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學(第2版)》是由胡立勇、丁艷鋒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農學類專業(包括農學、植保、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學生的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教材,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選修課教材,以及從事農業科技、管理、教育和培訓人員的農業科技用書與拓寬知識領域的參考用書。
該教材分為上、下兩篇,共18章,由緒論、作物的生長發育特性、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術、作物栽培新技術、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甘薯、棉花、苧麻、油菜、花生、甘蔗、菸草、其他作物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作物栽培學(第2版)
- 作者:胡立勇、丁艷鋒
- ISBN:978-7-04-051954-9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等
- 頁數:496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08-06
- 裝幀:平裝
- 開本:889mm×1194mm
- 版面字數:820千字
- CIP核字號:2019091549
成書過程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特約編輯 | 封面設計 | 責任繪圖 | 責任印製 |
---|---|---|---|---|---|
郝真真 | 高新景 | 郝真真 | 汪雪、楊立新 | 黃雲燕 | 刁毅 |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前輔文 | 9.3大豆栽培技術 |
上篇總論 | 10馬鈴薯 |
1緒論 | 10.1概述 |
1.1作物及作物栽培學的概念 | 10.2馬鈴薯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1.2作物生產的特點及重要性 | 10.3馬鈴薯栽培技術 |
1.3作物生產概況 | 10.4馬鈴薯的退化及其防止 |
1.4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的歷史沿革 | 11甘薯 |
1.5未來作物栽培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 | 11.1概述 |
2作物的生長發育特性 | 11.2甘薯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2.1作物的生長發育 | 11.3甘薯栽培技術 |
2.2作物的器官建成 | 12棉花 |
2.3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 | 12.1概述 |
2.4作物生長發育與環境的關係 | 12.2棉花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3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 | 12.3棉花栽培技術 |
3.1作物產量及產量形成 | 12.4棉花栽培技術的發展 |
3.2作物源、庫、流理論及其套用 | 13苧麻 |
3.3作物群體及其層次結構 | 13.1概述 |
3.4作物的品質及品質形成 | 13.2苧麻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4作物栽培基本技術 | 13.3苧麻栽培技術 |
4.1種植制度 | 13.4苧麻的收穫與加工 |
4.2土壤耕作 | 14油菜 |
4.3播種與育苗移栽技術 | 14.1概述 |
4.4作物覆蓋栽培技術 | 14.2油菜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4.5作物肥水管理技術 | 14.3油菜栽培技術 |
4.6作物生長調控技術 | 15花生 |
4.7作物災害防控技術 | 15.1概述 |
4.8收穫與貯藏 | 15.2花生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5作物栽培新技術 | 15.3花生栽培技術 |
5.1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 | 16甘蔗 |
5.2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 | 16.1概述 |
5.3作物精確栽培技術 | 16.2甘蔗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5.4作物分子栽培技術 | 16.3甘蔗栽培技術 |
下篇各論 | 16.4宿根甘蔗栽培技術 |
6水稻 | 16.5果蔗栽培技術 |
6.1概述 | 17菸草 |
6.2水稻的生長發育與溫光反應特性 | 17.1概述 |
6.3水稻產量的形成與調控 | 17.2菸草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6.4稻米品質的形成與調控 | 17.3菸草栽培技術 |
6.5水稻的基本栽培技術 | 17.4菸葉調製與分級 |
6.6水稻其他栽培技術 | 18其他作物 |
7小麥 | 18.1大麥 |
7.1概述 | 18.2粟 |
7.2小麥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18.3高粱 |
7.3小麥產量形成與高產群體的培育 | 18.4蕎麥 |
7.4小麥子粒品質及其調控技術 | 18.5木薯 |
7.5小麥栽培技術 | 18.6亞麻 |
8玉米 | 18.7工業大麻 |
8.1概述 | 18.8紅麻 |
8.2玉米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18.9向日葵 |
8.3玉米栽培技術 | 18.10芝麻 |
8.4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術 | 18.11甜菜 |
9大豆 | 18.12綠肥作物與飼料作物 |
9.1概述 | 中英文對照索引 |
9.2大豆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作物栽培學(第2版)”數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9年7月 | 胡立勇、丁艷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