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死者內臟的容器

保存死者內臟的容器

保存死者內臟的容器,屬於古埃及文明

彩繪石灰石;高31厘米(罐體21厘米,蓋子10厘米)最大直徑44厘米(帶鷹頭圖案蓋的石罐);高33厘米(罐體22厘米,蓋子11厘米)最大直徑13.5厘米(帶狒狒頭圖案蓋的石罐);高10厘米,直徑13厘米(人像蓋石罐);高15厘米,直徑16厘米(犬形圖案蓋石罐)

外形,背景,製作過程,

外形

希臘羅馬時期(公元前50年—公元50年)
王后山谷(泰伯)
斯奇亞帕萊里考古隊(1906),編號 5527(帶鷹頭圖案蓋的石罐),編號 5575(帶狒狒頭圖案蓋的石罐),編號 5567(帶人像圖案蓋的石罐),編號 5574(犬形圖案蓋石罐)

背景

古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國家,因此像灌溉、播種和收穫這樣的農業活動不僅對國民的現實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在他們對死後的期待之中。在他們的宗教信仰中,一個正直而虔誠的人到了靈界也應該生活在奧西里斯神統治之下的一片沃土上,亡靈仍然需要像在人間那樣辛勤勞作才會豐衣足食。從第十一王朝起的二千多年裡,安放在墓室里的大量陪葬塑像都反映出人們的這種思想,它們構成了殉葬品的主要部份,在古埃及語中它們被稱為烏薩布提(ushabty),意為“聽候吩咐”,是死者的僕人,在靈界裡聽從神靈的召喚從事各種農業活動。即使在靈界,亡者也要按照奧西里斯的規定準備足夠的食物,因此這些僕人們手裡拿的農具和肩扛的種子袋分別代表著鋤地、播種、灌溉等農業活動。 除了種植穀物之外,亞麻的栽種也同樣重要,死者在靈界也需要由亞麻獲得珍貴的纖維用以織布。這些殉葬的小雕像一般都代表著被製成木乃伊的死者,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全身被布裹著,雕像的材質多種多樣:石頭、土陶、彩陶、木材,而帝王陵墓中的這類雕像則是木製塑金。殉葬塑像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最多不超過365個,即保證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一個雕像代表。這些雕像有的放在地上,有的放在色彩鮮艷的小木棺內,還有的則身裹亞麻放入專用的人形小棺材內。在這些小雕像身上刻有死者的名字和官銜,從十八王朝起,還增加了亡者之書中涉及農活的章節。

製作過程

製作木乃伊無疑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以及殯葬習俗中最迷人的部份,在世人的心目中木乃伊實際上已經成了埃及的同義詞。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能夠保證遺體長久不腐,正如“亡者書”第154章中提到的那樣:“我的身體恆久不變/在人間將永遠不會被毀壞”。正是這些上千具歷經幾千年不朽的木乃伊 ,現代人可以藉助最新的科技手段研究尼羅河谷地區古代居民的體貌特徵。製作一具木乃伊至少需要七十天的時間:首先要將死者的腦髓以及除心臟之外的全部內臟取出,隨後要對遺體進行脫水處理,最後再在遺體的內腔中放入專用的香料袋。取出的死者內臟(肺、肝、胃、腸)經過清洗、敷塗香料之後被放到專用的容器內,隨木乃伊一起安置到墓室中。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種製作木乃伊的古老工藝逐漸失傳,到了第二十一和二十二王朝,人們製作木乃伊時不再將遺體的內臟取出,原來的內臟容器被實心的假容器取而代之。最初這些容器的蓋子上會塑出死者的面孔,從第十九王朝開始,保佑死者身體部位的四位神靈造形分別出現在不同的容器上,這四位神靈都是荷魯斯神的兒子:人首神阿姆賽特(Amset)保護肝,狒狒頭神哈比(Hapy)保護肺,狼首神多姆特弗(Duamutef)保護胃,鷹首神克伯賽奴夫( Kebehsenuf)保護腸。在這些內臟容器上有時還放刻有死者的姓名、頭銜以及祈求奧西里斯神保護容器內的死者內臟。在古埃及,這種容器被稱為卡諾波(Canopo)罐 ,這個名稱源自於為這些容器舉行祭祀儀式的地名卡諾波,在儀式上人們會抬著帶有奧西里斯神形像的罐子遊行。
本詞條著作權由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許可不得轉 載、連結、轉帖或以其它方式複製傳播,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