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晉國鑄銅遺址

晉國鑄銅遺址。位於山西省侯馬市牛村古城南東周遺址內。遺址年代定為春秋中期偏晚到戰國早期,約相當於公元前600-前380年。自1952年遺址被發現到1992年發掘,發掘總面積7 000餘平方米。其中2號和22號兩處遺址出土陶范最為豐富,前者出土陶范模14 117塊,以禮器、樂器范為主,其次有車馬具范、生活用具范及少量的工具范。其中模的數量約占1/3,多數范未經澆注,其中一部分可以配套,少量范已合好待鑄。後者出土陶范24 640塊,以工具范為主,有少量的兵器范、車馬具范、空首布范等。位於22號遺址西北約100米的灰坑( PXH)出土有大量的車馬器及帶鉤范等。54號遺址出土有10萬件以上的空首布芯。7號和15號兩處遺址曾出土空首布。20號遺址(石圭作坊遺址)出土有少量貝范。21號遺址為祭祀性遺址,出土少量環首)J范。1992年在南距22號地點約200米處,出土有禮器、車馬器、兵器、工具等陶范。2002年又發掘460餘平方米,出土大量與青銅冶鑄有關的遺物,主要有陶范塊和大量爐壁以及鼓風管、坩堝殘片。熔爐為內加熱式二節或三節爐,爐體由下部的爐盆和上部的爐圈(一層或兩層)組成,並設鼓風管鼓風。早期鼓風管為直簡直嘴,晚期則變為牛角形風管。鑄銅遺址出土陶范的紋飾種類計有25種,其中蟠螭紋最為常見,形式多樣,為主體紋飾。紋祥和風格的變化與陶范年代的早晚有關。陶范紋樣採用圓雕、浮雕、線刻等手法製成,其中以浮雕式數量最多。該遺址的發掘,說明當時鑄銅作坊規模巨大、陶范品種類型很多、製作工藝較規範,不同區域有一定分工。據此認為,該遺址是晉都新田一處官營鑄銅作坊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