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炭疽病菌潛在侵染源及分子進化機制研究》是李河為項目負責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茶炭疽病菌潛在侵染源及分子進化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河
- 依託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科研成果,項目摘要,
科研成果
序號 | 標題 | 類型 | 作者 |
---|---|---|---|
1 | When Do We Call Genetically Distinct Strains Different Species? - A Cautionary Case Study of the 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 | 期刊論文 | Jianping Xu; He Li; Guo-Ying Zhou; Jun-Ang Liu |
2 | First Report of Leaf Anthracnose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karstii on Tea-Oil Trees (Camellia oleifera) in China | 期刊論文 | Jiang, S Q; Li, H |
3 | 海南4個地區暹羅炭疽菌群體遺傳結構分析 | 期刊論文 | 蔣仕強; 李楊; 周國英; 劉君昂; 萬智; 蔣越西; 李河 |
4 | 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果生刺盤孢菌群體遺傳結構分析 | 期刊論文 | 李河; 李楊; 徐建平; 周國英 |
5 | 一種拮抗油茶多種新炭疽病原菌的菌株及其套用方法 | 專利 | 李河; 周國英; 朱丹雪; 楊海瑩; 劉永貴 |
6 | 油茶林健康經營關鍵技術及套用 | 科研獎勵 | 劉君昂; 周國英; 李河; 何苑皞; 徐睿; 李紅軍; 董文統; 宋光桃; 蔣瓊 |
7 |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CsBzip10 controls vegetative growth, asexual development, appressorium formation and pathogenicity in the Rosa chinensis anthracnose fungus Colletotrichum siamense | 期刊論文 | R. F. Liu; He Li |
8 | 海南省3種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 | 期刊論文 | 李楊; 李河; 周國英; 蔣越西; 劉君昂 |
9 | 海南省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侵染油茶研究 | 期刊論文 | 李河; 李楊; 蔣仕強; 萬智; 李航宇; 徐建平; 周國英 |
10 | 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鑑定 | 期刊論文 | 李河; 李楊; 蔣仕強; 劉君昂; 周國英 |
11 | 海南台農芒采後果實炭疽病病原鑑定 | 期刊論文 | 陳亭妤; 李聰; 周國英; 李河 |
12 | First Report of Colletotrichum henanense Causing Anthracnose on Tea-Oil Trees in China | 期刊論文 | Li, H; Zhou, G Y; Qi, X Y; Jiang, S Q |
13 | 油茶暹羅刺盤孢菌群體遺傳結構分析 | 期刊論文 | 李楊; 李河; 周國英; 蔣越西; 蔣仕強; 劉君昂 |
14 | 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鑑定及抗藥性 | 期刊論文 | 李河; 李司政; 王悅辰; 劉君昂; 徐建平; 周國英 |
15 | First Report of Colletotrichum siamense Causing Anthracnose on Rosa chinensis in China | 期刊論文 | Feng, F S; Zhou, G Y; Li, H |
16 |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fSnf1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of anthracnose fungus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on tea-oil tree | 期刊論文 | Shengpei Zhang; Yuan Guo; Sizheng Li; Guoying Zhou; Junang Liu; Jianping Xu; He Li |
17 | bZIP 轉錄因子 CfHac1 參與調控果生刺盤孢菌的生長發育和 致病力 | 期刊論文 | 姚權; 郭源; 魏豐園; 李司政; 張盛培; 李河 |
項目摘要
油茶炭疽病是我國油茶產區的一種重大病害,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我們前期的研究發現:①油茶炭疽病由多種炭疽屬真菌引起,並且這些炭疽屬真菌種記憶體在重組、種間存在雜交現象;②海南五指山的油茶(油茶苗購於江西長埠)炭疽病菌具有獨特的基因型,但與江西長埠或中國內陸其它油茶炭疽病菌共享部分等位基因。我們據此提出一種假說:當地植物(包括當地油茶)炭疽病菌轉移到油茶樹上,或當地植物炭疽病菌與油茶炭疽病菌之間存在重組或雜交。目前,除了已知油茶組織中潛伏的炭疽病菌能再次引起病害發生外,其它寄主植物的炭疽病菌是否也可以侵染油茶,以及這些病菌之間的遺傳關係尚不清楚。為了證明提出的假說,本項目採用多基因序列分析和微衛星標記方法,研究我國油茶及其它寄主植物炭疽病菌群體內和群體間以及種內和種間的基因交流和遺傳變異規律,探明油茶炭疽病菌潛在侵染源植物種類,揭示此類病菌的分子進化機制,為可持續控制油茶炭疽病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