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侯斌1975年出生在黑龍江佳木斯市,9歲時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左腿。
殘疾人運動員坐在輪椅上,獨自拉緊繩索,一步步攀升到主火炬台底部……殘奧聖火點燃了!那一剎那,全場沸騰歡聲雷動,氣氛達到了最高潮。與此同時,北京2008年殘奧會聖火在
香港馬術賽場點燃。
這位用如此最為震撼人心的方式點燃聖火的人,是殘疾人運動員侯斌。
在經過殘疾人擊劍運動員
金晶、游泳運動員
武雲虎、田徑運動員
張宏偉、舉重運動員
張海東、田徑運動員
孫長亭和平亞麗的手手相傳後,乘坐在輪椅上的侯斌高擎著手中被點燃的“
祥雲”火炬,向觀眾展示後,將火炬安置在輪椅特殊的支架上,自己拉緊繩索,牽動著自己和所乘坐的輪椅緩緩向上攀升。火焰不時炙烤著他的臉龐,但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堅毅的神色,堅持著繼續向上攀升。
在全場數萬觀眾的歡呼和助威聲中,侯斌緩緩地上升到位於場地上空的主火炬台下。他舉起“祥雲”火炬,點燃位於主火炬台下方的引火裝置,霎時火焰形成了一條火龍盤旋而上,點燃了北京殘奧會的主火炬台。
開幕式無疑是一屆好的賽會的畫龍點睛之筆。從這個角度來說,在聖火主火炬台點燃的那一刻,北京殘奧會無疑已經成功了一半,特別是以這樣一種震撼人心的方式,詮釋著殘奧會的價值理念,詮釋著堅毅與勇敢的精神。現場觀眾也被侯斌的點火方式深深感染著。
成長經歷
個人榮譽
在1996年第10屆殘奧會田徑場上,他躍過1.92米的瞬間,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
在
悉尼和雅典殘奧會上,他又連續獲得兩屆殘奧會跳高金牌,讓堅強不屈的人類精神傳遍世界。
2008年1月24日,侯斌成為國際殘奧委會推出的首位國際殘奧大使。
專題採訪——
奧林匹克精神助我自信自強“據我了解,這次火炬傳遞戴大腿假肢的火炬手很少,在運動員火炬手裡,我應該是惟一一個,所以,知道能夠參加火炬傳遞時,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即將於十二日參加火炬在廈門傳遞的殘奧會
跳高三連冠得主侯斌如是說。
雖然九歲就不幸失去了一條腿,熟悉侯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自信、樂觀、爽朗的人。他說,是奧林匹克精神讓自己自強不息。
“小時候,我喜歡的是美術;出了事故後,我就堅持體育鍛鍊,最初只是想讓身體強壯些”,於是,他戴著假肢和大院裡的小朋友們打籃球,侯斌說,這樣的經歷讓自己很快重新融入了社會,沒有孤獨的感覺。
他的體育天賦很快在運動場上顯示出來,一九九六年,他經歷從省、賽區到全國賽的層層選拔,得以代表中國出戰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了三連冠的歷程。
回顧十二年的奧運生涯,侯斌說,自己最難忘的不是三枚金牌,而是
奧林匹克火炬下的友誼和溫暖。
“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時候,當地的華人華僑對我們這些殘疾人選手特別關心和支持,讓我到現在都難以忘懷”,侯斌說,而賽場上,各國殘疾人選手們更是心靈相通,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第三名的德國選手,賽後就把自己輕便的護腿送給了我 ,到現在我們還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如今在廈門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工作的侯斌,除了積極備戰北京殘奧會以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進了公益事業中。
“我從社會得到了很多關心和幫助,也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社會”,侯斌說,他已經把自己的經歷製作了一本畫冊,希望能喚起社會對殘疾人更多的關注,也能鼓勵更多的殘疾人投入到奧林匹克的旗幟下。
“十二日那天,我一定要帶著最燦爛的笑容去傳遞火炬,將中國殘疾人的自信和對奧運的歡迎展現給世界”,侯斌說。
人物評價
廈門的義務宣傳大使
1999年,侯斌從
哈爾濱體育學院畢業,同年調入廈門市殘聯康復中心,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還不會講
閩南話,但侯斌早已把廈門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第二個“家”,在參加2008年的殘奧會時,他帶了兩百多張介紹廈門風光的明信片,贈送給外國官員、各國新聞媒體記者、朋友。他說:“只要有人因為我的介紹、推薦而來廈門觀光旅遊或投資建廠建設美麗的廈門,那我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2014年5月,侯斌參加廈門大學
戈壁灘挑戰賽,並走完全程。
殘疾事業的宣傳大使
還有一個“大使”的身份,侯斌不遺餘力去擔當,那就是宣傳殘疾人事業。他說中國有6000萬的殘疾人口,每年增加的殘疾人超過100萬。他希望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健全人,關注、了解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及殘疾事業的發展,以正常心態看待、關心這個弱勢群體;並創造出更好的社會環境,幫助殘疾人走出心靈陰影,走向
陽光天地。
侯斌認為,肉體殘疾不是殘疾人的最大問題,更主要的問題在於大多數殘疾人存在著一定的
心理障礙,缺少能自立參與社會的一門技術。“知識改變命運”,為他們提供教育的機會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他們。他透露,在今後幾年裡,除了備戰2008北京殘奧會外,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與泉舜集團公司合作籌建一所為殘疾人提供職業教育、培訓的學校——福建特殊學院。以便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自立於社會,走出自強的人生。
艱難的奪冠之路
2004年9月23日,雅典第12屆殘奧會F42級
跳高比賽,侯斌以1.77米的成績將金牌攬入懷中,實現了自己的殘奧“三連冠”。
似乎是應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說法,侯斌的這次
奧運之路走得特別艱辛。
重回闊別三年半的賽場
自從2000年奪得
悉尼殘奧會廈門首枚F42級
跳高金牌後,因傷病休養,加上全身心致力於殘疾人事業的工作,侯斌再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訓練。2004年隨著殘奧會選拔賽的臨近,再上賽場搏擊的念頭漸漸熱熾了起來。在印製新名片時,侯斌無意識地印上想念的奧運標誌,但心情是悵惘的。
2月底,願望變成了現實,侯斌接到通知,讓他準備4月份的殘奧會選拔賽。這份通知使他既興奮又痛苦:一方面,他不想放棄這么好的機會;另一方面,已經三年半沒有進行系統的鍛鍊了,能否在一個月內恢復到以前的水平,說實在的,他心裡沒底。最後“抓住機會,為國爭光”的想法占了上風。
3月1日開始訓練,3日在舉
槓鈴的時候,侯斌的老傷復發扭傷了腰椎並擠壓到腿部神經系統,當場痛得爬不起來,過了好久好久才慢慢地在兩個朋友攙扶下去醫院檢查。傷勢很重,醫生要求侯斌每天都要來治療,並讓他休息一周后再慢慢開始訓練。當時父母親都不在廈門,侯斌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半夜裡想去洗手間,根本沒有辦法站起來,只能慢慢地爬著去。出師不利,這對剛開始恢復訓練的侯斌來說打擊很大。但他咬咬牙,只休息了三天,又回到了田徑場上。
桑拿室里做減肥操
剛剛闖過一關,又有一隻攔路虎擋在眼前:體重。1.80米的個頭,75公斤的體重,在平常人眼裡已夠標準,但是由於比賽需要,侯斌還得儘可能地減輕體重。
在28天的時間裡,如何在高強度訓練中既不影響技術訓練的體力同時把體重減下去,又避免影響選拔賽時的發揮,侯斌的減肥戰一點也不比訓練輕鬆。每天除了正常訓練,他還在溫度加高到攝氏70度的桑拿室里做體操;大中午的時候穿上連體減肥棉衣,頂著烈日跑得大汗淋漓;更要命的是,水都要節制著喝,每天只能喝一瓶500毫升的水。當乾渴的嗓子快冒煙時,侯斌只能望“瓶”止渴。飲食上,以蔬菜豆類魚類為主食,但也只能吃一點點,還有很多禁忌,脂肪高的肉類,大米、麵食、甜點都不能吃……
就這樣,他不可思議地減掉了10公斤的體重,是忍著饑渴拚命訓練的。
不用麻藥縫四針
9月初,從上海赴北京集合,準備出戰雅典的火車上,更大的考驗以猝不及防的方式降臨。 侯斌的假肢是由一家德國公司贊助的,價值七萬多元,可以把假肢緊緊地吸到殘肢上的,但為了這次比賽,他拚命減輕體重,假肢就鬆了。在那趟火車上,侯斌夜間走過道上洗手間時,由於火車疾行搖擺,一個踉蹌,假肢和身體的連線分開了,整個人頓時失去平衡,撲倒在地板上,假腿被甩得好遠,頭部磕到了餐桌的邊角上,頭上感覺好像有熱熱的東西不斷地湧出來,淌到臉上,侯斌下意識用手一摸,粘糊糊的,他掙扎著爬起來跳到洗手間鏡子前一看,血流滿面,衣服上也都是血。那一刻,侯斌說,“急得眼淚都出來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還能不能上場參加殘奧會,會不會影響比賽成績?他叫醒了領隊,領隊也慌了,血不停地冒出來,隊里也只帶有
創可貼,但根本沒法止住血,又不敢隨便用藥。
兩個小時以後,血才慢慢止住了,七個小時以後才到了北京。醫生一看,傷口半圓形很深,需要縫好多針。跟隨而來的興奮劑,官員告誡這個時間規定不能打麻藥。在沒有打麻藥的情況下,縫傷口是一種什麼滋味?侯斌說,“醫生看著我,我也看著醫生——當時心裡還真想到了古代的關公刮骨,真是十分悲壯的。我笑一下對醫生說:縫吧。”
帶著傷病奪金牌
來不及多休息,侯斌就隨隊出發去雅典,不能吃消炎藥止痛藥,又要乘坐飛機,在高空壓力下一路上頭痛欲裂,十分難受。但心裡一直有個念頭支撐著他:全國人民都看著我呢,全世界也都在看著我呢,我一定要以健康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2004年9月23日,雅典第12屆殘奧會F42級
跳高比賽第一次試跳,1.65米的高度,侯斌用一條單腿助跑、起跳、騰空而起、過桿、落下,輕鬆過關。騰空而過時,侯斌感覺還高出橫桿一大截,那一刻,他心裡有底了:行,這金牌有戲。
這是一個難忘的瞬間:最後一跳1.77米,只見侯斌以一條腿跳躍著,在一躍加一翻滾後, 越過了跳桿:跳桿紋絲不動!數萬名觀眾在他跳躍的瞬間屏住了呼吸,然後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侯斌以自己堅強的意志為祖國再奪一金,也為自己的跳躍人生留下了絢麗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