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的變化趨勢

《中國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的變化趨勢》是朱高林著的論文,蘇少之指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的變化趨勢
  • 論文作者:朱高林
  • 導師:蘇少之
  • 學科專業:經濟史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學科專業
經濟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城鎮 居民消費 消費水平 消費結構 經濟史
館藏號
F126.1
館藏目錄
2009\F126.1\6

中文摘要

面對日益低迷的消費市場,怎樣有效刺激消費需求,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成為政府部門和廣大學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居民消費需求除受社會保障、消費環境、供給結構等因素制約外,還受居民消費結構、消費趨勢因素影響。文章圍繞1957年以來中國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計畫經濟時期、雙軌制時期、市場經濟時期),著重探討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的變化過程、消費特點和消費趨勢,在歷史的腳步中尋求物質消費自身的演變規律,為有效刺激國內需求提供積極的理論幫助。 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計畫經濟時期中國城鎮居民的物質消費(1957~1978年)。這一時期受國家發展戰略的影響,農輕重比例失調,商品供給嚴重不足,加之人口極度膨脹,城鎮居民物質消費匱乏,生活水平停滯不前。具體說來,食品方面,城鎮居民食品消費以糧食、鮮菜為主,動物性食品消費極少,形成“糧食+鮮菜+動物性食品”的消費格局; 由於農產品極度匱乏,國家被迫採取憑票限量供應的做法,造成城鎮居民食品消費均等化現象嚴重;對糧食的過度依賴使居民營養來源過於單一,占九成以上的熱量和蛋白質來自植物性食品,來自動物性食品的熱量和蛋白質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衣著方面,城鎮居民衣著消費檔次很低,棉布成為居民衣著的主要材料。人們穿衣多以購買布料自己加工為主。在實行票證供應的年代,居民做件衣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競相傳播翻改舊衣的經驗,想法設法窮盡衣服的物理壽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是當時大多數家庭衣著消費的真是寫照。受“左”的思想的干擾,穿衣打扮成為人們階級立場的外在表現。人們壓抑著對美的渴望,竭力把自己濃縮到統一的社會模式中。男女老幼衣著只有尺碼大小的差別,沒有款式、顏色的不同,中國進入了一個性別不分、老少不辨的著裝時代。用品方面,城鎮居民收入的絕大部分都用在吃飯穿衣上,用品開支微乎其微。所有家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家家戶戶屋裡的布置大同小異。手錶、腳踏車、縫紉機和收音機等老四大件直到7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在城鎮居民中普及開來。電視、電冰櫃、洗衣機等新型家電用品是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居住方面,繼三大改造之後,中國政府對城市私有住房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由國家投資、單位分配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受國家重生產、輕生活的指導思想影響,住宅建設投資嚴重不足,加上城市人口增長很快,住宅建設遠遠不能滿足城鎮居民的需要。城鎮居民居住空間十分狹小,住宅基本功能嚴重缺失。大多數居民家庭沒有專用廚房和廁所,家庭浴室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煤氣、液化氣的普及率極低,煤炭、柴草成為人們主要的生活燃料。家變成了僅供吃飯、睡覺的地方。有時候甚至連這低劣的居住條件都難以實現,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居民常年居住在低矮、潮濕、破爛不堪的房子裡。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公共運輸發展緩慢,乘車難問題普遍存在;住宅周圍服務網點稀少,吃飯難、理髮難、洗澡難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總之,這一時期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政策的影響,城鎮居民生存型消費特徵顯著。居民收入的絕大部分主要用於維持基本生存的需要,吃穿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受供給制的影響,城鎮居民在房租、水電、醫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勞務支出很少。文化娛樂支出增長緩慢,人們的精神生活十分單調。平均主義的分配模式使城鎮居民消費差別不大,不但物質消費相互雷同,而且精神消費整齊劃一。在消費水平上,中國城鎮居民正處在絕對貧困階段,不但與同時期進入富裕階段的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相差甚遠,就是與已經進入溫飽階段的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相比相差也很遠,只是與低收入國家印度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相當。 第三章為“雙軌制”時期中國城鎮居民的物質消費(1979~199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上升;城鎮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步伐緩慢,居民消費能量得以積累;生產供給狀況的改善使國家放鬆了對消費用品的管制,消費者選擇相對自由。各種因素促成城鎮居民物質消費出現同步擴張的態勢,生活水平得到了整體提高。具體說來,食品方面,糧食的消費量繼續下降,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量有所增長,城鎮居民食品消費進入“鮮菜+糧食+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階段;城鎮居民對豬牛羊肉、鮮蛋、植物油等低層次食品的消費量增長較多,對家禽、水產品、鮮奶等高層次食品的消費量增長較少。居民食品消費便捷化程度較低,所購買的食品多以未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為主,外出就餐只是朋友聚會、節日慶典時偶爾為之的奢侈行為。城鎮居民營養不均衡狀況得到改善,來自動物性食品的熱量和蛋白都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食物結構和營養結構都在朝著科學化、合理化方向發展。衣著方面,政治環境的日益寬鬆和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促進了城鎮居民衣著消費的大幅度上升。人們對棉布及棉布製品的需求量下降,對化纖、呢絨、綢緞及其製品需求量上升。成衣消費有所增長,但購買布料加工衣服仍然比較普遍,裁縫店生意十分火爆。穿衣打扮在人們的爭論中走向自由,也許是封閉得太久的緣故,當給予了著裝自由的時候,人們不知所措,出現盲目追風的局面。一個款式接著一個款式,人們疲於追趕潮流,而忘記從自身的特點考慮穿著。用品方面,受國際消費示範作用的影響及鄰里同事之間攀比心理的刺激,許多居民的消費興趣集中轉向高檔的耐用消費品,造成搶購風愈演愈烈。人們同步需求、同步購買、同步消費,形成了三次集中式、排浪式的消費熱潮,從70年代末期的腳踏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熱,到80年代初期的黑白電視機、電風扇、錄音機熱,再到80年代中期的彩電、冰櫃、洗衣機熱,各種耐用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千家萬戶,完成了從百元級到千元級耐用消費品的過渡。居住方面,改革開放後,國家加大了對城鎮住宅建設的投資力度,住宅建築面積成倍增長,居住緊張狀況得到緩解。然而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住宅建設的步伐。城鎮居民住宅成套率較低,居住質量普遍不高。截至到1991年近一成的家庭沒有自己的廚房,三成以上的家庭無廁所浴室,近二成的家庭沒有獨用自來水,七成以上的家庭沒有暖氣,占一半以上的家庭靠煤炭、柴草做炊事燃料,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城市公交線路僅限於主要交通幹道,人們出行還不能實現出門乘車的要求。居民小區各項服務功能欠缺,處在由住宅小區向生活小區的過渡階段。總之,改革開放後,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入了一個以量的滿足為主要特徵的溫飽階段。物質消費在消費結構中仍占絕對比重,勞務消費所占比重依然過低,人們對精神消費的追求還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上。城鎮居民在醫療、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依然享受著優厚的福利待遇,消費支出變化不大,絕大部分消費支出還是用於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費上,城鎮居民以吃、穿、用為主的消費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在消費水平上,中國城鎮居民正處在溫飽階段,不但與同時期已進入最富裕階段的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相差甚遠,就是與處於富裕階段的中等收入國家相比相差也很遠,只是與同處於溫飽階段的低收入國家相比生活水平略顯優越。 第四章為市場經濟時期中國城鎮居民的物質消費(1993~2006年)。十四大之後,中國加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步伐,中國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中國終於擺脫了短缺經濟的困擾,商品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消費者選擇充分自由;城鎮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居民收入預期不穩定性增強。這些因素必然會對人們的消費內容產生影響。具體說來,食品方面,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由“鮮菜+糧食+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階段逐漸進入“鮮菜+動物性食品+糧食”的消費階段。豬牛羊肉、鮮蛋、植物油等低層次食品消費上升緩慢,鮮奶、水產品等高層次食品消費上升較快,食品消費從量的擴張階段進入質的提高階段。居民飲食從傳統的家庭式自我服務向省時省力的社會化服務過渡,外出就餐日益普遍。營養過剩問題日趨嚴重,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等“富貴病”的發病率大幅攀升。衣著方面,人們開始追求衣著的檔次和款式,並發展到追求個性和品位。衣著消費逐步朝成衣化、個性化、品牌化、休閒化方向發展。健康著裝融入時尚潮流,純棉時代悄然而至。用品方面,用品消費從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型方向轉移。城鎮居民對大多數耐用品消費需求出現飽和,用品支出比重開始下降。居民用品消費差距拉大,低收入居民以傳統耐用品為主,處於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為目的的低端消費階段,而高收入居民已經完成了從傳統耐用品向現代耐用品的轉變,微波爐、空調、電腦、小汽車等新型耐用品在其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居住方面,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進入實質階段,1998年下半年國家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製度,城鎮居民依靠單位改善居住條件的觀念開始轉變,住房消費支出大幅度增加,住房私有率大量上升,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家庭越來越多。居住空間大大增大,住房緊張的狀況得到緩解,過去住房擁擠不堪、幾代同堂的現象已基本消除;住房成套率大幅度提高,住房功能更加完備。2004年底, 84%的家庭用上了自來水,65%的家庭居所中有廁所浴室,有87%的家庭使用管道煤氣或天然氣或液化氣作燃料。居住環境不斷美化,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居民小區功能更加完備。總之,隨著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實物消費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服務消費比重迅速上升,過去人們圍著吃穿用轉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改變,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正逐步向合理化方向轉化。在消費水平上,中國城鎮居民已進入富裕階段,與同時期的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相差一個階段,與處在溫飽階段的低收入國家印度相比高出兩個階段,與中等收入國家同處於富裕階段。 第五章為中國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的回顧與反思。該章總結回顧1957年以來中國城鎮物質消費演變的歷史過程,揭示居民消費變化規律,發現居民消費存在的問題,提出刺激居民消費的對策和建議。1957年以來縱觀中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歷程,呈現出以下明顯的特點:一是從整個消費歷程來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經歷了一個緩慢增長、迅速提高到增幅減緩的過程;二是從物質消費結構來看,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經歷了一個由低層次的物質消費向高層次的物質消費轉變的過程;三是從整個消費趨勢來看,城鎮居民消費經歷了一個從以物質消費為主向以物質消費和勞務消費並重轉變的過程;四是從消費觀念演變來看,城鎮居民消費經歷了一個由追求節儉、實用、趨同消費向追求超前、健康、個性消費轉變的過程。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國城鎮居民物質消費所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應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些問題:一是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日漸下滑,國民經濟的發展存在過度依靠投資的隱患;二是基本消費需求不足,居民消費升級受阻;三是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收入分配亟待調控;四是政府對公共事業投入嚴重不足,居民醫療教育負擔過重。這些問題影響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影響著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