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學(第2版)(胡立勇、丁艷鋒主編的教材)

作物栽培學(第2版)(胡立勇、丁艷鋒主編的教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作物栽培學(第2版)》是由胡立勇、丁艷鋒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農學類專業(包括農學、植保、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學生的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教材,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選修課教材,以及從事農業科技、管理、教育和培訓人員的農業科技用書與拓寬知識領域的參考用書。

該教材分為上、下兩篇,共18章,由緒論、作物的生長發育特性、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術、作物栽培新技術、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甘薯、棉花、苧麻、油菜、花生、甘蔗、菸草、其他作物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作物栽培學(第2版)
  • 作者:胡立勇、丁艷鋒
  • ISBN:978-7-04-051954-9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等
  • 頁數:496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08-06
  • 裝幀:平裝
  • 開本:889mm×1194mm
  • 版面字數:820千字
  • CIP核字號:2019091549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在2008年第一版發行後的10年期間,作物栽培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發生了變化,在作物的光合特性、乾物質積累、群體結構、源庫關係與產量形成的關係上得到系統的了解與闡述。與此同時,計算機模擬、虛擬可視化技術、人工智慧機械、網際網路+農業等科學技術發展,並且在作物栽培理論研究與大田生產實踐上得到套用。隨著這些理論與技術的進步,21世界作物栽培學正在向著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智慧型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為適應作物栽培科學的新發展,該次修訂增加了第5章作物栽培新技術的內容,並將第1版原第5章的作物化學調控與設施栽培內容精簡刪減之後調整併入第4章。
參加《作物栽培學(第2版)》修訂編寫的共有21所高校、38位長期從事作物栽培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教師。各章編寫修訂人員為:第第1章由胡立勇、丁艷鋒編寫,第2章由張美良、周廣生編寫,第3章由方平平、謝甫綈編寫,第4章由黃義德編寫,第5章由鄒應斌、王季春編寫,第6章由靳德明、鄒應斌、丁艷鋒、黃見良編寫,第7章由賀德先、周廣生編寫,第8章由錢曉剛編寫,第9章由謝甫綈編寫,第10章由王季春編寫,第11章由陳選陽編寫,第12章由楊國正、陳兵林、周治國編寫,第13章由彭定祥編寫,第14章由祁建民編寫,第15章由胡立勇、秦亞平編寫,第16章由陳建軍編寫,第17章由梁計南編寫,第18章由劉國順編寫。
2019年8月6日,《作物栽培學(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責任編輯
特約編輯
封面設計
責任繪圖責任印製
郝真真
高新景
郝真真
汪雪、楊立新
黃雲燕
刁毅

內容簡介

該教材分為上、下兩篇,共18章。上篇5章系統介紹作物栽培學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長發育特性、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術、作物栽培新技術等共性知識。下篇13章,重點分章介紹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甘薯、棉花、苧麻、油菜、花生、甘蔗、菸草等12種主要農作物,並在第18章介紹大麥、粟、高粱、蕎麥、木薯、大麻、亞麻、紅麻、向日葵、芝麻、甜菜、綠肥作物與飼料作物等13種小宗特色作物。同時根據教學需求在第2章增加了作物的器官建成部分,在第4章增加了作物覆蓋栽培技術及災害防控技術等內容。

教材目錄

前輔文
9.3大豆栽培技術
上篇總論
10馬鈴薯
1緒論
10.1概述
1.1作物及作物栽培學的概念
10.2馬鈴薯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1.2作物生產的特點及重要性
10.3馬鈴薯栽培技術
1.3作物生產概況
10.4馬鈴薯的退化及其防止
1.4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的歷史沿革
11甘薯
1.5未來作物栽培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
11.1概述
2作物的生長發育特性
11.2甘薯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2.1作物的生長發育
11.3甘薯栽培技術
2.2作物的器官建成
12棉花
2.3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
12.1概述
2.4作物生長發育與環境的關係
12.2棉花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3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
12.3棉花栽培技術
3.1作物產量及產量形成
12.4棉花栽培技術的發展
3.2作物源、庫、流理論及其套用
13苧麻
3.3作物群體及其層次結構
13.1概述
3.4作物的品質及品質形成
13.2苧麻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4作物栽培基本技術
13.3苧麻栽培技術
4.1種植制度
13.4苧麻的收穫與加工
4.2土壤耕作
14油菜
4.3播種與育苗移栽技術
14.1概述
4.4作物覆蓋栽培技術
14.2油菜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4.5作物肥水管理技術
14.3油菜栽培技術
4.6作物生長調控技術
15花生
4.7作物災害防控技術
15.1概述
4.8收穫與貯藏
15.2花生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5作物栽培新技術
15.3花生栽培技術
5.1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
16甘蔗
5.2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
16.1概述
5.3作物精確栽培技術
16.2甘蔗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5.4作物分子栽培技術
16.3甘蔗栽培技術
下篇各論
16.4宿根甘蔗栽培技術
6水稻
16.5果蔗栽培技術
6.1概述
17菸草
6.2水稻的生長發育與溫光反應特性
17.1概述
6.3水稻產量的形成與調控
17.2菸草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6.4稻米品質的形成與調控
17.3菸草栽培技術
6.5水稻的基本栽培技術
17.4菸葉調製與分級
6.6水稻其他栽培技術
18其他作物
7小麥
18.1大麥
7.1概述
18.2粟
7.2小麥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18.3高粱
7.3小麥產量形成與高產群體的培育
18.4蕎麥
7.4小麥子粒品質及其調控技術
18.5木薯
7.5小麥栽培技術
18.6亞麻
8玉米
18.7工業大麻
8.1概述
18.8紅麻
8.2玉米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18.9向日葵
8.3玉米栽培技術
18.10芝麻
8.4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術
18.11甜菜
9大豆
18.12綠肥作物與飼料作物
9.1概述
中英文對照索引
9.2大豆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作物栽培學(第2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該課程包括推薦閱讀、深入學習、套用實例、彩圖等多項內容。
數字課程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內容提供者
“作物栽培學(第2版)”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9年7月
胡立勇、丁艷鋒

教材特色

《作物栽培學(第2版)》在內容組織上盡力兼顧學術性與實用性,知識結構上力求系統性與完整性,追溯傳承中國農耕思想文化的經典與精華,追蹤引入21世紀生物科學技術的創新與套用。紙質教材力求重點突出,每章均設定了本章提要、名詞解釋、問答題和分析思考與討論等導學部分。

作者簡介

胡立勇,女,漢族,1959年5月出生,農學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作物優質高產栽培與管理、油菜栽培生理。
丁艷鋒,男,1966年4月生,江蘇興化人,中共黨員,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態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