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誦佛;
念佛;佛偈(佛經中的頌詞)另見fú;bó佛法fófǎ-1[Buddhist doctrine]∶佛教的教義 例如: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無染無所著,無想無依止。體性不可量,見者威稱嘆。
七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
何殊別。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
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祖師法偈
釋迦牟尼佛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西天祖師一祖摩訶迦葉尊者偈曰:“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二祖阿難尊者偈曰:“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
自悟,悟了無無法。”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偈曰:“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偈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六祖彌遮迦尊者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須蜜尊者偈曰:“心同
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偈曰:“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九祖伏馱蜜尊者偈曰:“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十祖脅尊者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尊者偈言:“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偈言:“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偈言:“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十七祖
僧伽難提尊者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偈曰:“有種有心地,
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偈曰:“言不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引用自大智化人《西天祖師法偈》
佛偈碑亭
碑面呈長方形,有框線,上下雕雙龍戲珠,左右為單龍戲珠。內框之上框為七珍,左右框為八寶。框內上部正中為一佛,居蓮座。佛左右為二神足像,下方近底框處,為佛之父母及二侍者像。七佛腳下均刻楷書藏文。框線上部有漢滿蒙藏文佛偈。如第七幅釋迦牟尼偈謂︰“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七佛偈碑
全文抄錄如下: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天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心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
何殊別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
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鑒瑛禪師請予書此
七佛偈,刻之於石壁一坡仙之遺意。
影視佛偈
一微塵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於一普見難思剎。
——出於《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
一微塵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於一普見難思剎。
釋義:佛在一粒微塵里,入華嚴
正定,而成就一切微塵三昧。也就是說在每一粒微塵中,都能入華嚴三昧。這粒微塵也沒有放大,也沒有增加,可是就在一粒微塵中,普遍現出不可思議的佛剎土。這種境界,就是華嚴境界---- 一真法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得通的。
——參考:《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佛偈出處
卷一·摩訶迦葉
第一祖摩訶迦葉,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父飲澤母香志。昔為鍛
金師。善明金性使其
柔伏。付法傳云:嘗於久遠劫中。
毗婆尸佛入涅盤後。四眾起塔。塔中像面上金色,有少缺壞。時有貧女。將金珠往金師所請飾佛面。既而因共發願。願我二人為無姻夫妻。由是
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後生梵天。天壽盡。生中天摩竭陀國婆羅門家。名曰迦葉波此雲飲
光勝尊。蓋以金色為號也。由是志求出家,冀度諸有。佛言:“
善來比丘。鬚髮自除,袈裟著體。常於眾中稱嘆第一。復言:“吾以清淨法眼,將付於汝。汝可流布,無令斷絕。”
涅盤經云:爾時世尊欲涅盤。時迦葉不在眾會。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爾時迦葉在耆闍崛山賓缽羅窟。睹勝光明,即入三昧。以淨天眼,觀見世尊。於熙連河側入般涅盤。乃告其徒曰:“如來涅盤也,何其駛哉。”即至雙樹間,悲戀號泣。佛於
金棺內現雙足。
爾時迦葉告諸比丘:“佛已
茶毗,金剛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當結集法眼,無令斷絕。”乃說偈曰:“如來弟子且莫涅盤。得神通者,當赴結集。”於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闍崛山賓缽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後證阿羅漢果,由是得入。迦葉乃白眾言:“此阿難比丘多聞總持,有大智慧。常隨如來梵行清淨。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余。佛所讚嘆,聰敏第一。宜可請彼集修多羅藏。”大眾默然。
迦葉告阿難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難聞語信受。觀察眾心而宣偈言:“比丘諸眷屬,離佛不莊嚴。猶如虛空中,眾星之無月。”說是偈已,禮眾僧足。升法座而說是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處說某經教。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時迦葉問諸比丘:“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世尊所說。”迦葉乃告阿難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將正法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言: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說偈已,乃持
僧伽梨衣入雞足山,俟
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歲也。
卷一·阿難
第二祖阿難。王舍城人也。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佛之従弟也。梵語阿難陀。此雲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嘗所讚嘆。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傳器。佛乃命為侍者。後阿闍世王
白言:“仁者如來迦葉尊勝二師。皆已涅盤。而我多故,悉不能睹。仁者般涅盤時,願垂告別。”
阿難許之,後自念言:“
我身危脆,猶如聚沫。況復衰老,豈堪長久。”又念:“阿闍世王與吾有約。”乃詣王宮告之曰:“吾欲入涅盤,來辭耳。”門者曰:“王寢,不可以聞。”阿難曰:“俟王覺時,當為我說。”
時阿闍世王。夢中見一寶蓋,七寶嚴飾。千萬億眾圍繞瞻仰。俄而風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寶瓔絡悉墜於地。心甚驚異既寤。門者具白上事。王聞語已,失聲號慟,
哀感天地。即至毗舍離城。見阿難在常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禮而說偈言:“稽首三界尊,棄我而至此。暫憑悲願力,且莫般涅盤。”時毗舍離王亦在河側。復說偈言:“尊者一何速,而歸寂滅場。願住須臾間,而受於供養。”
爾時阿難見二國王鹹來勸請。乃說偈言:“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盤當我靜,而無諸有故。”阿難復念:“我若偏向一國,而般涅脖。諸國爭競,無有是處。應以平等度諸有情。”遂於常河中流將入寂滅。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雪山中有五百仙人。睹茲瑞應,飛空而至。禮阿難足,胡跪
白言:“我於長老當證佛法。願垂大慈度脫我等。”阿難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為其仙眾說諸大法。
阿難復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
來集。”須臾五百羅漢従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一名
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阿難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來以大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於汝。汝受吾教,當聽
謁言: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阿難付法眼藏竟,踴身虛空作
十八變。入風奮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羅龍宮。一分奉毗舍離龍王。一分奉阿闍世王。各造寶塔而供養之。乃厲王十二年癸巳歲也。
卷一·商那和修
第三祖商那和修者。摩突
羅國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勝母僮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雲商諾迦。此雲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羅漢聖人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和修生時,瑞草斯應。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茶。吾滅度後一百年。有比丘
商那和修於此地轉妙法輪。”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授慶喜尊者法眼,化導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龍,歸順佛教。龍因施其地以建梵宮。
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正法。尋於吒利國得優波紡多以為給侍。因問紡多曰:“汝年幾耶。”答曰:“我年十七。”師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發已白。為發白耶,心白耶。”師曰:“我但發白,非心
白耳。紡多曰:“
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和修知是法器。後三載,遂為落髮受具。乃告曰:“昔如來以無上法眼藏,
付囑迦葉。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勿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言: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說偈已。即隱於潲賓國南象白山中。後於三昧中見弟子紡多。有五百徒眾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現龍奮迅三昧以
調伏之。而說偈曰:“通達非彼此,至聖無長短。汝除輕慢意,疾得阿羅漢。”五百此
丘聞偈已。依教奉行,皆獲無漏。尊者乃作十八變化火光三昧。用焚其身。紡多收舍利,葬於梵迦羅山。五百比丘人持一幡。迎導至彼建塔供養。乃宣王二十三年乙未歲也。
卷一·優波紡多
第四祖優波紡多者。吒利國人也。亦名優波崛多。又名鄔波紡多。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果。隨
方行化至摩突羅國。得度者甚眾。由是魔宮震動。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昧,觀其所由。波旬復伺便。密持瓔絡縻之於頸。及尊者
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屍化為花痄。軟言慰諭波旬曰:“汝與我瓔珞甚是珍妙。吾有花痄以
相酬奉。”波旬大喜,引頸受之。即變為三種臭屍蟲蛆壞爛。波旬厭惡,大生憂惱。盡己神力不能移動。乃升六欲天告諸天王。又詣梵王求其解免。
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變。我輩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然則奈何。”梵王曰:“汝可歸心尊者,即能除斷。”乃為說偈令其回向曰:“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
波旬受教已,即下天宮。禮尊者足,哀露懺悔。紡多曰:“汝自今去。於
如來正法更作
嬈害否。”波旬曰:“我誓迥向佛道,永斷不善。”紡多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歸依三寶。”魔王合掌三唱,花痄悉除。乃歡喜踴躍。作禮尊者而說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聖弟子。我今願迥向,勿令有劣弱。”
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
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禮尊者,志求出家。尊者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尊者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度,受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嘗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復謂曰:“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吾偈言: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踴身虛空。呈
十八變,然複本座跏趺而逝。多迦以室內籌用焚其軀。收舍利建塔供養。即平王三十一年庚子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