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 外文名:Buddhist Chung Wah Kornhill Primary School
- 簡稱:BCWKPS
- 校訓:明智顯悲
- 創辦時間:1945年
- 現任校長:吳永雄
- 所屬地區:中國香港
- 地址:香港鰂魚涌康愉街二號
- 榮譽校監:覺光法師
- 校監:釋演慈法師
校園文化,創辦及背景,學校使命,校訓釋義,明智(明平等智),顯悲(顯同體悲),師資力量,學校歷史,簡介,歷任校長,
校園文化
創辦及背景
1968年,灣仔道的校址,被政府收回作商業發展之用途,於是在瀑布灣華富邨興建新校舍,改名為佛教中華學校,並於1970年落成啟用。
直至1986年,因此區內的學童減少,與及政府擬用該地改辦語文學院,經教育署與香港佛教聯合會協商,決定把康山的一塊地撥給此校作交換。辦學宗旨
“佛化教育,福慧兼宗,自修覺世,行與願同”
佛教徒辦教育的宗旨,除注重學生一般性的德、智、體、群、美,全面人格的發展外,尤特別著重佛化教育,首先要啟發自心原有的慧性,這是自覺能力的訓練,辨別是非的抉擇,和創造才能的基本;其次是要培植待人厚道的福德,這是偉大情感的薰陶,互愛互助的依止,及社會和諧的柱石。
關於啟發慧性,是先修的,得來不易,學者要立志,有決心,時刻不停的鍛鍊,教導者要不斷的檢討和策勵。至於培植福德,是覺世的,難於實行,學者要發願,有愛心,時刻不停的自勉,教導者要加以適當的指示和感化。
學校使命
校訓釋義
明智(明平等智)
顯悲(顯同體悲)
見獄騙章別人有所匱乏或備受痛苦,都感同身受,而興起要為人拔除困苦之心,常恆不捨。
師資力量
該校教師具備專業知識及教學熱誠,致力提高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已實行專科專微棗教,全體英文科及國語科老師均已取得教育局語文基準資格。在教學經驗上,年資0-2年者占6.7%,6-10年者占13.3%,11-20年者占40.0%,21-30年者占40.0%。
學校歷史
簡介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佛教聯合會宣告成鞏嫌懂恥立,除廣弘佛法,賬濟施衣,施米及贈醫施藥外,亦鑒於當時香港百廢待興,設施不足,公、私學校短缺,失學兒童不少,於是開辦「義學」濟助失學兒童,免費收容國小學生就讀。 一九四九年間,由佛聯會先德陳靜濤居士,從日僑將灣仔道一一七號之一幢四層民房移交政府後,特商請政府以此建築物闢為校舍,興辦「中華佛教義學」。 此乃佛教同人發展興學計畫之楷模,成為社團開辦免費教育的先河。
嗣以學生日眾,校舍不敷收容,遂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向政府申請擴建校舍,蒙政府撥地助款,在港島南區華富牛定朽邨瀑布灣道興建新校舍,於一九七零年九月啟用,成為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第一所津貼國小,命名為「佛教中華學校」,繼續發展教育工作。
一九八六年,華富邨區內學童銳減,而政府擬將該校址改作別的用途,經教育署與香港佛教聯合會協商,將華富邨校舍收回,另撥鰂魚涌康山一國小校舍以作替代交換,改易今名「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佛教中華康循淚頁碑山學校」校舍樓高六層,設課室二十四間及禮堂、操場、園圃、辦公室、特別室等。 一九九九年九月申請撥款擴建之新翼校舍落成,增設計算機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圖書館,使學校設備更臻完善。
灣仔道校舍 (1945-1970)
香港人華富村校舍 (1970-1986)
鰂魚涌康山校舍 (1986-至今)
歷任校長
由1986年起
- 何國聯先生(2000年榮休)
- 黃錦燦先生(現任佛教林金殿紀念國小校長)
- 李長馨居士(2000至2005年7月為下午校校長及2005至2007年為上午校校長)
- 許淑慧居士(2005至2007年為下午校校長)
- 丘芍雯女士(2007至2008年度)
- 陳麗珠女士(2009至2014年度)
- 吳永雄居士(2014至今)
一九八六年,華富邨區內學童銳減,而政府擬將該校址改作別的用途,經教育署與香港佛教聯合會協商,將華富邨校舍收回,另撥鰂魚涌康山一國小校舍以作替代交換,改易今名「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校舍樓高六層,設課室二十四間及禮堂、操場、園圃、辦公室、特別室等。 一九九九年九月申請撥款擴建之新翼校舍落成,增設計算機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圖書館,使學校設備更臻完善。
灣仔道校舍 (1945-1970)
香港人華富村校舍 (1970-1986)
鰂魚涌康山校舍 (1986-至今)
歷任校長
由1986年起
- 何國聯先生(2000年榮休)
- 黃錦燦先生(現任佛教林金殿紀念國小校長)
- 李長馨居士(2000至2005年7月為下午校校長及2005至2007年為上午校校長)
- 許淑慧居士(2005至2007年為下午校校長)
- 丘芍雯女士(2007至2008年度)
- 陳麗珠女士(2009至2014年度)
- 吳永雄居士(2014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