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出自《農學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侵染源
- 外文名:source of infection
- 所屬學科:農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侵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出自《農學名詞》第一版。
侵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出自《農學名詞》第一版。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農學名詞》第一版。1...
《油茶炭疽病菌潛在侵染源及分子進化機制研究》是李河為項目負責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科研成果 項目摘要 油茶炭疽病是我國油茶產區的一種重大病害,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我們前期的研究發現:①油茶炭疽病由多種炭疽屬...
侵染循環 中國南方花生產區,鏽病可於春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以夏孢子輾轉侵染。也可在秋花生落粒長出的自生苗上以及病殘體、花生果上越冬,為來年的初侵染源。中國北方花生區病菌越冬尚不清楚,北方花生產區的初侵染菌源可能來自南方。...
由薊馬傳播的病原病毒的侵染循環形式有兩種:一是由侵染源苦苣菜、黃莖鳥菜等田埂上的二年生雜草→←番茄的“附著型”;二是大雨花、射干等營養繁殖性作物→番茄的“導入型”。防治方法 大麗花感染該病較多,因此,在大麗花田附近栽培...
主要的初侵染源是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產生在病組織上的假囊殼內,在冬季和早春期間成熟。子囊孢子在整個生長季都能釋放,並通過氣流傳播,引起散發性侵染。在10-30℃實驗室條件下,侵染後13天可產生未成熟的假囊殼(26℃下3天內出現...
初始菌源 土場和種子帶菌是水稻粒黑粉病最主要的侵染源,連作土壤中病原菌的大積累,導致3年以上的稻田發病較為嚴重,發病率隨連作年限的增長而增加;而種子作為侵染源,發病率與種子帶菌率相關。稻種類型 水稻粒黑粉病主要發生在雜交...
侵染途徑 以柑橘黑斑病為例,1948年Kiely首次描述了相橘黑斑病的侵染循環。相橘黑斑病以子囊孢子為主要侵染源。在腐敗的落葉上發現假囊殼,枝葉和果實上都未發現。外界合適的溫濕度以及落葉載體的乾濕交替狀態都能催熟假囊殼。黑斑病的有性...
侵染循環 初侵染源 在中國東北及南方大豆栽培區,種子帶毒在田間形成病苗是該病初侵染源;長江流域該毒原可在蠶豆、豌豆、紫雲英等冬季作物上越冬,也是初侵染源。傳播方式 病毒的傳播一般分為獲毒、帶毒和傳毒3個步驟。不同的病毒...
菌絲在寄主的細胞間和細胞內生長發育, 產生一種類似生長素的物質, 刺激寄主局部細胞膨大增生而形成病瘤, 並在菌癭中產生大量的萎孢子, 菌絲成熟後斷裂為冬孢子, 又散出隨風傳播, 早期形成的腫瘤可以成為後期的侵染源而再次侵染。玉米...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局部地區的稻樁、病谷上越冬,是翌年發病的初次侵染源,其中病稻草是主要的。播種帶菌種子易引起苗瘟和苗葉瘟。病草除散布越冬分生孢子外,至育秧期間,天氣轉暖,如遇雨淋,病部能不斷...
侵染循環 初侵染源 水稻白葉枯病的初次侵染來源,主要是帶病稻種和病稻草。病種來源:一是來自系統侵染,病菌通過稻株維管束輸導至種子內;二是來源於水稻抽穗開花時,病菌借風雨露滴飛濺,沾染稻穗,入侵穀粒,寄藏在穎殼組織內或胚和...
該病毒有不同株系,我國主要有普通株系、番茄株系、黃斑株系和珠斑等4個株系,因致病力差異及與其他病毒的複合侵染而造成症狀的多樣性。傳播途徑 TMV能在多種植物上越冬。初侵染源為帶病殘體和其它寄主植物,另外未充分腐熟的帶毒...
傷口有利於病菌侵入,因此,秧苗栽插過深、拔秧後過夜等有利於病菌侵染。疾病防治 此病以種子帶菌為主要初侵染源,建立無病留種田和進行種子處理是關鍵的防病措施。(1)選用無病種子,不在病田及附近田塊留種。(2)種子處理 ①抗菌劑...
在地中海地區,侵染時期取決於當地氣候和季節條件。在西西里島,侵染通常發生在9月和第2年的4月間。 潛伏期的長短根據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修剪下來的病枝和病乾在數周內仍是侵染源。病菌可在土壤內的病枝上存活4個多月。傳染途徑...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種子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老葉或花瓣,田間再侵染多通過菌絲進行,菌絲的侵染和蔓延有兩個途徑:一是脫落的帶病組織與葉片、莖稈接觸菌絲蔓延其上;二是病葉與健葉、莖稈直接接觸,...
侵染循環 青枯假單胞桿菌主要在病田土壤、病殘體及以病殘體製作的肥料與帶病雜草寄主等處越冬。因此,這些場所就是來年花生青枯病的重要初侵染源。在花生播種出苗到生長期間,病菌通過流水、人畜、農具及地下昆蟲傳播。細菌接觸植株的根部...
侵染循環 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種子內、寄主的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越夏,成為初次發病的侵染源。病菌的菌絲體潛伏在種皮、胚乳和胚中,種子表面也傳帶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原菌可以在種子中存活多年。小麥收穫後,遺留在土壤中的...
有6種菟絲子(Cuscuta spp.)能傳毒,病毒亦能侵染菟絲子。流行規律 菸草脆裂病毒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間多種雜草如薺菜和菟絲子,在這些中間寄主植物較多的地方,病害往往發生較多。在自然條件下,病毒主要通過線蟲傳播,即通過毛刺線蟲...
消滅越冬菌源和減少發病初期菌量:輪作倒茬可減少田間菌量,另外玉米收穫後應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並及時深翻,這是減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在病害發生初期,底部4個葉發病以前,打掉下部病葉,可使發病程度減輕一半。適期早播,使整個...
越冬菌核是病害的初侵染源。越冬的菌核數量多,引起初侵染的子囊孢子數量大,發病重。菌核在土壤中的存活量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銳減,在高濕、長期泡水的田中死亡更快。一般連作油菜較水早輪作油菜的發病率高一倍以上。輪作油菜的發病率還...
菌核成熟後落入土中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源。發病條件 麥類作物花期長、外穎開張大,發病較重。花期多雨、潮濕條件對發病有利。春季土壤濕潤,對菌核萌發有利。麥類作物易發生麥角病順序為:黑麥>小黑麥>大麥>硬粒小麥>普通小麥...
主要以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地上越冬,也可以菌絲潛伏在種子裡,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皮表面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後的病菌,在適宜條件下產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風傳播蔓延,病菌多從傷口侵入,發病後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
侵染途徑 此病菌在病葉、病莖等殘體上越冬。帶病的也可能成為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風雨傳播,在百日草整個生長過程中都可侵染。特別是在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防治方法 ①選擇排良好的地段種植。栽植密度要適當。避免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