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周時期晉國鑄造青銅器作坊的遺址。位於山西侯馬晉城遺址牛村古城南。面積20萬平方米 。1955年起發掘。遺址內發現居住址、窖穴、水井、道路、陶窯、熔銅爐及鑄銅工具、銅錠、鉛錠、陶范等。共出土3萬餘塊陶范,其中有1000餘塊可辨認所鑄的器形,萬餘塊雕刻有夔龍、夔鳳、雲雷、饕餮、人物等紋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馬鑄銅遺址
- 位於:山西侯馬晉城遺址牛村古城南
- 面積:20萬平方米
- 發掘時間:1955年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向陽街與平陽路交叉口西150米
中國東周時期晉國鑄造青銅器作坊的遺址。位於山西侯馬晉城遺址牛村古城南。面積20萬平方米 。1955年起發掘。遺址內發現居住址、窖穴、水井、道路、陶窯、熔銅爐及鑄銅工具、銅錠、鉛錠、陶范等。共出土3萬餘塊陶范,其中有1000餘塊可辨認所鑄的器形,萬餘塊雕刻有夔龍、夔鳳、雲雷、饕餮、人物等紋飾。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向陽街與平陽路交叉口西150米
中國東周時期晉國鑄造青銅器作坊的遺址。位於山西侯馬晉城遺址牛村古城南。面積20萬平方米 。1955年起發掘。遺址內發現居住址、窖穴、水井、道路、陶窯、熔銅爐及...
晉國鑄銅遺址。位於山西省侯馬市牛村古城南東周遺址內。遺址年代定為春秋中期偏晚到戰國早期,約相當於公元前600-前380年。自1952年遺址被發現到1992年發掘,發掘總...
經過五十年的考古發掘,侯馬晉國遺址已出土各類文物十幾萬件。出版的專著有:《侯馬盟書》、《侯馬鑄銅遺址》、《上馬墓地》、《晉都新田》、《侯馬陶范藝術》、...
侯馬東周鑄銅陶范編輯 鎖定 侯馬古稱“新田”,是春秋五霜之一晉國的晚期都城所在地(公元前585一的369年)。新田遺址發現於1956年,經三十多年考古調查和發掘,...
東樓二層為兩個專題,新田古都部分,介紹古城分布、分類、發掘現場照片及出土的建築構件;晉國手工業部分,重點介紹侯馬鑄銅遺址出土陶范及鑄銅工藝流程、陶范分類及鑄...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開展,東周的銅礦冶遺址已發現多處,青銅器鑄造遺址在列國都城附近更普遍存在。湖北大冶銅綠山銅礦冶遺址和山西侯馬鑄銅遺址是東周考古的重大發現...
重點介紹侯馬鑄銅遺址出土的陶范及鑄銅工藝流程、陶范分類及鑄銅業對晉國經濟的重要作用,同時介紹制陶、制骨、制圭等手工業:西樓一層為第三專題,介紹晉國軍事、...
1.侯馬鑄銅遺址鐘甬范2.侯馬鑄銅遺址鐘鈕模範3.侯馬鑄銅遺址鐘舞部模範4.侯馬鑄銅遺址鐘體模範5.侯馬鑄銅遺址鐘鉦部模範6.侯馬鑄銅遺址鐘鼓部模範...
山西侯馬鑄銅遺址出土。一山西侯馬鑄銅遺址扇完整范,范長15.3,寬7.8厘米,背面較平整。分型面上有5個榫,兩則有合范號。范腔未經澆鑄,螭形,長12.8,肩高6...
出版著作:《喪葬陵墓誌》(合著),《中國建築技術史》(奴隸社會一章),《侯馬鑄銅遺址》、《中國文物地圖集》,《晉都新田》(主編),發表論文多篇。...
山西侯馬鑄銅遺址出土 長 17.5厘米 寬 13.2厘米 鐘舞部模、兩螭相互纏繞。一螭鋒外露,眼及轉角外凸起,身填細密雲紋。詞條...
主持或參與編寫《侯馬鑄銅遺址》(文物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北塢古城與高梁故城》、《中華文化通志·喪葬陵墓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中國...
先後編寫倆城鎮,燕下都,侯馬鑄銅遺址等考古報告,以及東周鐵器、奴隸社會建築技術及歷代帝王陵寢等文章。 中文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
山西侯馬鑄銅遺址出土。一套完整范,發現時已合好待鑄。複合范,由六扇范組成,足底一扇兼作澆口。鑄件為一人跪坐,面朝右側,兩手向斜上方作捧物狀。披髮,上身似...
東周時期還出現了失蠟法鑄造工藝,並將焊接、鎏金、嵌紅銅等技術用於製作青銅器。這時的青銅鑄造業已達到很高的水平(見銅綠山古礦冶遺址,侯馬鑄銅遺址)。...
15年過去了,《上馬墓地》《侯馬鑄銅遺址》《晉都新田》《侯馬喬村墓地1959—1996》陸續面世,使再度研究成為可能。晉都新田問題一 早在1995年編寫《晉都新田》時...
套用X射線成像對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鑄造工藝的研究辨識東胡遺存侯馬鑄銅遺址研究三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的復原與卦序研究...
從各地出土銅器及山西 侯馬鑄銅遺址出土陶范考察,當時除採用渾鑄法外,已廣泛採用分鑄技術,即將器之耳、足、環等附屬檔案鑄好後,嵌在主體範中,然後灌注銅液,讓器...
1956年山西省文管會在侯馬設立文物工作站,張守中被派往侯馬,是工作站的籌建者之一,在侯馬考古第一線工作10餘年,曾參加侯馬東周古城址的勘察、侯馬鑄銅遺址、上馬...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開展,東周的銅礦冶遺址已發現多處,青銅器鑄造遺址在列國都城附近更普遍存在。湖北大冶銅綠山銅礦冶遺址和山西侯馬鑄銅遺址是東周考古的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