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侵權是指對信息產權的侵犯。傳統的信息產權主要是指智慧財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中的信息侵權除了侵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外,還會出現計算機軟體侵權,資料庫產品侵權、域名侵權、網上信息侵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侵權
- 外文名:Information Tort
- 釋義:指對信息產權的侵犯
- 領域:經濟
信息侵權是指對信息產權的侵犯。傳統的信息產權主要是指智慧財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中的信息侵權除了侵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外,還會出現計算機軟體侵權,資料庫產品侵權、域名侵權、網上信息侵權等。
信息侵權是指對信息產權的侵犯。傳統的信息產權主要是指智慧財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中的信息侵權除了侵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外,還會...
侵權行為是一種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因此侵權行為也可以稱為一種侵害行為,這可以從詞源學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證。中文的“侵權行為”一詞“最早於清末編定《大清民...
《個人信息網路侵權問題研究》在因循和尊重民商法博大精深的傳統基礎上、在肯定和借鑑個人信息法學界奠基的既有成果前提下,以比較研究的方法,充分利用掌握的國內外...
網路侵權是指在網路環境下所發生的侵權行為。所謂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線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網路操作...
為正確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智慧財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係,即受害人有權要求...
網站侵權是網路侵權的一種類型,也是現代社會知識侵權的一種形式,網站侵權的本質與知識侵權是相同的,即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
一般侵權行為是“特殊侵權行為”的對稱。又稱“直接侵權行為”。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侵犯他人財產權或人身權、致人損害的違法行為。構成一般侵權行為須符合四方面的...
信息網路傳播權,攝製權,改編權,翻譯權,彙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舉報不良信息 未通過詞條申訴 投訴侵權信息 封禁查詢與解封 ©2018 Baidu 使用...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出台於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將“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整合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擴大...
著作權侵權主要是侵犯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利,比如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擅自以發行、複製、出租、展覽、廣播、表演等形式利用著作權人的作品或傳播作品,或者使用作品而不支付著作權費等...
軟體侵權是指侵犯了了他人軟體的合法權益。...... (9)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侵權人除了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外,還要...
侵權人是指實施侵害他人權益行為的人。受害人可以根據侵權的具體情況要求侵權人同時採取多種形式來承擔法律責任。侵權人分類:1、直接侵權人;2、間接侵權人;3、共同...
侵權糾紛是指因侵害他人的合法民事權益所發生的糾紛,如侵害物權、人身權、智慧財產權、繼承權乃至於債權等。...
全國首例侵犯公民信息犯罪案日前在廣東宣判,被告人周建平因向騙子非法出售個人信息資料被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成為國內被...
2017年3月20日,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主持召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現已變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
行政侵權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侵害他人財產或人身權利的職務行為,將給予賠償。...
《關於依法公開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智慧財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的意見》,時間為2014年2月4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是指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
商標侵權(Trademark Infringement)即商標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於...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網際網路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是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5〕77號印發的檔案。《意見》分總體要求、突出監管重點、落實企業責任、加強執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經2014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21次會議通過,2014年8月21日最高...
上述權利受到侵犯,作者或其他著作權所有者有權要求停止侵權行為和賠償損失。[1] 中文名 著作權 外文名 copyright 別名 著作權 類型 智慧財產權 著作權符號 © ...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最高...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複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
著作權人發現侵權信息向網路服務提供者提出警告或者索要侵權行為人網路註冊資料時,不能出示身份證明、著作權權屬證明及侵權情況證明的,視為未提出警告或者未提出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