●修改或重建系統的建議,改進系統開發方案的建議
11.對系統用戶的支持
●對用戶提供的支持(支持的範圍、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服務結果的記錄、對用戶的培訓、
服務台)
●處理用戶的新需求(標識用戶的新需求、對系統改進需求進行管理)
考試方式
(1)信息系統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選擇題;
(2)
信息系統管理(套用技術),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問答題。
試題舉例
題型一:信息系統基礎知識選擇題
●系統運行日誌的記錄中,不包括_____。
A.信息服務的數量和質量
B.系統維護情況
C.系統所採用的技術
D.系統故障情況
題型二:信息系統管理(套用技術)問答題
錄入大量的數據時經常會發生錯誤,而數據的錯誤對企業的效益和形象有嚴重的影響,為此,應採取必要的
數據校驗措施。請根據您的經驗,列舉三種常用的校驗措施,並分別說明這些措施適用的情況。
考試真題
參見2007年上考試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