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供應鏈管理與物流)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供應鏈管理與物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是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沙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供應鏈管理與物流
  • 作者:沙梅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3月1日
  • 頁數:23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1306212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上海市海關物流,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高地建設。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內容包括:供應鏈管理概論;供應鏈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敏捷供應鏈與供應鏈柔性;聯合計畫、預測與補貨(CPFR);推式供應鏈與拉式供應鏈;集成產品、物流和供應鏈設計;供應鏈與包裝物流;物流系統及其網路配置;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特徵與趨勢;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與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的適用面較為廣泛,除了可供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採購管理和行銷管理等工商管理類專業使用外,還可供交通運輸、物流工程、包裝工程、生產製造、國際經濟貿易和產業經濟等相關專業使用,作為本科生或研究生專業學習的配套教材。同時,《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也可作為從事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包裝工程、國際貿易及相關領域實踐工作或研究工作的業內人士閱讀和參考。

圖書目錄

1 供應鏈管理概論
1.1 概念的演變及內涵分析
1.2 供應鏈管理競爭的新規則
1.3 贏得供應鏈管理競爭優勢的方法
2 供應鏈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1 戰略聯盟框架
2.2 零售商-供應商夥伴關係
2.3 製造商-供應商合作夥伴關係
2.4 分銷商-體化
2.5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
2.6 案例
3 敏捷供應鏈與供應鏈柔性
3.1 敏捷供應鏈
3.2 敏捷供應鏈背景下配送中心的設計和運作
3.3供應鏈柔性
4 聯合計畫、預測與補貨(CPFR)
4.1 信息分享的深度與CPFR
4.2 CPFR理論透視
4.3 CPFR流程
4.4 CPFR過程模型
4.5 CPFR帶來的利益
4.6 CPFR實施中的障礙
4.7 案例:CPFR的協同合作設計
4.8 CPFR的前景
5 推式供應鏈與拉式供應鏈
5.1 概念界定
5.2 延遲策略
5.3 延遲包裝
6 集成產品、物流和供應鏈設計
6.1 集成的有效策略
6.2 集成策略的思考
6.3 案例研究
7 供應鏈與包裝物流
7.1 包裝的基本概念
7.2 包裝物流要素的衡量
7.3 價值鏈中的包裝物流
7.4 降包裝供應商整合於供應/需求鏈中
7.5 案例分析:包裝材料與運輸和銷售
8 物流系統及其網路配置
8.1 物流系統分析
8.2 物流網路配置
8.3 物流網路配置的技術方法
9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特徵與趨勢
9.1 物流市場界定
9.2 和國物流業發展總體特徵
9.3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特徵
9.4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供給特徵
9.5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展趨勢
9.6 改進物流市場要素
10 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與信息技術
10.1 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
10.2 事務型IT與分析型IT的比較
10.3 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中各個系統的相互作用關係
10.4 集中式決策和分散式決策的平衡
參考文獻

序言

20世紀80年代,一些企業發現並使用了諸如準時製造、看板管理、精益製造和全面質量管理等新的製造技術和戰略,並使得企業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企業競爭力方面取得很高的成效。隨著時間從80年代向90年代推移,企業面臨的環境主要特徵和全球市場競爭的主要特徵發生變化,並且越來越明顯。企業面臨的環境主要特徵表現為:從全球化角度看,市場和勞務競爭全球化,以及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全球化,使得企業不得不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與挑戰;從技術角度看,隨著技術進步越來越快、產品研製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高新技術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企業的研發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從信息的角度看,信息爆炸和信息系統套用的普及,對企業產生將先進信息系統與管理和業務集成提高管理和運營能力的壓力;從客戶服務角度看,企業不得不面對越來越苛刻的各種用戶要求以及對客戶的快速反應要求。此外,企業還面臨更高的環保水平要求。全球市場競爭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產品壽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品種數飛速膨脹、對交貨期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和服務的期望越來越高。
上述的這些變化,使得企業成本增加、風險增大和競爭加劇。與此同時,企業的競爭規則被改變。企業難以只依靠自身力量與本行業的對手競爭,而是通過增強與所有在供應鏈上的批發商、製造商和供應商聯盟來實現與對手抗衡,進而獲得競爭力。從全球的角度看,市場競爭已經由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供應鏈管理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的歐美國家。進入90年代後,各種新技術在物流實踐中套用,刺激了物流管理理論的研究向更高層次升華。學術界開始認識到,為了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不僅對物流,還應對資金流、信息流、工作流進行協調,並且這種協調僅在企業內部是不夠的,必須在供應商、生產企業、批發商、零軎商和最終用戶形成的供應鏈上密切合作,通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努力達到生產流通全過程效率的提高。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開始將物流定義為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成為物流管理向供應鏈管理髮展的開端。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進一步修訂物流的定義,明確將物流管理納入到供應鏈管理的範疇。隨著對現代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化,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於2005年初將協會的名稱改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並頒布了最新的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