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協同中信息系統的治理價值研究

供應鏈協同中信息系統的治理價值研究

《供應鏈協同中信息系統的治理價值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肖靜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應鏈協同中信息系統的治理價值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肖靜華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信息系統的治理研究和信息系統與傳統治理形成的混合治理對供應鏈協同的影響研究均存在諸多理論盲點。本項目通過整合不完全契約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結構化理論,從信息特徵和第三方特徵角度構建供應鏈信息系統(SCIS)治理的理論框架。重點研究:①整合視角下的SCIS治理價值;②SCIS對契約、信任和權威等傳統治理機制構成的影響;③SCIS與傳統治理機制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對供應鏈協同的影響;④通過行動研究探索SCIS與傳統治理結合的動態演化機制。預期形成三方面理論創新:1.通過信息特徵和第三方特徵來構建SCIS的技術治理機制;2.論證SCIS對契約、信任和權威等傳統治理影響的作用機制;3.論證SCIS與傳統治理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對應鏈協同績效的影響機制。本項目特色是採用行動研究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通過行動干預為企業創造價值來實現理論研究的價值,並通過行動研究結果來檢驗和豐富理論。

結題摘要

企業供應鏈協同在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同時,由於供應環節的增加、合作夥伴數量的增大及市場環境變化的加速,導致協調與監管日益困難。因此,無論對企業還是政府監管部門,供應鏈治理均是一項艱巨的挑戰。項目組對22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企業的供應鏈信息系統套用存在顯著差異,套用較好的企業,認識到信息系統對供應鏈協同的治理價值,通過其有效解決協同中的機會主義問題;套用不好的企業,則長期飽受機會主義行為的困擾,難以發揮供應鏈的協同價值。 由此,本項目通過探討供應鏈信息系統對契約、信任等傳統治理機制的影響,分析供應鏈信息系統與傳統治理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對供應鏈協同的影響,從而提出整合視角的供應鏈信息系統治理價值。項目共有三方面內容:一是通過博弈模型,從信息特徵和第三方特徵分析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技術治理機制,作為理論基礎;二是通過案例研究,探討供應鏈信息系統對傳統治理的影響機制,及其與傳統治理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模式,進一步細化理論;三是通過大樣本實證研究,分析供應鏈信息系統與傳統治理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對供應鏈協同績效的影響。 項目取得了以下主要結論:首先,信息特徵和第三方特徵是供應鏈信息系統具有治理價值的基礎;其次,供應鏈信息系統與契約相結合,可以有效制約關係的負面性,強化關係的正面性;再次,供應鏈信息系統既能促進契約的靈活性,又能促進關係的規範性,從而在供應鏈治理中實現治理機制之間的平衡;第四,網際網路的發展使供應鏈從面向合作夥伴轉型為面向消費者,在轉型過程中,供應鏈信息系統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最後,供應鏈信息系統與傳統治理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對供應鏈協同績效產生了積極影響。 本項目的理論意義在於:通過探討供應鏈信息系統對傳統治理的影響機制,及其與傳統治理結合形成的混合治理對供應鏈協同的影響,彌補了供應鏈治理和信息系統兩個領域的研究盲點,推進了跨組織信息系統治理的理論研究。本項目的實踐意義在於:由於中國企業工業化歷程較短,尚未完全建立起成熟的委託代理信任關係,商業欺詐、產品質量等諸多問題對供應鏈治理提出了嚴峻挑戰,本研究能夠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理論依據和案例參考,有助於企業通過信息系統的技術治理有效抑制機會主義行為,逐步建立起成熟的委託代理信任關係,從治理角度實現“信息化跨越”,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