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於廷(1562年—1625年6月23日),字覲光,號五雲,陝西西安府高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人,明朝中期官員。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舉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授泌陽教諭,期間代理知縣事務,清廉無私,深受民眾愛戴。後歷任國子學正、工部司務、都察院司務等職,均以其公正廉潔、勤勉盡責著稱,多次為朝廷節省開支,獲得讚譽。在戶部廣西清吏司員外任上,他成功解決了河西務分司的積欠與私貨問題,促進了商業繁榮。之後,他因準確估計香商價值,為國家節省了大量金錢,升任廣西梧州府知府,但因遭人嫉妒未能赴任,後出補廣平府照磨、順天府通判等職。晚年,他雖因避禍南遷,但仍心繫國家,多次因政績顯著獲得朝廷封賞。後致仕歸鄉。
崇禎八年(1625年)五月,來於廷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基本介紹
- 全名:來於廷
- 字:覲光
- 號:五雲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西安府高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
- 出生日期:1562年
- 逝世日期:1625年6月23日
- 主要作品:《白雲漫吟》等
- 最高官職:汾州府同知
人物生平,屢試不第,按例入仕,入職戶部,官運不通,返鄉休假,再仕崇禎,致仕而卒,主要影響,歷史評價,人際關係,主要作品,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屢試不第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來於廷生於陝西西安府高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來於廷八歲喪母,他立志發奮讀書,繼承父業。儘管家境十分貧寒,家中僅有田地十餘畝,生活拮据,但他卻堅持一邊耕作一邊讀書。
萬曆十二年(1584年),來於廷通過了縣學考試。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來於廷參加陝西鄉試,考中舉人第二十二名。人們都為來於廷感到高興,但來於廷卻面露憂愁。一方面他痛惜母親李氏未能親眼見到這一幕,另一方面也因為兄弟分居而感到不安。他說:“今天我有幸在鄉試中舉,將來就能奉養父母了。但如果不與兄長和弟弟們一同分享這份榮耀和供養,又怎能真正讓家中長輩歡心呢?”於是回家後,他再次請求與兄弟們同爨,家中的一切開支都交由長兄掌管。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來於廷參加會試落榜。面對這樣的結果,兄弟們要求分家,儘管來於廷嘗試阻止,但未能成功。面對這樣的局面,來於廷表現出了謙遜的態度,沒有流露出任何生氣的神色。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來於廷再次落榜,途經河南,突然得知父親去世的噩耗。聽聞此訊,他悲痛欲絕,哭泣到昏迷,讓路過的行人都為之動容,心生憐憫。隨後,他強忍悲痛,在旅店的幫助下繼續前行,一路上邊走邊哭,哭聲震天動地,直至奔回家門,人們都稱讚他的孝心深厚而真摯。
按例入仕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來於廷再次落第,但他入仕的念頭並未放棄。按照慣例,他被任命為河南南陽泌陽縣的教諭。當時泌陽知縣是曹思誠,曹思誠在來於廷到任後,無論遇到大小事務,都會向來於廷請教,徵求他的意見。來於廷也總是毫無保留地一一給予指導。後來,曹思誠因公務需要前往治理黃河工程,在此期間,來於廷代理了縣裡的政務長達四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裡,來於廷清廉自守,分文不取,秋毫無犯,深受泌陽百姓的愛戴。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十月,來於廷調任為國子學正。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來於廷由學正升任工部司務,不久又負責器皿廠的事務。在短短三個月多的時間裡,他節省了三千多兩銀子,而且他沒有將其中分毫據為己有。他將這些節省下來的銀子如實上報給大堂,以備不時之需。工部尚書劉元霖得知了他節省經費的事跡後,上奏給了明神宗,明神宗便命令吏部將此事記錄在案,以示嘉獎。
萬曆四十年(1612年),來於廷改任都察院司務,他秉持公正謹慎的原則,除了職責範圍內的事務,對於一切私下的請託都不予理會。因此,在當時,所有的執法官員都對他非常敬重,爭相以禮相待。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來於廷因為自己的功績,將恩澤推及並追贈他的父親為登仕佐郎、都察院司務。
入職戶部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經戶部尚書李汝華推薦,來於廷升任戶部廣西清吏司員外郎。那時,國家稅收的正額積欠已達數萬之巨,加之從南方駛來的糧船常常攜帶大量私貨,到此地後總想全部賣出,導致船隻不得不滯留多日。這樣一來,船隻往往拖到冬天還未能南返,迫使沿河居民在嚴冬中忍飢受凍,負責守護船隻,年復一年,苦不堪言。來於廷上任後,深入調查這些弊端,他親自巡視河道,催促船隻行進。那一年冬天,竟然沒有船隻因冰凍而無法南返的情況。他還成功減免了部分稅收,吸引了眾多商人云集此地,雖然正稅收入尚未達到原定額度,但相比往年已經多出數千兩之多。在公署內的鏡池之中,原本多年未曾綻放的蓮花,這一年竟然盛開了;連池塘邊的杏樹也異常繁茂,結滿了果實,人們都認為這是吉祥的異兆。當他的任期屆滿,準備返回都城時,廣西百姓們紛紛落淚相送,連綿不絕,長達數十里。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來於廷升任戶部廣東清吏司郎中,恰逢十年一度的審核香料商人所納稅款及所售香料價值的時期。按照慣例,此類事務需由都察院和戶部各派一名官員共同參與。因為宮廷御用的各種香料大多產自遠方異域,真假難辨。因此,不少香料商人通過賄賂官吏來作弊,混淆真假,每年從中侵吞國庫資金數千兩。若以十年為期來計算,這種濫用和浪費的朝廷資金可達數萬兩之多。來於廷事先便秘密地詳細詢問了各種香料的真偽辨別方法,以及它們各自的市場價值高低,將這些信息瞭然於胸。在審核過程中,他一一仔細區分,絲毫不差,讓那些香料商人們瞠目結舌,而那些負責此事的官吏也不敢再插手干預。商人們紛紛向來於廷磕頭求情,希望能在估價時增加幾百兩銀子,以示感謝。但來於廷卻說:“今日審核香料,我沒有接受你們的請託和賄賂,便為你們省下了數千兩銀子,但我絕不能因為人情而徇私,損害國庫的利益。”都察院和戶部的兩位官員對此都讚嘆不已。
官運不通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冬天,來於廷改任廣西梧州府知府,但他在等待上任的憑證期間,選擇居住在故鄉。當時,有些人嫉妒他與渭上史侍御之間的深厚交情,於是以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的典章制度中關於“浮躁”的條例來構陷他。來於廷於是悠閒地在家園中生活,與好友下棋飲酒,修身養性,過著超脫世俗的生活。
天啟三年(1623年),王之寀、劉復初與其他陝西籍官員一起致信來於廷出山為官。而吏部尚書趙南星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君子,當時正掌管選拔官員的事務,也對此表示支持。在他們的勸說下,來於廷才勉強同意出山,補任廣平府照磨。
天啟四年(1624年)初夏,來於廷正式上任。當時王徵正好擔任司理一職,他們相處得非常愉快。合肥知縣病重,縣裡的錢糧賬目尚未理清。來於廷前往核查,他細心地察明了那些暗中侵吞公款的人,並追回了被侵吞的錢財。對於其中多出的部分,來於廷全部封存並歸還給了知縣,自己分文未取。同年秋,來於廷升任順天府通判。他負責掌管進官錢糧、考核屬邑文武官員的賢能與否,以及處理五城八院的批駁事務。來於廷對這些工作一一進行裁決,處理得遊刃有餘。不久,來於廷被專門委以清理屯田的重任。在清理屯田的過程中,來於廷提出了八項可行的政策和三項不可行的政策,當未得實施。不久,來於廷又代理大興縣知縣,他清廉公正、勤政愛民,贏得了百姓的廣泛讚譽,頌揚之聲傳遍京城。
天啟五年(1625年),由於來於廷在職務上的出色表現,他得以進入朝廷的慶典會場,並因此獲得了朝廷的特別恩典。這份恩典不僅追贈了來於廷的父親為承德郎、順天府通判,還追贈了來於廷的母親李氏為安人。同時,按照慣例,來於廷和他的妻子高氏也都獲得了相應的封贈。
返鄉休假
當時,崔呈秀、魏忠賢等權臣的勢力日益囂張,來於廷於是決定南遷,這既是為了避開宦官之禍,也是想遊覽江南的美景。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朝廷委派來於廷擔任南京刑部山西司主事。來於廷南遷後,沿途所見的壯麗江山和金陵的秀美風光,無不令他觸景生情,於是創作了《白雲漫吟》這部作品。然而,不久之後,他因覺得當地水土不服,便藉口請假,返回了故鄉。
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檢登基,再次恩典,追贈來於廷的父親為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母親李氏為安人,來於廷和妻子高安人也同樣得到了封贈,一切都按照慣例進行。假期結束後,來於廷再次南下任職,但不久就接到了繼母王氏去世的噩耗,他立即奔喪回家,並親自準備了喪事所需的一切,沒有給兄弟們增添負擔。
崇禎元年(1628年)的冬天,來於廷的父親來獻和母親李氏合葬,他按照禮儀完成了葬禮。
再仕崇禎
崇禎三年(1630年),服喪期滿,來於廷補任刑部福建司主事。當時,明思宗勵精圖治,整頓朝綱。因此,眾多口碑不一的元老重臣以及文武百官中,有不下三五十人被投入獄中。福建司恰好負責處理這些繁重的事務,而且此時正副郎官都空缺,於是來於廷便代理了福建司的職務。起初,刑部尚書胡應台對來於廷並未特別看重,只是將他視為普通一員。但隨後,胡應台發現來於廷處理事務極為精細周詳,每一件事都辦得十分妥帖,而且心地純淨,與眾多同僚截然不同,於是對他大為喜愛。從此,無論案件大小,都必須經過他的會審,他所撰寫的審案文書,胡應台一字不改,完全信任。而其他同僚也常常私下裡拿自己的審案文書來向他請教和校對。每當有案件上奏朝廷,明世宗無不予以批准,因此在這一年裡,刑部官員中唯獨沒有人因失職而獲罪於朝廷,這其中來於廷的貢獻最大。
當時,有一位商人原本經營珠寶,後來轉行購買黑豆,戶部因其每年能從中獲取豐厚利潤,便讓他負責代買黑豆並領取相應費用。當黑豆交易完成後,戶部卻突然將倉庫中早已陳腐霉變的四萬七千餘石黑豆的責任推給這位商人,要求他賠償。更甚者,戶部還提出商人早年珠寶交易中尚欠的五萬五千多兩金子的債務,足以抵償這筆黑豆的賠償,但戶部上下卻堅決不同意抵償,也不肯退還這筆金子,反而對商人窮追不捨,導致數十人因受杖刑而死在獄中。而那些被追責的人,大多並非商人本人,而是他的家人或僱傭的管家,商人本人僅有一兩個倖存。來於廷得知此事後,感嘆道:“這真是天大的冤屈啊!我沒想到京城裡的司法機關中,像戴著盆子游水、不明真相胡亂斷案的人竟然如此之多,這不僅僅是一個黑豆商人的悲劇。”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胡應台稟報了此事。胡應台聽後,憤慨地說:“我們兩人必須立即為他洗清冤屈。”隨後,他命令來於廷秘密準備文書,轉交給戶部進行調查。但最終這份申訴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
崇禎五年(1632年)四月,來於廷升任刑部山東司員外郎。到了七月,由於福建司繼任者因奏報遲延而受責,竟然將過錯歸咎於來於廷,將他降職為四川按察司經歷。來於廷在回鄉途中經過四川,峨眉山的奇峻、劍閣的險要、錦江的秀美、棧道的雲霧,都被他一一收入囊中,寫成了《西蜀雜詠》這部詩集。
崇禎七年(1633年),來於廷按照慣例入朝覲見明思宗,並在那年冬天升任山西汾州府的同知。
致仕而卒
崇禎八年(1625年),來於廷因年老致仕歸鄉。五月初九日(6月23日),來於廷在家中安然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主要影響
來於廷的主要功績包括:
- 治理地方:在泌陽代理知縣期間,清廉自守,深受百姓愛戴。在工部司務及戶部廣西清吏司員外任上,他積極解決稅務積欠及河運難題,通過有效管理和祈禱降雨,使商船順利通行,減少百姓守凍之苦,並成功減稅吸引商人,增加稅收。
- 改革與節省:在管理器皿廠時,三個月內節省銀兩三千餘,全部上交國家,贏得上司讚賞並記錄在案。在戶部任職期間,他詳細調查並糾正了香商交易中的弊端,通過精確辨別香品真偽與價值,為朝廷節省了大量資金。
- 司法公正:在刑部福建司主事任上,他處理案件精詳妥當,居心公正,使刑部官員在一年內無獲罪於朝廷者。他特別關注冤案,如為黑豆商人平反,展現出強烈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 經濟規劃與水利:提出引西山之水灌溉畿外田地的經濟策略,旨在增強國家糧食自給能力並鞏固邊防,雖未得即時實施,但展現出其深遠的經濟眼光和戰略思維。
歷史評價
王徵:諸聞且見者,蔑不嘆服先生之為人。居官數十年,臨終猶然寒素。此時此人,能多見哉!余獨憶受命監軍,入都會謁先生請教。先生時在郎署,僦寓一僧舍,兩仆隨侍,意味蕭然。令人望之,塵土之腸都淨。夫居官若是,何怪乎居鄉之猶然寒素也耶?嗟呼!先生不富厥身而富厥名,令名不朽,德馨無窮。矧兩郎君,皆食公家餼,咫尺拾青紫如芥。諸孫又皆英傑不群。先生之食德且無量,固可笑游天上也哉!(《五雲太守來公墓志銘》)
丁銳中:來於廷為官三十多年,兩袖清風。(《王征評傳》)
人際關係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先輩 | 曾祖父 | 來九章 | —— |
祖父 | 來希淵 | —— | |
父親 | 來獻 | 以文學起家,被賜贈為登仕佐郎,後來又被多次追贈為承德郎刑部主事。 | |
母親 | 李氏 | 累贈安人。 | |
平輩 | 妻子 | 高氏 | 封安人。 |
子輩 | 長子 | 來承禔 | 府學生。 |
次子 | 來承祉 | 縣學生。 | |
女兒 | 來氏 | 嫁縣城增廣生劉文節,早卒。 | |
參考資料: |
主要作品
來於廷著有詩集《白雲漫吟》《西蜀雜詠》。
史料索引
- 王徵《五雲太守來公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