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私有率

住房私有率

住房私有率是指在所有存量住房中,屬於私有的比重,是與公房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住房私有率
  • 外文名:Housing privatization rate
區別,釋義,

區別

有人有意或無意把“住房自有率”與“住房私有率”混同。但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釋義

關於“住宅自有率”,標準的定義應該是,以居民家庭為單位,有多少比例是住在自己持有的房子裡,多少是租住別人的、不屬於自己的房裡。根據這個定義,據筆者所知,中國並沒有官方權威統計的城鎮住宅自有率數據(無論是全國範圍還是省市一級)。國內僅有建設部每年報告的“住宅私有率”。在建設部發布的《2005年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中提到:“2005年底全國城鎮私有住宅建築面積87.9億平方米,住宅私有率為81.62%”。但這個數據絲毫沒有提到住宅自有率。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的論斷顯然用錯了數據。
顯然,他們都把“住宅私有率”等同於“住宅自有率”。然而,所謂“住房私有”是指住宅的產權性質歸私人所有,而不是公共所有。私有住房對應的概念是(政府)公有住房,並不說明實際居住其中的人是否擁有這套房子,中國建設部統計的“住宅私有率”顯然是指這個概念。而人們關注和國際上通常所指的是“住房自有”概念,是住在其中的人擁有著該幢住宅的產權,自有住房相對的是租房。“住宅私有”和“住宅自有”顯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住宅自有率”一定是低於“住宅私有率”的,因為自有住房一定是私人所有的住房,但私人所有的住房不一定是自有住房,它可以是房主自住,也可以是租借給別人居住。用一個極端的例子可以說明,全國所有住房都屬於一個人私人所有,然後所有人都必須從他那裡租房住。這時候住房私有率仍然達到100%,但住房自有率幾乎為零。
中國20世紀90年代房改之前,城市居民中擁有自有住房的人很少,基本都是租用公家的房屋,但在幾輪房改之後,公房不再以租用形式提供給居民,基本都以全價或折價轉售給個人。雖然不少居民折價從單位購人的住宅在轉讓和流通上存在諸多限制,但也算是私有住房,當前82%面積城鎮房屋屬於私有房的論斷應該與事實基本吻合。另外,中國由於沒有發達的租房市場,租房子的人群主要以剛畢業的大學生和移居到城市的人口為主,定居人口租房的很少,租借私人房子的比例並不算很高。因此可以確定,中國城市居民相當大多數還是住在自己的房子裡,而且這個比例在世界範圍內應該不低。但中國城市的住宅自有率到底是多少,尚待政府、統計部門、學者的進一步研究。
住宅私有率和住宅自有率兩個概念是絕對不能混淆的。住宅私有率的概念在市場經濟下意義不大,因為除了部分歐洲國家有政府掌控的公共租房公司,國外很少有公共部門持有住房產權,而且房子產權歸誰所有只是物權和法律概念,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和流通並沒有太大意義。國際上所關注的,就只是住宅自有率,是否“居者有其屋”,有多少人住進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多少人需要租借房子居住。住房或居民在自有和租賃之間的比率分配,是任何房地產市場的最基本問題,對分析房地產市場特徵、預測房地產市場未來需求具有基礎性意義,也是一個社會結構形態的重要特徵。因此,即使“住宅自有率”和“住宅私有率”在數據上差別不大,但若混淆概念,危險之大難以估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