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的革命》是2007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惠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學的革命
- 作者:楊惠南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8年08月01日
- ISBN:9787202001172
《佛學的革命》是2007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惠南。
《佛學的革命:六祖壇經》是東方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惠南。內容簡介 《六祖壇經》簡稱“壇經”,原名是《六祖惠能大師法寶壇經》。這部書是諸多中國和尚所寫的作品中,唯一被尊稱為“經”的。它不但是禪宗最重要的典籍,也是探討中國文化的讀者們不可不讀的作品。胡適之將它列入“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這就象佛學是從婆羅門教發展而來的一樣,這是一場革命性超越。因明揚棄了正理學中的謬執,就如同佛教否定了婆羅門教的神學觀念一樣,已成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兩者本質是截然不同的。倘若說有聯繫,那不過是文化相續相關之聯繫,而並非是內涵上有一致性。《因明大疏》雲:“因明論者,源唯佛說,文廣義散,備在眾經...
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才。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編者簡介黃夏年,1 9 5 4年1 0月1 5日生,江蘇省常熟市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專業宗教學,方向佛教學。曾任《世界宗教文化...
在日本受革命派,影響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入滇,加入新軍。後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袁世凱稱帝後,成功遊說湖南總督湯薌銘、四川總督陳宦同時通電反袁。自此之後,陳裕時不再過問政治,潛心研究佛學,參與國內一些佛事活動。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後,陳裕時積極號召全國佛教徒一致抗日。一九四〇年七月三十日在重慶去世,...
1912年提出進行“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號,提倡“佛教復興運動”和改革舊的僧閉制度。由於其主張受到守舊派的反對,遂歸隱潛心佛學研究。抗戰爆發後,太虛大師積極為抗戰奔走,呼籲全國佛教徒行動起來,投入抗日救國運動。抗戰勝利後,太虛大帥曾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國民精神總動員...
革命不成功,黃負生並未意志消沉。據省博物館所藏其遺物看,1914年,黃負生與漢陽漁家女王純素結為百年之好,當時他在妻子的嫁妝鏡子背面寫詩:“天地山河/有情無情/皆能覺照本體/卻不留纖微塵影/這便是菩薩心”。詩中以鏡為喻,化用佛學,表露出他向上的心境。婚後,黃負生從事教育工作,繼續探索救國之路。1...
這種佛學精神發揚到革命事業中,就是要徹底去除一切私慾。只有這樣,才能勇往直前,沒有任何縛累牽掛。對於革命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種種艱難困苦、威脅危險,不但不可懼怕,而且要視為磨練激勵的好機會。佛門常說,有因無緣不能結果。如果說普救眾生是因的話,那么艱難困苦即是緣,只有因緣和合,修行人才能開悟,也...
辛亥革命前,以和尚的特殊身份,在廣州華寧里設立“佛學精舍”作為革命機關,以邀請南嶽高僧講佛學為掩護,從事推翻清政府的秘密活動辛亥革命後回鄉,參加柳州同盟會的癸丑二次革命。失敗後,與黨人呂士斌、吳挺生、王之華和龍禹門等人同赴廣州,往來於省港間,繼續作倒龍(濟光)鬥爭,為龍濟光部所通緝,又與龍小鳳...
佛法因緣 屈映光學佛,曾先後皈依於諦閒法師,大勇法師、省元法師、持松法師、班禪活佛、諾那活佛、白普仁喇嘛。1929年,受密宗灌頂法,稱法賢上師,由此顯密圓通。屈映光以其革命耆宿及政界前輩的身分地位,為佛教大護法。佛教每有外侮,屈映光即與滬上名流程雪樓、王一亭、施省之、關絅之等出面維護,頗受各界尊重。
傳統如來禪漸修的學統,在公元七世紀以後由神秀一 系所承繼,世稱“北宗”,而惠能開創的“明心見性”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一系,漸成中國佛教的主流,自此以後,才有了真正的中 國式的佛教,因之,有人稱惠能的學說為“佛學的革命”。惠能的禪宗與中 國文人畫的緣份很深。
1935年,他在北平廣濟寺弘慈佛學院出家,走上了學習和研究佛學的道路。1941年就讀於太虛法師創辦的漢藏教理院,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46年,他到北平,被聘在中國佛學院、尼眾佛學院、居士林講經、授課,並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48年他進入華北革命大學學習。之後,又入平山黨校學習。1949年調到北京市民政局,並於同...
在這三大革命之中,大師又認為以“教製革命”為根本。因為,只有培養出合格的僧伽,建立起嚴格的組織制度,“教理”和“教產”的革命才有可靠的保證。所以,他在以後的實踐中主要是從興辦僧伽佛學院,培養新的僧伽人材著手。由大師親手創立、主持或講過學的佛學院有:“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柏林教...
1953年,佛學會居士集資舉辦人民棉織廠於城區老岳廟,安排僧尼就業。1953年,紹興城區有寺、庵、廟128處,僧50名、尼51名、三皈依信徒127名。1957年10月,紹興城區佛教協會有會員349名、居士151名。1965年5月,紹興城區尚有寺8處、庵62處。“文化大革命”期間,龍華寺、萬壽庵、長壽寺相繼遭到破壞,僧人被拘,...
他同時也繼承了先秦道家、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之大化流行、即體即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並且以佛學之主觀唯心主義和剎那生滅、瞬息變化的觀念強化了《周易》哲學的動態性和能動性。他所親身經歷的清末民主主義革命,使他切身體驗到革故鼎新和變化日新的氛圍。他服膺王船山哲學,將其概括為“尊生以箴寂滅,明有以反空無...
王運孚187(6-1944) 亦名信孚,字鐵公、鐵工。佛教信奉者、書法家。早年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政治,辛亥革命後歸國,出任湖北省議會副議長、國會眾議院議員。1927年後致力於佛學研討,初受禪宗,後深入密宗,加入中國佛教會。除潛心專研佛學外,王運孚愛篆刻,好書法,行楷俱工,尤擅漢隸,時人譽為“...
由於各省興辦佛學院大半以保護寺產為目的,並無意興辦教育,因此缺乏組織健全,辦理完善者,其中以江蘇省僧教育的組織較為健全,辦學也較有成績。詳細釋義 所謂廟產,就是指寺廟中的一切財產,如寺田、寺塔房舍及附屬的法物等。清末,在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後,寺廟遭到嚴重破壞,佛教正處於重創難復,有...
1922年創辦武昌佛學院。1925年率佛教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東亞佛教大會,並考察日本佛教。1927年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閩南佛學院院長。1928年在南京發起成立中國佛學會,是年秋出國訪問,歷游英、法、德、比、美諸國,宣揚佛教。與英、法等國學者共同發起,在巴黎籌組世界佛學苑,為中國僧人去歐美傳播佛教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