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侯寨鄉地處鄭州市二七區南部,距市區5公里,面積83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社區),125個自然村,5.5萬人口。侯寨鄉人傑地靈、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環境優美,已逐漸成為各大商家競相角逐的投資熱土、鄭州及周邊市區居民的首選休閒旅遊區及理想居住地。
歷史悠久
侯寨歷史悠久,遠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33年)已為鄭州所轄。胡家腦、蘆村河兩處珍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交通便利
鄭堯高速、西南繞城高速、鄭密公路、繞城快速路等國道、省道穿鄉而過,櫻桃溝環線、南荊路等新修、改建道路為轄區構建起了“五縱五橫”的交通網路。
侯寨鄉擁有櫻桃溝站、侯寨站兩個高速入口,處於轄區任何一地均可在10分鐘內進入高速公路。
物產豐富
轄區蘊藏有豐富的石灰石、煤、紅粘土、地熱礦泉水等自然資源;頗有盛名的賈魯河、金水河、熊耳河源於鄉域內;6000畝水域、風光秀美的國家級水庫——龍西湖(尖崗水庫)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侯寨鄉廣袤的土地上。5萬畝生態水源涵養林是鄭州市的天然大氧吧;櫻桃、葡萄、梨、杏等品種繁多的優質雜果使侯寨鄉獲得“中原小雜果之鄉”的美譽。櫻桃溝的櫻桃被評為“鄭州市十大歷史名產”,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證書。
環境優美
轄區溝壑縱橫、風光秀美,櫻桃溝、釣魚溝等景區年接待遊客達100萬人次以上。現已形成了“兩節、三園、七區”的旅遊品牌。即,“櫻桃節”和“葡萄文化節”兩大旅遊節慶活動;櫻桃、葡萄和雜果三大果園區;龍西湖、水源涵養林、櫻桃溝、釣魚溝、鳳凰島、雙泉農莊、農博園特色休閒旅遊區。這些景點已逐漸連成線、形成片,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度假好去處。
行政區劃
轄侯寨、尖崗、八卦廟、上閆垌、羅溝、盆劉、張李垌、劉莊、桐樹窪、麥垛溝、袁河、郭小寨、台郭、三李、全垌、東胡垌、三官廟、郭家咀、荊寨、大田垌、紅花寺、南崗劉、櫻桃溝、曹窪、上李河、大路西、黃龍崗、西胡垌28個行政村(社區)。
地形地貌
地域面積81.2平方公里,平面幾何形狀呈角形。據土地台帳耕地面積現有60720畝,同比1996年73498畝減少17.4%。位處嵩山前丘陵地帶,地形複雜多樣,屬切割堆積地形。自然地勢由西南傾向東北,地面坡度約為1/300。同時溝壑縱橫,谷、坡、台地交織。土質中等,海拔高度多在100米到200米之間。
西南部土層覆蓋較淺,水土流失較嚴重。地下水位較深,多在100米之下。東北部表土覆蓋較厚,地下水位隱藏深度多在100米以下。
轄區處淮河流域,又緊靠黃河流域,屬國內暖溫半濕潤季風氣候,乾燥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約650毫米,年際變化大。年內降雨分布不均勻,60--70%降雨集中在7--8月份。年均氣溫14.3度。
資源優勢
轄區境內地下水源豐富,頗有盛名的賈魯河、金水河、熊耳河均出源於鄉域內。國家級的尖崗水庫銀帶似的貫穿鄉域南北。
轄區西南部38平方公里範圍內,低鈉、鍶、 偏矽酸複合型天然地熱礦泉水貯量豐富,水位深多在100--200米之間,水溫一般為22℃--47℃。水質潔瑩甘醇, 含人體必須的元素ca、K、Si、Mg、Na、P、CL等15種,有益的微量I、FE、Zn、Li、Mn、Se等九種對人體有害元素均低於國際衛生標準。
轄區南部約35平方公里範圍內,石灰岩地表地下貯量豐富,1983年,經河南省地質局勘探鋁氧灰岩礦,水泥加鋁氧灰岩B+C+D級儲量3006.26萬噸,1992年又經河南省地質礦產廳對白灰岩遠景評價,水泥灰岩儲量6500萬噸以上。石岩、礦物類型簡單,礦物組合單一。
轄區南部約40平方公里範圍內,紅粘土地表地下分布廣泛,粘性大,雜質少,物理性能穩定,品位高。據省地質礦產廳資料,日開採量按100萬噸計,可供開採200 餘年。
西部約30平方公里範圍內,地下工業用煤貯量豐富,燃點高,熱量大。
歷史沿革
侯寨鄉歷史悠久,在公元633年(唐太宗貞觀年間)已為鄭州所轄,1916年民國五年設鄭縣,轄區46個村莊,歸屬鄭縣永康區。1949年鄭縣廢棄舊制,轄區侯寨等十二個村,設為鄉。1956年,鄉體合併,12個鄉並為3箇中心鄉,1960年,成立侯寨人民公社,1983年4月郊區體制改革,改人民公社為侯寨鄉人民政府。1990年12月15日經二七區委批准,侯寨鄉設香林寺、三李、鐵三官廟、龍崗四個行政管理區。1994年12月19日,為加快政府改革開放步伐,適應新的市場經濟形勢,重新調整政府下屬機構,經黨委研究決定撤四個行政管理區,設東、西、南、北四個工作點,集中於政府大院辦公。1998年12月撤4個工作點,集中於鄉政府管理。
特色村名
鄉政府駐地侯寨村,故名侯寨鄉。侯寨鄉,歷史悠久,民風淳樸。轄28個行政村(社區),125個自然村,村名的來源和命名,結合轄區特點,鄉土氣息濃厚,富於形象,而便於記憶,別具風趣。
1、侯寨鄉位於嵩山前丘陵地帶,地形複雜多樣,自然地勢由西南傾向東北,溝壑縱橫,谷、坡、台地交織,故以地形、地貌命名的村名有:張丘、尖崗、黃龍崗、高垌、田垌、張李垌、閻垛、王家岩、台郭、靳頂、南頂、老虎(胡)溝、梅山、蘭家溝、楊溝、羅溝、黃家溝、田溝、石里溝、劉家溝、李家溝、耿家溝、西溝、東溝、一步兩道溝、十垌溝、李家台、西坡、煙墩坡、西崗、南崗劉、胡家垴(圓頂像腦的土山)、老公雞莊(地形低洼像公雞)等。
2、侯寨鄉境內的河流賈魯河、金水河、熊兒河,源流均系淮河流域、潁河水系,故以河、窪、灣、汊嘴命名的村名有:小魯河、曹窪、石潭溝(訛傳石旦溝)、蘆村河、袁河、賈嘴、郭家嘴、保家嘴、郭朋嘴河東村、西村、党家嘴、西嘴、八十畝地嘴、十八畝地嘴、胡河、小灣、劉灣、婁河、曹窪、橋上、河東、小李河等。
3、侯寨鄉物產豐富,樹木經濟林、用材林較多,故以歷史特徵、特產和樹木命名的村名有:盆劉、鹽店莊、石灰社、麥秸垛溝等;柿樹窪、桐樹窪、石榴溝、櫻桃溝、竹竿園等。
4、侯寨鄉全鄉共有85個姓氏、故以姓氏命名的村名有:侯寨、蘇家、張仙、郭小莊、劉莊、王莊、荊寨、任家、南徐莊、北徐莊、高家、王寧莊、代家門、三李、小張莊、龍鳳村、郭小寨等。
5、侯寨鄉以寺、廟命名的村名有:八卦廟、鐵三官廟、紅花寺、牛王廟嘴、小廟嘴、太子廟溝、曹廟等。
新農村建設
侯寨鄉黨委、政府搶抓機遇,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侯寨鄉已逐步發展成為鄭州市的經濟重鎮和旅遊名區。
重拳出擊建新村 示範帶動樹旗幟
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侯寨鄉認真落實“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勞動者素質;強化依法治村,促進村風文明;發展生態林業,實現富裕與文明同行。幾年來,在緊抓荊寨、袁河、麥垛溝等村的新農村建設不放鬆的情況下,更是將一個一窮二白的櫻桃溝村發展成了鄭州市20個社會主義重點示範村之一。
櫻桃溝村原名石匠莊村,2003年更名為櫻桃溝村,該村有5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395戶,1560人。土地總面積221公頃,林果業占地近134公頃。在新農村建設之前的櫻桃溝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房屋建設無序,道路等基礎設施更嚴重滯後。自2006年櫻桃溝被鄭州市列入10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特別是2007年又被列入鄭州市20個社會主義重點示範村以來,在二七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協調下,在區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根據區委提出的“一點一線帶全面”戰略構想,侯寨鄉結合該村實際情況,按照“重點建設,整村推進”的思路,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依據市新農辦制定的新農村建設標準,櫻桃溝村新農村建設進展迅速,道路、房屋改造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整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的村莊整治,最終目的是調整產業結構,制訂長遠的產業規劃,讓人民過上小康生活。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侯寨鄉按照區委、區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思路,結合櫻桃溝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依靠櫻桃產業,利用古村落景觀,利用荒山果園、溝壑水體、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旅遊經濟和庭院經濟。
為了加快櫻桃溝的建設,侯寨鄉政府首先從鄉里抽調精幹力量,組成10人工作組,制定了工作組工作制度,使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實行副科以上領導包組,機關幹部包普通戶,垂直站所幫困難戶的分包工作機制。每名機關幹部包4~6戶,垂直站所幫扶2~3家困難戶。其次,鄉政府出面與鄉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多次協調,簡化手續,現場辦公,為家庭困難戶、發展農家樂業戶協調1~10萬元不等的小額貸款,為近50戶村民辦理貸款手續,貸款總額超過100萬元,緩解了新農村建設中遭遇的資金難題,加快了該村新農村建設步伐。
櫻桃溝村老房屋多,而且具有古色古香歷史風貌,為了避免重複建設,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在新農村建設時,侯寨鄉黨委、政府不搞盲目攀比、大拆大建,而是著重在完善基礎設施和景區服務功能上下工夫,把舊房老宅當作寶貴的旅遊資源,實施保護性改造,甚至保持歷史原貌,預留旅遊發展空間。同時,政府為新建房屋的農戶提供統一的圖紙,按照統一的標準,建設青磚藍瓦統一風格的中原民居古典建築,與原有建築共同形成和諧的古村落景觀,成為侯寨鄉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櫻桃節的舉辦,櫻桃溝的知名度日益升溫,每年前來觀光的旅遊人數逐年上升,為了適應這種旅遊業發展的良好勢頭,滿足遊客的就餐住宿需求,候寨鄉確定把農家樂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積極發動民眾,大力發展古樸、典雅、具有農家特色的農家樂。同時,協調工商、稅務、旅遊、衛生等區直部門,上門服務,現場辦公,發放證照,免除稅費。目前,農家樂建設已經投入資金154.7萬元,發展農家樂20餘戶。全部建設投入營業後,櫻桃溝村將成為全區乃至全市農家樂規模示範村,成為推動全鄉觀光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
如今的櫻桃溝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以及庭院改造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別是農民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政府大力的資金投入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家庭經濟的積極性,不少農戶多方籌資扒掉舊房建新房,有的還在自己承包的櫻桃園裡、魚塘岸邊、果木林中建起了垂釣休閒遊樂園。每當櫻花盛開,櫻桃成熟的時節,遊人如織,盛況空前。村裡的獨生子女戶王根喜家,原來只種了三角溝壑地,平時僅靠夫妻倆打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根本不夠全家5口人的開支,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自從開辦了“農家樂”飯館後,月收入達到兩萬多元,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像這樣的不出家門就創業致富的人家,在侯寨鄉還有還多。
因地制宜創特色 一村一品大發展
侯寨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鄉黨委、政府努力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平衡點。依託資源豐富優勢、丘陵溝壑地理優勢,侯寨鄉緊緊圍繞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這一主題,因地制宜,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觀光旅遊農業,形成了櫻桃溝、葡萄基地、水源涵養林基地、香椿基地、烤魚溝等五大基地和鳳凰島、梨園村、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園、農業科技博覽園等四大農業觀光園區。園區的開發建設,不僅吸收了大量外來資金參與農業建設、打造了旅遊觀光農業新亮點、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且為侯寨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今後的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也構成了侯寨鄉的主要景點。這些景點已連成線、形成片,為廣大鄭州市民提供了一個集休閒、度假、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綜合性的休閒度假好去處。
同時侯寨鄉實施“兩大戰略”。一是實施“綠色戰略”。以建設“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為目標,著力打造鄭州市西部的林海和綠洲。二是實施拳頭產品戰略。經過多方考察引進,現已形成了農博園的蝴蝶蘭、王莊的香椿、八封廟的絲瓜、櫻桃溝的櫻桃、紅花寺的葡萄等五大拳頭農業產品。現在侯寨鄉已形成了年產無公害蔬菜2000萬公斤、各類水果6000萬公斤的規模的蔬菜、水果供應基地。同時,除每年一屆的鄭州櫻桃節之外、還有葡萄文化節,萬人採摘節,每年都吸引100多萬人前來觀光旅遊,實現超億元收入,不僅徹底解決了農民賣果難問題,而且進一步提升了侯寨鄉的知名度,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大力發展經濟和農業生產的同時,侯寨鄉不忘生態環境建設,以環尖崗水庫水源涵養林建設為著眼點,積極實施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兩年來,新增大面積造林3350公頃,共種植楸樹、國槐、柏樹等樹種800萬株,各類小灌木300餘萬株,為實現鄭州市提出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鄭州市西南部“後花園”建設初見成效。創新探索尋出路總結經驗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搬,沒有可靠的經驗可以學,還處於一個邊摸索邊發展的階段。侯寨鄉新農村建設在探索過程中,總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路子。
首先,堅持規劃先行,明確目標再定位。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合理推進新農村的重要保證,新農村建設規劃要遵循自然規律、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侯寨鄉“兩委”班子廣泛聽取人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各村的產業基礎、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具體情況,規劃好本村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目標,合理布局基礎設施和新農村的目標,不能盲目攀比,搞大拆大建。
其次,始終堅持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鄉政府廣開資金渠道,採用向上級爭取、多方籌集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以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村生活和居住環境。要把農村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居住環境適宜的新農村。
第三,堅持發展優勢農業,確保農民增收。幾年來,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傳統養殖種植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同時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不斷引進新品種,培育和發展特色農業,以特色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突出新特色,打造新品牌,增加新收入。
第四,堅持技術的培訓,建立農村實用性人才隊伍。一方面,侯寨鄉政府根據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聘請有關專家到田間地頭針對生產實際舉辦講座,不斷更新農民的知識,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利用農閒時間,組織有專長、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民進行剩餘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實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質,培訓農業生產急需的實用人才隊伍。
第五,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高強大動力。深化農村改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體制保障。侯寨鄉在切實保護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不受侵犯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有序地推進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把重點示範村當成試驗田,大膽給予土地等優惠政策,讓先建起來的示範村真正起到鋪路石的作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侯寨鄉立足農業大鄉的實際情況,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為基礎,逐步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努力從農業大鄉向經濟強鄉轉變。目前侯寨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櫻桃溝村正以較好的經濟基礎、強勁的發展勢頭,向人們展示著迷人的風光、誘人的商機和美好的未來。據了解,侯寨鄉袁河、麥垛溝等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已經初步開始實施,相信在二七區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地支持下,在廣大幹部民眾的努力下,侯寨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會迎來一個更為明媚的春天。
民俗文化
侯寨鄉的民間戲曲、舞蹈,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表演之精彩,在鄭州頗有名氣,尤以春節至正月十六期間最盛。
戲曲
每年市、區迎新春民眾文化活動安排中,都有他們的精彩演出。其中,豫劇、越劇、墜子戲曲在侯寨鄉轄區流傳久遠,活動廣泛。新中國成立前,在三李、郭小寨、西胡垌、香林寺、台郭、侯寨、張李垌等村,已有村民們自發組成的劇團和一些旦角唱技超眾的豫劇骨幹,他們平日排練節目,逢年過節經常組織演唱《穆桂英掛帥》、《對花槍》、《反徐州》等劇目,既調劑了村民的文藝生活,又增添了大家的樂趣。
越調是東胡垌村民解放初從新鄭引傳到侯寨的一個新劇種,並成立了劇社,春節和廟會期間,多推出新劇目,向村民們搭台獻藝。侯寨鄉的墜子,始於1940年,其中全垌、麥秸垛溝村的書說唱最有名氣,演藝者2至3人,他們常年活動在鄉村,說唱內容多為民間傳說,最受歡迎的大本書有《呼延慶打擂》、《武松打虎》、《隋唐傳》等。
1998年轄區戲迷們自發組織,自己投資購買鑼、鼓、釵、板胡、二胡、笙、笛、嗩吶等樂器,組建戲迷俱樂部。侯寨村委會投資3000餘元購置音響設備,在村北侯寨中心衛生院對面成立梨園村戲迷俱樂部,村委幹部郭松臣擔任俱樂部主席,退休教師郭元祥擔任俱樂部業務主任,戲迷們來自四鄰八村,堅持每周末舉行演出。至2003年底,俱樂部又建成三李、郭小寨、大路西、桐樹窪、張李垌、西胡垌、郭家咀、黃龍崗、紅花寺、荊寨等多個分部。戲迷隊伍由初建時的30多人發展到300多人。平素他們除演出傳統歷史戲劇外,並結合黨的中心工作自編排些反映農村孝敬老人、帶頭致富能人等新人新氣象節目。2001年,俱樂部被二七區掛牌定名為“鄭州市二七區戲曲票友活動基地”。
舞蹈
最為拿手的舞蹈有:獅子舞,獅子象徵著喜慶有餘。侯寨鄉表演獅子舞始於1932年,不少村寨都有獅舞班。如盆劉、尖崗、劉莊、王莊村表演的獅子舞,粗獷豪邁,雄奇壯觀。一頭大獅子,由兩人鑽在獅子皮中,一為獅頭、一為獅尾,另一人扮作武士,手持彩球逗引,獅子做跳躍、跌扑、登高(三至五張摞起來的方桌),騰轉、搔癢、舔皮、打滾等動作。年節演舞自娛自樂或到外村表演。配以四面大鼓、大鑼、大鈸等打擊樂器,以助聲威。旱船舞,侯寨鄉的旱船舞始於明朝。轄區侯寨、盆劉、郭小寨、西胡垌、崗劉、八卦廟、尖崗等十幾個村到新中國成立前後都有旱船表演隊。
表演時,一姑娘坐在花船中,一人或兩人撐船,稱謂“頭道篙”、“二道篙”,口唱流行小調。船公表演者摸仿撐船的各種姿態,舞動“船篙”,坐船姑娘隨篙而舞。其動作有起錨、開船、撥水、臥船翻身,迎風劈浪、順水穩行等。舞姿諧調優美,深受村民們喜愛。小車舞:它源於村民早期手推獨輪小車的動作,後發展為舞蹈形式的小車舞,民眾稱謂“推小車”。
侯寨、台郭、袁河、鐵三官廟、黃龍崗、西胡垌村的小車舞表演得逼真,推車人舞蹈動作有各種舞姿,坐車姑娘根據車子的顛簸搖動,忽驚忽喜,忽愁忽樂,伴奏樂器有堂鼓、堂鑼、手鈸、大鑼等打擊樂器。表演的故事情節如《送京娘》、《別家》、《夜逃》,內容幽默風趣,歡快活潑。
侯寨旅遊
櫻桃溝景區位於二七區侯寨鄉南部,距市區約15公里,總面積3.13平方公里,屬鄭州市市級旅遊景區。櫻桃溝櫻桃種植歷史已有500多年,種植面積近2000畝,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氣候條件,使得櫻桃溝的櫻桃被評為“鄭州市十大歷史名產”。每年的“五一”前後是櫻桃成熟的季節,也是舉辦“櫻桃節”的時節。目前形成了數十家風格別具的農家樂經營戶,農家飯、野炊、篝火晚會、農事體驗、風情窯洞、拓展訓練、果品採摘、垂釣燒烤等特色項目吸引著鄭州市及周邊地區的廣大遊客到此遊覽、消遣。2008年被鄭州市旅遊局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