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

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條款中有這樣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也稱現代奧林匹克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林匹克精神
  • 內容: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等
  • 象徵:世界的和平、友誼和團結
  • 體現:體育、民族和國際主義精神
基本含義,歷史發展,提出背景,實質內容,活動形式,精神內涵,指導作用,精神回應,具體實例,北京奧運會奧運精神和中國文化,北京奧運會,中國文化,損害奧運精神事跡,

基本含義

在奧林匹克運動語境中,“奧林匹克精神”有專門的含義顯然,《奧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是“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
奧運會是體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於一身的世界級運動盛會,象徵著世界的和平、友誼和團結。這就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

歷史發展

奧林匹克精神的源頭是古代希臘文明,古代希臘對人的體格力量與健康的崇尚是奧林匹克運動競技比賽的基礎。古代奧運中對人的體能、技巧的挑戰體現著古希臘人競爭與開拓意識。古代奧林匹克神聖休戰既是對和平的渴望,也體現出希臘人對神和自然的敬畏。在古代奧運會文化背景中,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極其重視個人價值,捍衛個人的獨立性。古代希臘奧林匹克運動的這些價值觀念都已成為現代奧運的核心價值。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以來,奧林匹克精神經歷了從挑戰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協調和全面發展到追求運動競技的人性化、人類文化的多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的歷史演變。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上,曾經有“永遠爭取第一,永遠超過別人”的口號。今天,許多有識之士認為僅僅提倡“更快、更高、更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提倡一種更為人性化的,更為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用190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主教主持講道時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參與比獲勝更重要”。
現代奧林匹克興起之時,也正是人類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之時。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革,也從各個方面深刻影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和演變,為奧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競爭、拼搏、開拓、進取、重視個體、尊重科學等要素構成了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與核心,這使奧林匹克運動染上了濃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全球的開展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各國文明與文化集萃、對話與交往的論壇,成為全球文化多樣性與差異性互補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為東西方文明交融與互動的平台。在當代科技、人文,生態倫理的互動影響下,奧林匹克運動的這種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對話主義已經成為全球化時代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從奧林匹克文化的生產與消費情況來看,奧林匹克運動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超國家、超文化、超等級、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歡節,成為一種由國家主義、消費主義、商業主義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當前奧林匹克運動中出現了過度商業化、濫用興奮劑、職業性腐敗等問題。黑分、黑哨、假體育、假比賽、假球,使奧林匹克運動失去魅力和價值,危及了奧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奧林匹克精神。這些都與作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核心價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義文化有著根本的內在聯繫。
奧林匹克運動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僅靠西方文化去解決,需要從其它文化形態,特別是東方文化中尋求有益的啟示。

提出背景

奧林匹克精神是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出的。
為了把一種充滿活力的新教育體系介紹給祖國,顧拜旦從青少年時期起,就潛心鑽研同時代的不同教育體系和古希臘的歷史。他希望法國青年能接受一種新的教育體系,即在加強道德修養和增強信心的同時,鍛鍊身體,培養勇敢精神和堅強的個性。
通過對古奧運會的考察,顧拜旦認識到,古希臘人組織競賽活動,不僅僅是為了鍛鍊體格和顯示一種壯觀場面,而且是為了教育人。他認為,體育競賽活動能磨鍊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同時又能鍛鍊身體。
顧拜旦一直致力於古代歷史和奧運會研究。當他聽到希臘的伊文格羅斯-瑞卜斯願為當地舉辦奧運會慷慨解囊的訊息後,一個復興古奧運會的想法在他的腦海里出現了——要像古希臘人那樣,通過體育競賽教育青年。從此,他便週遊世界,到處宣傳自己的主張。
顧拜旦提出復興奧運會的主張並不復古。他建議恢復奧運會的組織形式和慶典儀式,但又認為有必要注人新的成份、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運動會的國際性,運動形式的多樣性,運動員的業餘性,以及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將使世界和平得到鞏固和加強,種族歧視也將會被廢除,這便是奧林匹克精神。
1894年,顧拜旦召集了第一次國際體育大會,會上提出了復興奧運會的建議並得到贊同,於是,成立了國際奧委會。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獲得極大成功。奧林匹克精神誕生了。奧林匹克精神的目的在於促進人類的精神發展,以此造就全面發展的人。它的意圖是教育人,鍛鍊人的性格,培養人的道德,發展古希臘人的理想——“美麗、健康”。奧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對象不只是那些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還包括人民大眾。
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是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大奇蹟。它期望建立一個沒有任何歧視的社會,培養人們之間真誠的理解、合作和友誼、承認在平等的條件下為獲得榮譽的公平競爭,為人們在社會的其他領域樹立了一個獨特而光輝的榜樣。
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一個國際體系.它是完全獨立的。因此,他從一開始就不允許任何來自政治、經濟或社會的因素對其進行干涉。他還為此創建了一個獨立的國際奧委會,規定了國際奧委會的主要職責是,用其忠誠和獻身精神來保證奧林匹克理想和原則的實現。通過這種方式奧林匹克精神的自主獨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保證。

實質內容

《奧林匹克精神》是顧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5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文獻,顧拜旦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在簡要回顧五年的歷史後,顧拜旦說明了奧林匹克精神與純粹的競技精神的不同之處。他認為,純粹的競技精神只能帶給運動員心理上自得其樂的悅樂感,奧林匹克精神帶給人們的將是美感、榮譽感。這正是顧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體育頌》中,他也曾熱情地謳歌,讚美體育是美麗、藝術、正義、勇敢、榮譽、樂趣、活力、進步與和平的化身。
顧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體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說中他闡釋了“敲響重開奧林匹克時代鐘聲的原因”:基於改革教育的願望。他不滿“青少年往往為陳舊、複雜的教學方法,愚蠢和嚴厲相交替的說教以及拙劣膚淺的哲學所束縛而失去平衡的現狀,希望通過復興奧運會來改變傳統教育方法與內容,從而促進青少年全面、均衡、協調地發展。顧拜旦曾經考察研究過希臘雅典古代奧運會的遺址,認為“古希臘人組織競賽活動,不僅為了鍛鍊體格和顯示一種廉價的壯觀場面,更是為了教育人”。可以說,顧拜旦復興奧運會的根本宗旨就是通過體育競賽來教育青年。因此,他決心“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運動功利主義同古希臘留傳下來的高尚、強烈的觀念結合起來,開闢奧林匹克新時代”。
如何將奧林匹克精神變成現實?顧拜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大眾”參與,即使“地位最低下的公民’’也應該能夠“享受”這種精神。顧拜旦的一句名言“參與比取勝更重要”(也有翻譯為“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同樣強調了這一奧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另一次演講中,他曾指出:“先生們,請牢記這鏗鏘有力的名言。這個論點可以擴展到諸多領域。對人生而言,重要的絕非凱旋而是戰鬥。傳播這些格言,是為了造就更加健壯的人類——從而使人類更加嚴謹審慎而又勇敢高貴。”可以看出,顧拜旦提倡和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有著非常廣闊的胸懷,是以全人類不斷完善自我為出發點,絕非號召人們單純為奪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那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在第5段中,顧拜旦作了具體的闡述。他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築未來的力量之一,這種力量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但仍可促進和平;雖“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的權力”,但仍可促進公平;雖“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但仍可促進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來就是完整、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

活動形式

奧林匹克精神是一個普遍的概念。所有能使人變得更好的原則,都包容它明亮的光環里。
奧林匹克精神的初級活動形式是奧林匹克運動,它是永恆的。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運動水平高低,面向所有的社會階層,包括一切運動和競技項目,旨在參與。
奧林匹克運動是人們學習奧林匹克宗旨、騎士精神、理想主義及奧林匹克精神的永恆的學校。人們將它視為生活的原則,並進一步發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所有的體育活動都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組成部分。奧林匹克運動是對大眾而言的,它的目標不是讓少數人去挑選金牌,而是為所有的人提供機會,讓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們都去進行體育鍛鍊。它的口號是“體育為大眾”。
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種活動形式。
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保證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現,二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分割。
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實質內容,《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參與原則、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友誼原則和奮鬥原則。
“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參與是基礎,沒有參與,就談不上奧林匹克的理想、原則和宗旨等等。”“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句格言最早是美國一位主教提出來的。1908年倫敦舉行第4屆奧運會時,顧拜旦引用了這句話。後來,顧拜旦在1936年奧運會演講時也說過:“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不是索取,而是奮鬥。”這一原則已被世界各國運動員和廣大民眾所廣泛接受。競爭原則表明奧林匹克運動是一項倡導挑戰與競爭的社會活動。競爭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類在競爭中,勇於向世界強手和先進水平挑戰,不斷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有所前進。公正原則是參與奧林匹克競爭的行為規範。奧林匹克精神蘊含了公正、平等、正義的內容,承認一切符合公正原則的優勝,唾棄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公正原則使奧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極大魅力。友誼原則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體育活動,其最高目標,是要通過體育活動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進而達到世界的團結、和平、進步的目的。奮鬥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奮鬥精神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繁榮昌盛的重要品質,是人類最偉大、最可稱頌的內在力量。賽場的奮鬥是人類奮鬥的一個縮影。奧林匹克精神要求人們具有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體育運動是人類文化現象之一。薩馬蘭奇主席說奧林匹克運動就是文化加體育。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文化意識形態的本質內容。人類的各項競技運動成績和運動記錄,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在這部分社會文化的積累、更新和創造過程中,奧林匹克運動起了重要作用,眾多凝聚著人類智慧和體能的歷史記載,多半是經過奧運會確立的。奧林匹克運動屬於全人類,只有真正了解奧林匹克精神,人類才能真正擁有它。

精神內涵

自從2000多年前,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一種健康向上的體育競技在神聖的奧林匹克興起,它就成為古代希臘人奉獻給人類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今天,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競技的範疇,它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盛會和文明遺產,它的豐富內涵和它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關於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我想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奧林匹克是一種競技精神。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更快、更強、更高”的自我挑戰精神,同時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體育競技精神。奧林匹克包含的這種自我挑戰精神和公平競爭精神構成了當代人類自我完善和社會交往的基石。
奧林匹克是一種生活態度。奧林匹克精神強調人通過自我鍛鍊、自我參與而擁有健康的體魄、樂觀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這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我們擁有完全自信和戰勝一切挑戰強大動力。
奧林匹克是一種人生哲學。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奧林匹克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使人們身體與心靈,精神與品質得到完滿的和諧,使人類的潛能與美德得到充分的開發,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優良、最完善的生活哲學
奧林匹克是一種和諧,自由,健康,積極的現代倫理。奧林匹克主義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鬥中體驗到的樂趣、優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倫理的基本推崇為基礎的。奧林匹克精神中的倫理價值是對人的潛能與自由創造、人類的文明與優良秩序的最大尊重與倡導,是對人類一切優良道德價值與倫理規範的繼承與發揚。它引導人們追求一種最為最佳化的生存與發展的倫理觀念,這種倫理觀念是人類與環境協調共處、個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保證。
奧林匹克運動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熱烈興奮的比賽、青年志願者的培訓、體育場館的興建、城市規劃的構思、精彩紛呈的藝術表演、覆蓋全球的賽事轉播與收看都成為寶貴的奧運遺產。在全球化時代,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各國文明與文化共同進行精神創造的盛會。
今天,奧林匹克已經成為全人類的一種共同的願望、一種共同的期待,一種共同的祝願。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豐富,不斷增添新的內涵,成為人類不斷創新、不斷增長的寶貴精神文化遺產。

指導作用

奧林匹克精神對奧林匹克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奧林匹克精神強調對文化差異的公正對待和理解。奧林匹克運動是國際性的運動,它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世界上文化間的各種差異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問題。來自各國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以及觀眾生有不同的膚色,穿著不同的服裝,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進行不同的宗教儀式,用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種族的和文化的差異,又常常由於各國間在政治體制、經濟制度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衝突而強化。從一定意義上講,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將世界上所有的體育文化集中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於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尤為引人注目。差異就是矛盾,矛盾就可能引發衝突。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就是要形成一種精神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人們可以擺脫各自文化帶來的偏見,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與衝突,而是人類社會百花齊放、千姿萬態的文化圖景,從而使文化差異成為促進人們互相交流的動因,而不是各自封閉的藩籬;使矛盾成為互相學習的動力,而不是互相輕視的誘因。也只有在這種氛圍中,人們才能打破各自狹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懷,去認識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領悟到各個民族都有著神奇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創造力,學會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較客觀和公正的態度去看待別人和自己,虛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優秀成分,不斷豐富自己,從而使奧林匹克運動所提倡的國際交流真正得以開始。
奧運聖火的傳遞圖片奧運聖火的傳遞圖片
其次,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奧林匹克運動以競技運動為其主要活動內容,競技運動最本質的特徵就是比賽與對抗。在直接而劇烈的身體對抗和比賽中,運動員的身體、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鍛鍊與培養,觀眾也得到感官上的娛樂享受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但是,競技體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娛樂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競爭。只有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競爭才有意義,各國運動員才能保持和加強團結、友誼的關係,奧林匹克運動才能實現它的神聖目標。正如已故美國著名黑人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所說“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還有尊重他人、生活倫理、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同類”。

精神回應

什麼是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的時候,有必要釐清奧林匹克精神這一核心概念。
在奧林匹克運動語境中,“奧林匹克精神”有專門的含義。國際奧委會在其《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條款中有這樣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顯然,《奧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是“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奧林匹克運動是國際性的運動,這種空前規模的大聚會,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各種社會背景的差異。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工作人員和大量的觀眾,有不同的膚色,穿不同的服裝,操不同的語言,持不同的生活方式,進行不同的宗教儀式,呈現出鮮明的文化差異。文化差異如果處理不妥,就有可能產生文化摩擦甚至衝突,這樣,奧林匹克運動不僅不能實現其促進世界和平的神聖目的,反而會妨礙世界各國之間的溝通,加深民族之間的隔閡。這就要採取有效的方法,營造一種包容的文化氛圍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來消除文化差異的負作用,使差異成為人們互相學習的動力,而不是互相輕視的誘因。
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雕塑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雕塑
至於“公平競爭”則與體育運動的特點有直接關係。如果奧運會上假球、黑哨充斥,興奮劑泛濫,這樣的比賽只能瓦解奧運的道德基礎,無法實現奧林匹克運動的崇高目標。
綜上所述,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是:人們懷著友誼的動機,通過友好的體育比賽,增進相互間的理解,達到團結的目的。
奧林匹克精神作為當代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由於奧林匹克精神以西方文明為根基,它面臨的這些問題與挑戰已經無法僅靠西方文明自身提供答案。中國傳統文化和東方哲學智慧對奧林匹克文化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給予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回應,為奧林匹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體實例

這裡舉兩個實例就可以說明奧林匹克精神超越性的具體體現。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美國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的驚人表現,使全世界的人們為之一振。但是由於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局限性,傑西·歐文斯無論是在比賽期間還是在他回到祖國以後,其境遇的糟糕遠遠超出今天善良人們的想像。但是,44年後的1980年他被歐洲、美國的記者們評為20世紀最佳運動員。並且為了紀念黑人傑西·歐文斯對世界體育文化的貢獻,美國人以他的名字設立了“傑西·歐文斯獎”,每年評選一次。今天這個獎項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崇高榮譽;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和1948年倫敦奧運會分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精神及物質廢墟上矗立的人類跨文化豐碑。她們本著奧林匹克追求人類共同文明進步的崇高理想,化干戈為玉帛。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喚起人們對人類共同的邪惡進行鞭笞,對人類共同的美好追求進行呼喚,療治人類自我傷殘所落下的瘡疤,超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桎梏。
參與奧運會的人們參與奧運會的人們
2008北京奧運,很好地踐行了《奧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
8月20日晚上,牙買加巨人博爾特以19秒19的驚人成績,打破已經保持了12年之久的200米世界紀錄。鳥巢里飄出的“生日歌”注定是令世人難以忘記的一幕,9萬多名現場觀眾共同為博爾特祝福。世界在見證博爾特衝破12年世界紀錄的同時,也見證了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理念的真正踐行!
女子賽艇選手、奧運冠軍金紫薇,擔任廣州亞運會中國代表團開幕式旗手,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中性別平等原則。中國自1974年參加亞運會以來,歷屆旗手都由男運動員擔任,而中國女選手在賽場上斬獲無數金牌,於情於理都配得上這樣的榮譽。

北京奧運會奧運精神和中國文化

北京奧運會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不僅有選手們掙金奪銀的激動場面,更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將奧運精神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丘索維金娜:為兒子而戰
“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的獎金,多參加比賽為了多得獎金”,這就是德國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以33歲“高齡”還活躍在比賽場上的原因。不是為了祖國,不是為了榮譽,沒有更多的豪言壯語,在這看似“功利”的目的背後卻包含著一位偉大母親讓世界為之感動的母愛。這位經歷了5屆奧運會,以北京奧運會最年長的體操運動員身份出征的德國運動員,完全是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掙醫療費。
為了兒子選擇復出
北京奧運會體操女子跳馬比賽中,33歲的德國選手奧克薩娜·丘索維金娜是那樣引人注目:為血癌兒子而戰的她奪得銀牌,這個偉大的母親讓人肅然起敬。在蘇聯解體後,丘索維金娜除了1992年代表獨立國協參加巴塞隆納奧運會外,基本上都是代表烏茲別克斯坦比賽,而在參加完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後,她同摔跤運動員克帕諾夫結婚,然後安心相夫教子。但是變故發生在2002年——— 丘索維金娜的大兒子阿廖沙被診斷患上白血病,為了支付高昂的費用,丘索維金娜選擇了復出,不停地參加各種體操比賽,奔波於世界各地的賽場。她說:“如果我不參加比賽,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這么簡單,我根本沒有選擇。”
丘索維金娜丘索維金娜
這位媽媽級選手最終奪得了北京奧運會跳馬比賽的銀牌。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是否還能看到她的身影,對此丘索維金娜說:“如果觀眾們還希望看到我的話,我一定會參加倫敦奧運會。”
獲得李寧基金會幫助
李寧基金會負責人聽說此事後,向丘索維金娜捐贈了2萬歐元,用以阿廖沙的白血病康復治療。由於白血病的治療費用昂貴,並不富裕的丘索維金娜和丈夫賣掉了房子和汽車,但高昂的醫療費依然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由於烏茲別克斯坦醫療條件一般,而且政府的補貼也不夠,2002年底,丘索維金娜與丈夫、孩子一起搬到了德國科隆,阿廖沙也進入科隆大學的醫院進行治療。
伊拉克運動員:穿舊衣服參賽
北京奧運會期間,一組在網上熱傳的圖片讓眾多網友熱淚盈眶。圖片上,兩位伊拉克的賽艇運動員連比賽服都沒有,穿著自己的舊衣服在比賽;美麗的女運動員腳上穿的是一雙自己從二手市場上淘回來的跑鞋……他們懷著堅強的信念,來到了北京,來到了奧林匹克的殿堂。
穿舊衣參賽感動網友
2008年8月17日下午,伊拉克賽艇隊出現在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此時的海德爾·努扎德和哈姆扎·海珊·傑布爾已經用上了中國為他們提供的比賽服和賽艇。就在幾天前,他們還穿著自己的舊衣服參加比賽。十幾天前,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參加奧運會,直到2008年7月29日,國際奧委會才與伊拉克政府達成協定,允許伊拉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此次北京奧運會,伊拉克僅有4名運動員,分別參加田徑和賽艇比賽。
海德爾·努扎德和哈姆扎·海珊·傑布爾一定會牢記這次北京奧運之旅,因為他們在這裡受到了主場般的待遇。在賽艇比賽男子雙人雙槳複賽中,儘管其他對手早已抵達終點,但來自伊拉克的海德爾和哈姆扎仍然拚命地划動著船槳,在場的數千名觀眾毫不吝嗇地把掌聲給了他們。“能參加北京奧運會我太高興了,這對我們太重要了,我們要感謝很多人。”海德爾激動地說。由於直到最後一刻才被通知可以參加北京奧運會,海德爾和哈姆扎甚至來不及準備自己的賽艇,於是,北京奧組委特別為他們提供了比賽用的賽艇以及參賽隊服。
讓網友想起百年中國
“看到他們為參加北京奧運會所做出的努力,我想到了100年前中國的體育健兒,那心酸經歷讓人動容。”網友們紛紛在網上鼓勵伊拉克運動員,為他們祈福。“伊拉克運動員好樣的,中國人民支持你們”的呼聲在網上此起彼伏。
娜塔莉:單腿美人魚感動北京
來自南非的殘疾運動員娜塔莉·杜托伊特,無疑是游泳比賽中最感人的一位運動員。8月20日,在女子10公里游泳比賽中,儘管娜塔莉只有一條腿,但她仍然完成了比賽,並在24名選手中名列第16名。儘管沒有拿到獎牌,也沒有完成自己定下的爭取前5名的目標,但娜塔莉開心地說:“參加奧運會的夢想終於成真了,我想今天的每一刻都值得紀念。”
單腿游完10公里賽程
2008年8月20日上午,當娜塔莉·杜托伊特帶著第16名的成績從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河道中爬出來的時候,她顯然對自己的成績非常不滿意。“第16名不算好,我本來有希望進入前5名的。”
1984年,娜塔莉出生在南非,游泳天賦極佳的她走上了劈波斬浪的運動之路,1998年在馬來西亞舉辦的大英國協運動會上,當時才15歲的娜塔莉就進入了800米自由式的B組決賽。但是這個女孩的游泳冠軍夢因2001年2月的一場車禍被改變,她失去了自己的左小腿。但娜塔莉卻在3個月後重新跳進了水中,她很快就選擇參加殘疾人運動會,同時也沒有放棄和普通人一起比賽。
一年後,娜塔莉就在大英國協運動會上闖進女子800米自由式決賽,被評為傑出運動員;2007年非洲運動會上,她奪得女子800米自由式金牌;2008年5月,她在世錦賽上奪得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第4名,一舉游進北京奧運會。她說,“即使只有一條腿,我依然能游很遠”。
勇敢地遊玩10公里後,這位24歲的南非女孩娜塔莉成為首個參加奧運會游泳比賽的殘疾人運動員,而2008奶奶是馬拉松游泳首次進入奧運會,這項運動的首次奧運之旅因為娜塔莉而顯得更有意義。
許多人都不會忘記,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娜塔莉舉著南非國旗,引領著自己祖國的代表團走進運動場,沒有人知道她的左腿安的是假肢,她像常人一樣笑容滿面地步入場內。
羅比娜:冒著生命危險奔跑
2008年8月16日,當裹著頭巾、身著運動短袖T恤、運動長褲的阿富汗短跑選手羅比娜·穆基亞爾努力衝過100米跑道的終點時,整個鳥巢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雖然最後一個衝過終點,但她是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來參賽的,她是臨時頂替自己的隊友阿哈德婭來參賽的,而阿哈德婭因賽前接到了極端分子的恐嚇信而失蹤。
冒著生命危險來參賽
雖然羅比娜才19歲,但她已是奧運賽場上的“兩朝元老”,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羅比娜與柔道選手弗里巴·拉薩耶成為阿富汗歷史上第一批參加奧運會的女運動員,對於生命仍受戰火威脅,婦女參加社會活動仍被視為“行為不端”的阿富汗來說,不論結果如何,羅比娜和她的隊友能出現在奧運賽場上,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羅比娜羅比娜
之後的4年裡,羅比娜一邊訓練,一邊還要擔負起養家餬口的重任。“我們沒有固定的訓練場地,專業的塑膠跑道對我們來說更是天方夜譚。”羅比娜說。
對於阿富汗女運動員來說,比艱苦的訓練條件更困難的是還得面對落後的觀念,因為阿富汗男人還不習慣去崇拜一名女英雄,阿哈德婭不但被惡言冷語包圍,甚至還收到過自稱來自塔利班武裝的死亡通知,最終阿哈德婭不得不以“失蹤”的方式放棄比賽。
阿哈德婭的“失蹤”並沒有讓羅比娜畏懼。她說,她拿出每周工作之餘的三天時間,在自己家附近找塊稍微平坦的水泥地開始恢復訓練,雖然這樣很容易受傷,但羅比娜說:“這是在阿富汗,我們別無選擇。”
為阿富汗婦女“領跑”
對羅比娜來說,回家也許比出國需要更大的勇氣。她的教練擔心,如果電視畫面被某些人看到,她可能有生命危險。為了賽場上十幾秒鐘的盡情奔跑,她要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可是羅比娜說:“我不在乎,我是為阿富汗婦女的權利和自由而來的。我之所以要跑步,之所以要參加奧運會,就是希望能為阿富汗婦女開闢一條道路。”

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哲學講究天人和諧、“神人以和”,從不過分強調人對自然、對自身的挑戰,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強調人對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講究 “象天法地”,向“天”與“地”來學習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處世原則。“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就是講人要不斷進取,承擔對個體存在的責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強調進取,要保持個人、環境和社會之間的協調。這對於主張“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是一個重要的回應與補充。
奧林匹克精神圖片奧林匹克精神圖片
中國禮樂文化主張萬物和諧,陰陽協調,以中和、和諧、協調為美的最高境界。中國古代有所謂“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強調的不是技藝的競賽,而是通過技藝的修養來完善人格,達到內心的和諧,促進心靈與體格之間的和諧互動。這與奧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動人的體育與心靈的和諧發展的理想有著巨大的契合,對於當今奧林匹克比賽過度強調比賽成績,忽視心靈提升的現象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主張和,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強調統一之中的差異、和諧之中的多樣,在尋求一致的同時包容個別。對於奧林匹克精神中西方文化對世界其它地區弱勢文化的強勢壓迫與侵犯,這是一個很好的回應與補充。今天,奧林匹克文化更應強調不同文化的和諧交流與對話,尊重文化身份、文化個性、文化多元化。這在全球化時代有著重大意義。
貴生、達生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維度。中國古代認為,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之性人為貴”,“天地人之才等耳,人豈可輕,人字又豈可輕。”從這種觀念出發,中國古代文化中不是把對物的追求和占有作為人生的目標,而是把提高人的德行修養,完善人的內在德性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這對於當代奧林匹克運動中過度商業化、過度競爭化和相應的體育腐敗是一個富有啟發意義的回應與補充。
中國傳統自然倫理觀念認為天地宇宙間人與萬物是都和諧共處的,主張克己復禮,把人的作用與行為限制在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國古代社會提倡節制與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對對生命的無度消費和對外物的無度占有。這種倫理觀念對於奧林匹克文化中的過度商業化和興奮劑醜聞都是有力的回應,它從東方哲學和智慧的角度回應了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的奧林匹克精神。同時,它對於回答當代人類文明所面臨的生態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許多重大挑戰提供了啟迪。

損害奧運精神事跡

昨晨羽毛球女雙小組賽最後一輪,上演了兩場“不為爭勝,只想輸球”的奇怪比賽,讓中國體育的顏面蕩然無存。對這種傷害球迷感情更傷害奧運精神的行為,世界羽聯昨晚重拳“打假”,宣布取消包括中國選手于洋/王曉理在內的8名 “涉假”運動員的參賽資格。據最新訊息,中國代表團已經放棄抗訴,接受處罰。
兩隊選手不為爭勝只想輸
2012倫敦奧運會羽毛球比賽進入小組賽最後一輪。在女雙比賽中,被視作是奪冠最大熱門的中國一號種子于洋/王曉理,以0:2不敵韓國組合鄭景銀/金荷娜,吃到一場“意外”的敗仗。
讓人驚奇的是,比賽一開始,雙方就根本毫無真刀真槍較量的意思,而是比誰失誤更多。中國想輸球是因為不想在淘汰賽讓中國隊選手“內戰”。對韓國隊來說,她們也想輸掉這場比賽,目的就是讓中國選手提前相遇。因此,他們也是一早就打好了輸掉比賽的算盤。雙方在場上失誤頻頻醜態百出,要么故意發球下網,要么回球故意出界。
更讓球迷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出現失誤的于洋在失誤後非但不感到沮喪,反而露出詭異的笑容。除了這場中韓對抗,隨後登場的另一對韓國組合河貞恩/金旼貞和印尼組合波利/焦哈利的比賽,為了不想在1/4決賽和于洋/王曉理交鋒,同樣消極比賽,試圖輸給對方。最終河貞恩/金旼貞1:2不敵波利/焦哈利。
中、韓、印尼8人被認定消極比賽
雖然奧運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雖然運動員們都說希望能夠在四年一屆的盛會上,展現出自己最高的競技水準。但包括中國選手于洋/王曉理在內的,中、韓、印尼總計4對8名選手卻集體在溫布利體育館“假打”。比賽結束後,世界羽聯很快發表聲明,宣布對8名選手展開調查和指控,指控的理由為“沒有盡全力贏得比賽”和“比賽行為嚴重違反體育比賽精神”。世界羽聯署理會長派山表示,這是一件令人深感羞恥的事,他非常不喜歡看到這種事發生,這有失體育精神的作風,“這種事發生在奧運會,我公開向每一位人士誠意地道歉,我感到很不高興。”
最終,國際奧委會和世界羽聯認定:4對選手“未盡全力爭取勝利”,即消極比賽成立,取消奧運會接下去的參賽資格。于洋/王曉理國羽女雙頭號組合,其中於洋曾奪得北京奧運會羽毛球女雙的冠軍。中國隊選擇在小組賽最後一輪“挑”對手,就是為了保證兩隊選手都要力爭進決賽,以確保這枚金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